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3

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情况汇报

大力培育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佟书记,各位领导,您们好:首先感谢佟书记和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我局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向领导们汇报一下几年来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情况。

品牌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企业通过争创满意质量,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打响牌子、树立名声,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消费心中,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土地、能源、环境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走以量为主的粗放型扩张道路受到挑战,品牌战略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视。1996年,我市把品牌战略列为“515”工程三大战略之一,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创品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至底,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产品13个,杭州市名牌产品11个,国家免检产品5种。这些品牌产品既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也为我们富阳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一、几年来我市品牌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政府推动。通过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通过组织举办高层次论坛和研讨会,为区域品牌扬名;通过抓好规划,实施产业政策,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为创品牌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出台激励措施,用物质奖励手段,激发广大企业争创品牌的热情。

2、部门帮促。作为肩负实施品牌战略工作职能的质监和工商部门,近年来在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向企业解释品牌战略的道理、提高企业意识,到动员企业申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困难达到申报条件,再到协调各种关系、使企业挤入候选名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品牌战略的实施。

3、企业主动。在先进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面对严酷、现实的市场形势,众多企业转变观念、更新思路,主动研究市场、适应市场,走品牌发展道路,使我市品牌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如云森集团公司成立企业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踏踏实实开展工作,真正发挥出主体作用。

通过几年来品牌建设工作的实践,可以说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成绩。

一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全市有中国名牌1个、省级品牌26个(其中16个是著名商标)、杭州市级品牌29个(其中23个是著名商标),品牌产品总产值12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7%。杭州金富春丝绸化纤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名牌,当年销售额2.47亿元,今年可超过3.5亿元。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获得浙江名牌,当年销售额是8千万元,达到2.5亿元,今年估计可超过5亿元。优质品牌产品,随着市场知名度的提高,扩张发展速度迅速。

二是通过开展创品牌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实现了质量振兴的目标。企业围绕创品牌这个核心,强化质量工作,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售后服务,塑造品牌形象。所有品牌企业(包括大部分申报企业)都实施了iso9000标准,通过了aa级标准化水平确认和三级(二级)计量水平确认,部分企业还实施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省、杭州市品牌企业主导产品的采标率已达到85%以上。一批优势企业还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企业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地位日益巩固。

三是通过几年的品牌创建,逐步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市政府成立了“富阳市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和“富阳市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形成了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实施品牌战略的组织体系;在原《富阳市实施品牌战略工程若干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战略的若干意见》(富政函〔〕128号),改变过去单一的奖励政策,转到重培育、重帮促、重过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技术、宣传、服务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套的政策扶持体系;修订了《富阳市质量振兴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质量工作目标和任务;出台了《富阳市名牌产品评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富阳名牌评定定工作,在广大中小优势企业中开展“百家争名牌,千家创品牌”活动。

二、几年来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从起,对名牌产品的申报、认定管理职能,由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划归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几年来,我们在市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种、做响品牌、做强竞争力”的目标,把创名牌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创品牌工作的规划。把创品牌与深化“工业立市”战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和新兴科技产业,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作为创品牌对象重点加以培育,做到每年规划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持续地推进创品牌工程,使全市品牌产品的档次和数量不断提升。

二是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提高品牌培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以前,我市创名牌工程相对落后这一情况,我们接管工作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企业、查找问题、思考对策,并到兄弟先进县(市)取经学习,促进工作开展。,我们组织人员赴余杭、萧山区对创农业名牌产品工作考察取经;,我们对全市创名牌产品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今年,结合试点工作,我们再次组织人员赴省、内外6个县(市)进行调研,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际,理清品牌培育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富阳市名牌培育发展规划(-)》,明确从四个层次推进品牌建设,使培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从以来,浙江名牌产品新增10个,农业名牌从无到有,3个农产品荣获杭州名牌,中国名牌实现零的突破,成效明显。

三是发挥技术优势,做好创品牌帮扶工作。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召开一次创名牌工作座谈会,一方面对企业进行创名牌动员;另一方面,对照申报评定条件,帮助企业查找差距,并通过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困难。近四年来,我们结合名牌培育工作,帮助50余家企业开展计量水平确认和标准化水平确认;为40余家企业开展iso9000咨询服务,完成24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采标确认,培训企业计量、质量、标准化管理人员600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质量水平的提高,也使一批企业达到了申报条件。

四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创品牌氛围。针对过去社会上对创品牌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问题,我们在职责范围内大力做好宣传工作,逐步推进全社会“关心品牌、争创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制订图板、图片,每年利用“3.15”、质量月活动,对品牌产品和企业进行展示,编印《质量星光》、《工业立市质量兴市》和《品牌风采录》画册,向社会各界宣传我市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和自办的《富阳质检》杂志,积极宣传创品牌工作,介绍先进企业创品牌经验,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几年来我省(全国)创名牌工作情况和我市创品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浙江省1992年启动名牌战略,1993年8月,认定推出首批浙江名牌产品65个。以后每年进行评定,至底,浙江名牌产品总数发展到1039个,其中工业产品931个、农业产品108个。

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于启动,第一批出炉的中国名牌产品有57个,其中我们浙江占了5个(钱江摩托车、雅戈尔衬衫、洛兹衬衫、步森衬衫和大平鸟衬衫)。4年来,全国认定了925个中国名牌产品,我们浙江占139个,处于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今年开始,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还启动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确认了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洗衣机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为牌程控交换机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这些产品的销量都是国际同行排名第一)。

杭州名牌产品的评定工作于启动。我们富阳已有11个产品获杭州名牌称号。

与先进县(市)相比,我市在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社会品牌氛围不浓。一些企业对创品牌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在生产发展中习惯于量的扩张,往往采用低质低价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有些企业发展定位模糊、没有长期规划,如何把企业和产品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思路不清、方法不多。有的还存在“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认为创品牌费时费力,投入大,短期效益不明显。即使一些品牌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名牌到手,终身享用”的思想,在提升品牌、提高品牌的辐射、扩张效应上少有作为。另外、整个社会对创品牌工作参与热情和支持力度也不够高。

二是创品牌步子不大,品牌总量少。从目前我市的名牌总量看,不仅与经济强市地位不相称,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全省1039个省名牌产品,我市只有13个,占1/80。并且这此名牌产品多半是非终端消费品,市场影响力不大。大部分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个性化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作为名牌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在规模、效益、质量、管理等方面居全国前列的,档次不高。

三是区域经济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我市经济产业布局清晰,形成了以通信、造纸为龙头,轻纺、化工、建材、机械电子、体育用品、生物医药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各个块状产业的集聚度都较高,但各个群体产业都没有产生中国名牌,有的产业甚至连杭州名牌也没有,区域经济的知名度低,没有形成一个真正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产业。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不断提高、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工作。如何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把品牌战略进一步推向深入,我们质监部门作为品牌培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争创品牌,形成氛围是前提,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宣传,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提高各阶层的参与力度,努力营造全市“质量兴企、品牌兴业”的浓厚氛围。一是建立品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部门网站和地方媒体开设专栏,介绍推广“质量兴企、品牌兴业”的先进经验;二是举办品牌建设高层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课和开展学术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品牌经营意识;三是广泛宣传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