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技推广中心粮食生产指导意见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3/5/6

县农技推广中心粮食生产指导意见

县粮食生产指导意见
县农业术技术推广中心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一大主要产业,自以来实现连续8年增产。以来连续三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四年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曾给带来了一些荣耀,但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种植品种越来越乱、病虫为害越来越重、粗放管理越来越普遍,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多,弃耕抛荒特别是“双改单”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农业部继续扩大和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县粮食产业化发展,同心协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此粮食生产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责任,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重工、重商而轻视农业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要发展粮食生产,我们首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定责任状,严格控制弃耕抛荒和双改单的发生。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粮食普遍涨价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双季稻。三是要抓住近年玉米、红薯等杂粮作物走俏的机会,大力发展旱粮作物。四是在人多田少的一季稻区,适当发展秋冬粮油生产,如发展冬马铃薯、蚕碗豆、油菜等。
当前,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农民懂得一季稻尤其是插花种植的一季稻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是产量不高。据我县统计资料表明,一季稻平均单产比双季晚稻减少11.8公斤,减少2.45%;其次是品质不优。目前优质一季稻品种少,是一季稻品质不优的根本原因。加之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多,污染比其他季别的水稻严重。另外一季稻大多在高温季节成熟,这样的气候不利形成优良的米质;其三是效益不佳。调查结果表明,一季稻纯收比双季稻减少19.5%。其四是插花种植的一季稻为病虫害传播搭建了桥梁,加重了双季稻区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其五是浪费了温光资源。我县适合水稻生长发育的时间长达210天,而一季稻仅仅利用了135天左右,浪费了70多天,浪费了1/3的温光资源。其六是弱化了粮食安全。据调查,在我县每增加1万亩的一季稻全县稻谷总产就减少400万公斤。如果让“双改单”这种趋势继续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削弱我县水稻生产优势。更为严重的是种植一季稻易遭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有可能造成全年颗粒无收。而种植双季稻在同样的自然灾害条件下,至少可保证一个季节有收成。
二、科学布局,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
是一个农业大县,位于湘东偏北、洞庭湖南缘,处于雪峰山余脉向东北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兼有山地、丘岗、平原,是湖南“五区一廊”金三角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手将优质稻、超级稻、油菜基地建设扩展为产业区域建设。建设以双江口、回龙铺、朱良桥、夏铎铺、金洲、历经铺、东湖塘、花明楼、道林、南田坪、坝塘、资福等乡镇为主的双季优质稻产业发展区域,高档优质稻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建设以老粮仓、流沙河、青山桥、枫木桥、双凫铺、横市、黄材等乡镇为主的双季超级稻发展区域,力争超级稻面积40万亩以上;建设以沩山、龙田以及沙田、黄材、巷子口部分村组为主的超级稻油菜产业发展区域,力争全年复种指数在180%以上。我们要通过粮食区域化的发展,打造粮食的品牌。
三、政策扶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彻底解决了我国农民的吃饭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源,因势利导,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对近年来各类开而不发的闲置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闲置抛荒2年以上没有开发的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收回,并交给农民耕种。创新产业开发模式,扶持粮食企业、专业合作社,重奖种粮大户。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重点发展以出租、转包、转让等形式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型粮食生产加工企业投入到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中来。
四、适应市场需求,推广优良品种
