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草药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3/8/20
乡镇中草药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十七大精神,紧密围绕《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落实,结合彝族苗族乡(以下简称乡)实际拟定本发展规划。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富民县西北部,是富民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距富民县城15公里,距昆明市38公里,与禄丰、武定、禄劝县接壤,是富民县的北大门。全乡国土面积125平方公里,乡辖10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96人,人口密度为119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3708人,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4796人,占总人口的32.2%。全乡耕地面积1596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61亩。80%的人口及耕地分布在海拔米以上的山区。
乡既是一个纯山区乡又是一个纯农业乡,天蓝、地绿、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气候多样、植被丰茂,生态良好。地形地貌主要特点是地势西南、西北高,东偏低,河谷呈西南和西北向东走势,境内峰峦叠嶂,峡谷纵横,山脉分支交错,峻岭广布,起伏明显,海拔高差大。全乡最高点是南面则核村委会,境内的金铜盆山海拔2817米,最低点是者北村委会下河里,海拔1759米,不少村庄和村委会平面位置不超过1000米,而高差近500米。
乡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不明,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雨热基本同季,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8℃,气温最低月份通常是12月和1月,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3℃,极端最低气温-7℃;气温最高月份通常是5月和6月,月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温为33.4℃,全年无霜期为247天,初霜期历年平均在11月下旬,终霜期在2月下旬,有霜期48天。年平均降雨为850毫升,降雨日为137天,85%的雨水集中在5—10月。年平均日照量2264小时,日照最多为3月,达266.3小时,最少为9月,仅131.9小时,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
乡具有较为良好的生物资源优势,乡境内林地占地面积81.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1.7%,人均占有林地12.8亩,全乡有51.69平方公里的林地是原始的天然林,林中盛产多种野生菌及中草药,其中,以松茸、柴胡、黄连、茯苓等较为出名。有果树18000多亩,主要是:杨梅、核桃、苹果等。
二、乡中草药产业现状分析
(一)资源比较优势及产业建设条件
1、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具有比较优势
独特的地理地貌和立体气候,天生造就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古往今来,云南享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云南省中药资源6559种占全国的51.4%,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9亿多千克,估计中药资源近千种,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近万吨,具备了优越的资源发展条件。
许多地道名贵中药材具有比较优势,如:当归、云黄连、云本香、云茯芩、灯盏、半夏、白笈等大宗出口药材,全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灯盏花分布全省各地,占全国总量的95%.
民族医药是云南的一朵奇葩。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乡又是富民县唯一一个民族乡,长期以来,为了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
2、中药技术、人才已有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
(1)已具备种植技术基础条件。一是有种植中药材和发展地道药材的历史,并取得了成效。如:野生变家种方面,从96年以来就先后对草乌、川乌、牛血等十多种地道野生药材进行家种,大部分品种获得成功。近年来,先后从省外引种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如:地黄、桔梗、千里香等的引种,已获成功。
(2)在长久的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技术人才。
(3)具备了一定科研开发体系,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部分领域的高科技人才优势。在乡注册登记发展中草药种植初加工的企业有3家,即:云南香绿源科技开发公司、昆明市山草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富民县俩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共发展种植各种中草药400余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并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会泽县大海乡中药协会等单位及组织连联密切,对中药开发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3、省内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骨干医药企业和拳头品牌及产品,具有了进一步进行产业化深度开发的基础条件。
(1)已有一定产业基础。云南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37户,正常生产的有109户,云南生产企业数接近全国水平,全省产值超过1亿元的医药产业有5户。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中56%是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植物提取药),大大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据统计云南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的产值为13.86亿元,生产企业数为36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2.60亿元,利润1.43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1.35%。
(2)云南省经审批可以投入生产的中药品种有多个,常年生产的有1000个左右。其中已获得国家保护品种的有27个,单品种销售收入上亿元的2—3个,上千万元的有20个左右。云南中草药主要特色品种有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青蒿素及蒿甲醚系列、天麻系列等,还有一批疗效好、适销对路的传统中成药和民族药。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中成药、植物提取药为主的药品生产体系。对我乡发展中草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后劲。
(3)毗邻东南亚、南亚,具有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区位优势。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与周边国家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从国家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高度,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东南亚地区中医药市场规模约71.6亿美元,展示了巨大的中药需求市场潜力,再加上华人的影响及他们对中药使用的习惯,这为云南中药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这个区位优势是国内其他省市难以比拟的。目前我省已有数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周边国家的市场准入证,有些产品已在周边国家进入临床试验。这表明我省医药产品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已迈出的重要一步(国际市场的形成,能较大地促进我乡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4)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具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撑能力。
财政资金支撑力度逐年增大。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在增加,民间资本和外资也大力跟进投资于中药产业。
(5)有较好的生态及环境,有利于中草药gap生产,种植空间较大。
①有林地81.65亩,绝大部分已进行了林权体制改革,可实行林药间种。
②有果树近2万亩,可实行果药间种。
③有较好的气候条件。
④有明显的立体高差。
(6)我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我乡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云南把医药产业列为全省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行业,制定实行了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省领导十分重视中药(天然药物)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生物资源创新开发办、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办,在领导体制、财政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重点项目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
综上所述,依据云南及所具有的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大力进行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发展,以具有充分的资源比较优势作为依托,将其作为特色产业加以建设是具有较为成熟的条件和现实性依据的。
(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和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十分突出地存在着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主要有:
1、产业宏观政策和宏观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规模小和低水平重复生产、无序竞争严重,中药产业的总量不大,具体可归结为“散、乱、弱、小”。
长期以来,我乡对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其作为大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不够明确,缺乏宏观管理和宏观产业政策,没有形成大决策、大规划、大科技、大管理的发展态势。小企业追求高利润、少投资、见效快是短期行为利益驱动所导致。效益好、销量较大的我省特色药一哄而上难以统一形成拳头产品。相互无序竞争,销售额较小。
2、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认识不足,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营销严重滞后,市场开拓不力。
3、从事中草药研发的力度不够。我乡乃至全县几乎没有专业从事中草药研究的机构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方面。许多省、市级科研单位研发出的新药与生产结合未能根本解决,学术水平高的一些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4、受观念和意识束缚,总体上体制改革步伐不快,未能发挥区位、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外资、技术,开拓市场的力度应加强。
(三)发展中草药产业的历史机遇与前景分析
1、政策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1)中药材产业开发及培育民族医药文化早已列入云南“十五”、“十一五”规划。省委、省政府下发《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云发〔〕1号)加大对云药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已列为全省烟草之后的另一支柱产业。5年内投资20亿元,内达300亿元,仅在农业综合开发渠道拟投入资金4000万元。
(2)中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乡加快生物资源附加值提升。中药材产业开发附加值高,国家、省、市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使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增强了后劲,价格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给投资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动性。
2、市场方面。中药材市场的整体供不应求,拓宽了中药材生产发展空间。
(1)中药材作为普通药材,人工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市场需求,据调查,昆明菊花村药材市场是全国六大药材市场之一,它收购的药材80%来自外省,仅20的药材属本省自产。从全国来说,我国中药材生产种植结构和品种不合理,如白术,全国一般正常需要700万吨,而总产仅400万吨,缺口300万吨。
(2)由于保护不力,过度开采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成为解决医药资源的重要途径。
(3)中药材使用量迅速增多,供不应求。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世界闻名,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国际国内有很大价格优势。据查证,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达300亿美元,并且以15%—20%左右递增,发展速度快于化学药品,约占世界人口20%的人在用天然药物和保健药物治病防病。兼保健、膳食功用的天然植物药逐渐进入人们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