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9

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工作原则
1.4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1.5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6适用范围
2.应急组织体系
2.1应急指挥部
2.2应急办
2.3专家咨询组
2.4应急监测组
2.5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
2.6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的职责
2.7应急处理组
2.8各有关部门职责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2预防工作
3.3预警分级
3.4预警措施
3.5应急资料库
3.6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制
4.2应急响应程序
4.3信息报送与处理
4.4应急处置
4.5安全防护
4.6应急终止
4.7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5.2人员保障
5.3装备保障
6.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7.附则
7.1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3制定与解释
7.4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辽宁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辽宁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沈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分为三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事故;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污染事件等。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主要是指生物物种受到不当采集、猎杀、走私、非法携带出入境或合作交换、工程建设危害,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辐射装置、放射性废弃物辐射污染事件。
1.5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1.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环境事件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镇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1.5.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1.5.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5.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死亡3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6适用范围。
法库县范围内的突发环境事件。
2.应急组织体系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应急办),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理组组成。
2.1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负责对法库县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成员单位由县环保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气象局、发展计划局、卫生局、城建局、农电局、网通公司、人防办组成。
2.2应急办。
2.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主任由环保局局长兼任。
2.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负责组织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理组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处理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处理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3专家咨询组。
2.3.1专家咨询组的组成。
建立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专家咨询组,由县环保局、卫生防护和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2.3.2专家咨询组职责。
专家咨询组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咨询系统。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相关专家参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协助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负责对在现场应急救援单位进行技术指导。
2.4应急监测组。
2.4.1应急监测组的组成。
应急监测组由县环境监测站业务骨干组成,组长由站长兼任。重大应急监测将邀请市监测中心站协助监测。
2.4.2应急监测组职责。
负责污染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变化趋势;根据现场调查、监测结果,确定污染事故类型、危害、污染范围并编制监测报告,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安全防范、救援、环境安全处置技术等方面的决策依据;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检查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应急监测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5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
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邀请沈阳市环保局核辐处和环境监测站的业务骨干组成,核辐处处长担任组长。
2.6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组职责。
负责对放射性污染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负责对事故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的终止提供科学依据;负责对放射性污染源的应急处置和清运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7应急处理组。
2.7.1应急处理组的组成。
应急处理组由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生态科、管理科业务骨干组成,环境监察大队队长任组长。
2.7.2应急处理组职责。
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应急指挥部;协助当地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8各有关部门职责。
——县环保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专家组管理、提供应急救援工作的技术支持,对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监督,以及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辐射源的侦察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控制和扑灭火灾,控制污染物质泄漏的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等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应急医疗救援、防止食品和饮水污染的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为上一级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能力建设经费,建立救援与处置基金(县环保局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资金预算,经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后,县财政局负责办理资金拨付)。
——县发展计划局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的协调组织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保障的协调组织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环境应急所需气象数据资料的提供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协调有关单位在环境应急突发事件后的自来水保障和恢复工作。
——县农电局负责处理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电力保障工作。
——县网通公司负责处理环境应急突发案件的通讯保障工作。
——县人防办负责组织防化救援,确定污染范围,标志污染区等工作。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1.1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县内环境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县外、有可能对我县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同时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3.1.2县环保局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和辐射环境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3.2预防工作。
3.2.1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危险重点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立县级危险重点污染源、放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开展危险重点污染源周围环境信息调查,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系统。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2.2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县环保局负责对我县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制定应急预案的审核。
3.3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级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红色(ⅰ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收集到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3.4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开通与突发环境事件所在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立即向省、市、县政府领导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