农民种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留作口粮食用,二是投入市场赚钱。这两个目的都要求我们选用米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水稻生产的基础,是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的载体,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水稻优良品种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适应性好。能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下,以及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栽培都能生长良好,获得高产。二是抗性强。对当地的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一般灾害情况下仍能获得好收成;对当地主要病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有较强的抗性,在这些病的大发生年,仍能获得好收成。三是丰产性好。就是具有连续增产性且增产显著。四是品质好。出米率高、米粒充实饱满、适口性好,商品性好。五是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目前市场上水稻品种很多,据县的调查,每季水稻品种在100个左右,并且在市场上往往几种分类方法混杂在一起,如有优质稻、饲料稻;有常规稻、杂交稻、超级稻;有特早熟、早熟、中熟和迟熟。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究竞选用哪个品种好呢?一般来说,人平水田面积多,稻谷商品率高的地方,首先必须瞄准市场上什么品种价格较高,什么品种好销,就选用什么品种。根据近年情况,优质稻价格较高,所以在品种选择上,强调优质为主,兼顾高产,尽量多种优质稻,如早稻可选用湘早籼45号、湘早籼42号等;晚稻可选用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黄花占、沁香一号等。人平水田面积少,稻谷商品率低的地方,应积极推广高产型品种,力争多产粮。如早稻可选用中嘉早32号、中嘉早17、株两优819、陆两优996等;晚稻可选用丰源优229、t优207、t优259等。沩山等一季稻区可推广超级稻y两优1号、皖稻153等。早稻品种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当季早稻产量的高低,而且还影响到晚稻的安全齐穗和全年产量,因此在购买早稻种子时还要注意三条原则:一是以中熟品种为主的原则。因为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有效分蘖时间不长,抵御春季寒潮的能力弱,常因低温不发造成有效穗不足或迟发形成小穗,产量不稳不高;迟熟品种产量虽高,但因生育期较长.造成双抢季节紧张,推迟晚稻栽插,影响晚稻产量。所以应该多种中熟品种,中熟品种面积可占到70%左右;二是注重适应性的原则。近年来,因品种适应性差而出现的结实率低、病虫害严重等种子问题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作物栽培学原理,一个品种要在当地连续种植3年左右才能看出其适应性,判断出它的好与坏,因此购买种子时不能盲目听信说词和广告。三是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一个自然村或组可使用同一个品种进行连片种植,以利机械化生产和集中收购,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五、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
在全县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重点抓以下四个关键技术:
(一)因地制宜,推广轻型栽培技术。
我县水稻种植方式目前主要有“抛秧”(包括软盘抛秧、无盘抛秧)、“插秧”(包括手插秧、机插秧)”和“直播”(包括翻耕直播、免耕直播)三种。农户选择哪种种植方式,应根据自然条件、生产规模和劳动力情况来决定。就我县而言,近期应该坚持“稳定抛秧,稳妥发展机械插秧,保持人工手插,慎重发展少量直播”的原则。抛秧是一项推广速度最快、应用面积最大、产生效益最好和群众最受欢迎的成功技术,在我县应用已有10多年,目前每年应用面积12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一季稻抛秧面积占70%以上,近年晚稻抛秧面积迅速扩大,达到40%左右。它用工少,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秧苗带土移栽伤根少,分蘖发生快而多,有利于抗逆栽培。但稻根入土浅,后期易倒伏,稻株间分布不均匀,生育整齐度差等;机械插秧具有插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等优点。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土地生产规模小,且育秧技术、整田水平要求高,晚稻季节矛盾突出,这些因素制约了机插秧的发展。手插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技术不规范,但栽插质量较好。在人多田少的地区,仍然是一种不错的种植方式;水稻直播不需要育秧,减少了一个生产环节,受到农民的欢迎,但直播稻生育期缩短,出苗期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前期苗难全,草难除;中期病虫难防治,肥水难管理;后期易早衰,易倒伏,应慎重发展。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肥料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在我县已推广了多年,我们有完整的土壤化验数据,我县土壤肥料电子地图取得重大突破,mapgis制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我县土肥技术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自主开发完成了县土壤肥料电子地图。通过该地图可以查询我县任一范围内的经纬度以及n、p、k等养分含量,为我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便捷、权威、准确的土壤肥力数据。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作物,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全县水稻测土配方面积达100%。
(三)坚持绿色植保,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有机地协调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防治措施。着重抓三项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应用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增强植株抗性、控制减轻病虫草害。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三是选用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采用专业队统一进行防治。
(四)推广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
1、育好健壮秧苗。首先是要备足优良种子。提倡“增加1斤种,多产1担粮”的技术。一般来说,我们要求早稻:常规稻每亩大田用种5公斤,每孔播5-7粒谷:杂交稻每亩大田用种2.5公斤左右,每孔播3粒左右。一季稻:杂交稻每亩大田用种1.25-1.5公斤。晚稻:常规稻每亩大田用种3-4公斤:杂交稻每亩大田用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