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要点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1/1/2

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要点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对以四面山为代表的全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四面山旅游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发展条件,今年将是四面山旅游实现大跨越的起步之年。为了实现“新旅游、新农村、新体验、新风尚”的目标,努力实现四面山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十一五”四面山旅游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加速“把四面山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步伐,特提出四面山管委会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重点推进,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推动景区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景区小康社会、构建有景区特色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围绕“两个目标”、抓好“四项基本任务”。
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出发,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联合协作、重点推进,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景区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两个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旅游“蛋糕”,使旅游业成为景区产业的“中流砥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有景区特色的和谐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要进一步抓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建设“渝有四面风光”夯实基础。借助江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在继续巩固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四面山景区创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争取一次性申报成功。
具体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旅游接待人次增长22%,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景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0元以上,财政税收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抓好“四项基本任务”,即加快完善旅游基础实施和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景区涉农旅游,为建设有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根基;实现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对外形象;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为新华集团合作开发四面山旅游资源搞好优质服务。
三、总体要求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新华集团入驻合作开发四面山景区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主动融入“渝川黔旅游金三角”旅游经济圈;增强“六种意识”(大开发、大发展、大区域、大环境、大旅游、新形象);做到“六个结合”(把发展旅游与解决就业结合起来,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旅游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与促进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和谐景区的构建结合起来);强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和管理;实现“四个转变”(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体制优势向产业优势、旅游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为把四面山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山区度假地奠定坚实基础。
四、工作重点
今年四面山景区将突出抓好九大重点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发展景区旅游,在做大景区旅游市场上有所作为。
跟踪《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审批;加强对上报国家四面山景区飞龙庙至洗鱼口省际旅游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补助。改造硬化正田沟至飞龙庙11公里公路,启动中水公路;四面山集镇天然气安装工程要于“五一”前投入使用。
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工作新思路和新措施。以资源招商、政策引商、服务亲商、环境安商,感情留商,营造全社会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为旅游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开发休闲市场,促进旅游消费。稳近求远,固老培新,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扩大游客半径。
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发展质量,力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四面山旅游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规范化经营的意识,实施林海村农家乐联营模式,加大对景区宾(旅)馆的组织引导力度,对四面山景区内的宾馆,农家乐实行联营,统一定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在四面山旅客接待中心设立四面山旅游经营单位营运情况公示牌;对四面山景区内滑竿、黄包车、游船等经营项目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装,统一定价。完善景区旅游管理体系,使景区旅游规模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服务“三农”,在建设有景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所建树。
以旅游促“三农”,深入推进景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题,大胆创新,以旅助农,以旅富农。对景区农民实行“亲民、为民、富民”政策,在景区形成“农业围绕旅游调、争做旅游致富人”的氛围。广泛利用景区内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涉农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提高附加值。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破除“三农”“瓶颈”,解决就业问题,促进景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举措。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建设和谐农村上有新气象。着眼于管理民主、激发活力,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有新进展。发展新旅游、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塑造新风貌。在燕子村、头道村要形成“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后勤基地不建设,党员干部未尽责”的观念。
大力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发展,推动农村旅游不断提升。在燕子村发展猕猴桃3000亩,引进业主种植红豆杉300亩,建立10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在洪洞村建立100亩“中药材基地”,100亩兰草基地;在林海村和头道村建立“养殖业基地”;在林海村建立200亩猕猴桃基地。调动村民致富的积极性,形成共念旅游经,共找旅游钱、共发旅游财的局面
高度重视扶贫救灾救济工作,狠抓贫困村的项目建设和发展工作,狠抓弱势群体的清理、建卡工作,并逐一实行低保、救济补助。打生态移民牌,逐步进行生态移民,建设景区新农村。
加快推进花果山登山探险、龙潭湖滨垂钓等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建设,支持开发农庄式、公寓式、产权式酒店,鼓励发展酒吧、咖啡厅、茶馆、健身馆等休闲场所,支持燕子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全面推进诚信旅游建设,树立诚信旅游形象,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有所突破。
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旅游市场之灵魂。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游客的视角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使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对旅游经历和生活体验的需求,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
要以四面山景区旅游行业改革为动力,以法规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诚信体系框架。要提高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宾旅馆的“诚信度”,充分发挥四面山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结合行业协会的改革,加大行业管理协调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意识,综合整治旅游服务环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促共为提高旅游服务的氛围,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友好的人文环境,打造良好的旅游新形象;推出“景区宾旅馆共建诚信”活动,深化“擦亮窗口树形象、搭建平台促发展”活动,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要加强景区科教文化卫生工作,提高景区村民的文化素质,建设景区精神文明风景线。举办好一年一度的农民运动会、门球大赛,办好景区特色学校,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四是坚持不懈地抓旅游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法规建设和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在推进依法治旅上有所进展。
抓紧出台和完善《四面山旅游协会管理章程》,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转变和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旅游统计职能;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制定出台《四面山旅游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推进旅游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开展旅游服务达标创评活动,提高旅游整体服务质量水平。指导旅游企业积极推行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取向的个性化、情感化服务,打造旅游特色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坚持不懈地抓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和地灾防治网络,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和地灾防治,完成森管局危房搬迁地地质滑坡治理工程;强化旅游安全稳定工作,切实保护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体提升四面山旅游服务质量和对外形象。
五是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启动“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工程,努力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在进一步发挥景区区位优势,扩大旅游对外合作上有所开创。
当前,四面山的客源主要集中在成渝两地,这说明四面山的旅游客源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促销手段,以“政府主导型”战略来实施和推广旅游形象的总体策划和整体营销工作,稳近求远,固老培新,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寻找有创意的促销方案,举办“四面山旅游文化节”、“四面山鸳鸯旅游文化节”,组织人员走出去宣传和请旅行社进来联谊等方式进行旅游促销,突出重点、定期、分批地宣传景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建立四面山旅游网站,发布四面山旅游信息,提升四面山的旅游知名度。
启动“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工程,充分发挥四面山的景区区位优势。四面山既是“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的东起点,又是渝南精品旅游线路西起点,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四面山为起点,向北呈扇形展开,其150公里范围内即有人口千万以上,600公里范围内则人口近亿。因此要巩固,开辟广泛的近距离和中距离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要依据高质量高品味的旅游景观,通过重庆、成都连通世界各地,大力开发强劲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把四面山推向国际化。
六是积极推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作方式,在促进绿色产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