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6/11/4

乡镇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进展情况汇报


镇位于县境东南部,素有“南大门“之称,省道云凤二级路横贯其中,镇政府驻街,距县城和云县各17公里。辖区总面积258.2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40米,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境内除汉族外,居住有彝、满、土家、白、傣等11种少数民族。全镇辖20个行政村9705户2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815人,其中农业人口户36488人,非农业人口1327人,少数民族人口13215人,人口密度146人/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6‰;耕地总面积33307亩,其中水田17279亩,旱地1602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91亩;森林总面积14794.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43%。镇党委下辖3个农村党总支,35个支部(其中机关企事业党支部9个,建制村农村党支部26个,农村党总支下设支部9个),建有196个党小组。目前有党员1709名,其中女党员476名,占27.9%,少数民族党员678名占39.7%,35岁以下489名,占28.6%;大专以上学历102名,占6%;中专、高中学历242名,占14.2%。
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9亿元,财政支出710.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金融存款余额4695万元,贷款余额2147万元。粮食播种面积5.14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18万吨,人均产粮32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0千克;茶园总面积3.2万亩,其中高优茶园面积1.5万亩,实现产值1534万元;种植烤烟3230亩,收购烟叶1万担,实现产值717万元;新植泡核桃5500亩,泡核桃总面积达12万亩,人均拥有3亩,实现产值1256万元;新植桑园1000亩,桑园总面积达3900亩,产鲜茧4.73万公斤,实现产值109万元;出栏大牲畜3061头、生猪6.77万头,实现畜牧产值6088万元。
中共市委二届十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决定》,将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末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7000元左右,比翻一番以上。“十二五“时期,镇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党建、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深入实施“三化五镇一基地“战略,紧紧围绕“云保线经济走廊带“和“东西山绿色经济带“两大建设主题,突出“水利、交通、招商、新家园“四大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烤烟、核桃、茶叶、畜牧、蚕桑“五大产业体系,强劲推进“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四大建设进程,实现“抓党建、增投资、强基础、促协调、激活力、快发展“六大目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的奋斗目标。为切实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的目标,我镇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一、调结构、提产业、打牢增收基础
镇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产业富镇“战略,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粮豆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1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茶叶、核桃、畜牧、烤烟、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烤烟、蚕桑、红花油茶、林下产品等后续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区域特色产业。2015年末,使全镇农民人均经济作物达4亩以上。其中,茶叶面积稳定在3万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及幼龄茶园丰培1万亩,有机茶园认证和标准化建设1万亩,茶叶产量达0.25万吨,茶叶农业产值达0.2亿元以上;核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0.5万吨,农业产值达1.5亿元以上;肉类总产量达0.2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烤烟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0.1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0.25亿元;桑园面积达1万亩,鲜茧产量达800吨,农业产值达0.2亿元以上;新发展2万亩红花油茶基地,小区域特色经济林实现产值0.1亿元。
,镇围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力争实现一产增加值1.5亿元,增长10%以上的目标。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抓好良种良法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巩固和发展好农村理事会组织,使广大农村的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思想意识更加文明向上。三是坚持走“林、畜、沼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短养长和长短结合的原则,“长“抓主要是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风景化的要求,切实加强核桃基地管理,提高效益,夯实提高人的富裕度的产业发展基础;“短“抓主要是抓好畜牧业和蚕桑发展。四是全力抓好烤烟产业发展,重点抓好16个村6600亩现代烟草农业展示区建设,完成1.8万担的烤烟收购任务。目前,全镇烤烟大田移栽面积已达4000多亩。
二、扩空间、促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县智康茶厂和涵泉酒厂相继落户,完成招商引资900万元,经济综合示范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0万元,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7万人次,接受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人、企业吸纳就业113人。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下步工作中,一是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努力增强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到2015年末,实现全镇各类企业新增100户,新增就业0.2万人;大力扶持发展雇员20人以下,创业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持续补充机制,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二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农村、中小企业、新经济组织就业。发展“定岗培训、定向就业“订单式培训,“十二五“期间,完成0.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创业成长培训30人以上;劳动力县外转移输出控制在0.5万人以内,鼓励和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产业就地转移;农民工资性收入年均递增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健体系、强保障、改善民本民生
截止底,镇共发放国家免费教科书4013套、生活补助200.13万元,受益学生2314人次。新增教学用房2510平方米,完成教师周转房建设3000平方米。中考文化分600分以上有42人,位居乡镇第二,创历史新高;3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补偿139万元,受益群众3.44万人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计划生育服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奖优免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镇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场集体舞、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结束,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发放城乡低保金266.8万元、救灾救济资金47万元,受益群众6648人。“五保“供养215人,发放“五保“供养金24.2万元。497名高龄老人和长寿老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439户,发放救助金26.8万元,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17户6.21万元;投入资金600万元,贷款贴息30万元,完成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资460万元;妥善安置大兴点小湾电站库区移民273户1084人,大兴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0万元,其中河堤挡墙完成180万元;沟渠除险加固完成50万元;建设桥梁3座100万元;10件惠民实事圆满完成。一是岳舞、鹿鸣、万峰、中村、箐头村委会办公楼投入使用,礼乐、白云村委会办公楼建设全面启动;二是解决0.2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三是建成保障性住房3000平方米,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650户;四是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330平方米;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3.44万人,参合率95.7%;六是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4408户;七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266人;八是完成农村低保核查2938人,发放低保金246.8万元,向农村五保户、灾民、高龄特困老人、小乡干部、优抚安置对象等发放补助金163.16万元;九是集中培训各类劳动力923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3人;十是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16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6人。
在下步工作中,一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二五“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全镇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城乡临时性救助制度,健全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法律援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十二五“期间,城市低保补助、农村低保补助、农村五保补助、高龄老人补贴逐年提高。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高教育普及率。“十二五“末,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8%,小学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5%,学前教育普及率达80%,幼儿、小学、初中教师合格率达100%。逐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小学寄宿生和初中寄宿生补助标准;四是全面纵深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旧村改造70个自然村(组),完成旧房改造2700户。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创新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实现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导的住房保障新体制。到2015年末,完成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解决200户低收入家庭和100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强化基层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制定和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快发展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十二五“末,实现90%的行政村建设有服务站和信息网络平台,20%的行政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切实增强村组自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