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成长平台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成长平台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成长平台的研究
【摘要】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了一项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诉求,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需要警惕,更需要完善,如何就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搭建更好的平台,本文进行了可行性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实施;成长;平台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
从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据不完全统计,到村官全部上任,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已达到16万人左右。胡锦涛总书记批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习近平副主席勉励村官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倒农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
一、为什么要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拉开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序幕。这轮农村改革与历次农村改革有诸多不同,对改革的主体——农民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经验表明,农村改革要取得成功,除了中央决策正确外,农民主体地位发挥至关重要。
1、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特点和面临的困境
1978年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等措施,本次新一轮改革和和历次农村改革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对农民主体的素质水平和农村的组织形式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1)目标多层次化和需要攻克的难关复杂化
家庭联产产包责任制的目标主要是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目标都比较单一,目标的达成方式和实现途径也相应简单得多。在解决吃饭问题上,过去的大锅饭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没有积极性。因此,只要将大锅饭变为小锅饭,改变土地耕作模式,就能达到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目的。由于没有涉及到所有制的改革,涉及矛盾少,改革难度相应不大;税费改革是针对农民的负担重的问题,废除农民的税费负担,只要中央财政作出一些牺牲,涉及其他方面利益少,矛盾冲突也少,问题能容易得到解决。而此次改革的目标显然比前几次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既注重效率、也注重公平,改革难度加大,既对政府的改革的领导能力是考验,也对农民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2)改革所处的环境复杂化和对主体的组织形式要求高标准化
随着改革推进,农民对改革的物质要求不只是吃饱饭的问题,而是吃好饭的问题,是富裕的问题。因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的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客观上导致了农民负担加重;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竞争加剧,吃好饭的问题变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农民要走上富裕之路,必须得会和市场打交道,这就要求农民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能根据市场组织生产,有较好的市场眼光和把握市场的能力。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尽可能取得优势地位,个体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如欧美农业合作社、日本农协、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会就是这样一些组织。但是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比重,高中文化程度仅占9.68%、大专仅占2.75%。从组织层面来说,很多村集体处于瘫痪状态,村集体组织力量日益薄弱,农民通常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
(3)改革的模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成功推行,是以较长时期的群众探索为基础。以安徽为例,早在50年代末,安徽芜湖地区有些合作社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就实行了包工包产的办法,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生产组向生产队包工包产。安徽省委支持这一做法,于1957年2月14日下发了《关于包工包产的指示》,名称叫“包工到户”,实行“五包六定“。同时期,浙江一些县也搞起了包产到户。60年代初,安徽一些地方搞起了责任田。1978年安徽一些地区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大包干。这些阶段的改革探索都见效明显,较好地恢复了农业生产。二十多年的有效探索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国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本次农村改革正在探索之中,许多模式还处在试验讨论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成功的模式,甚至在改革过程中有些模式还出现了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导致农民对改革出现了不满情绪。
2、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现实诉求
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特点,对农民和领导干部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现有村党支部书记6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5%,56岁以上的占16.64%;大专以上学历占8.2%,初中以下的占44.7%。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程度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不符合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要求。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大学生“村官”正好可以扮演这个角色。
(1)农民进行改革探索需要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有知识的人来引领
由于文化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自我提高市场经济能力,许多基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结果多数是事与愿违,导致农民对基层政府出现不信任。而在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配置条件下,大学生“村官”凭着工作的热情、现代的经营理念、与外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农民搭建了通向市场的平台和渠道,引
导农民实行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组织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能逐步培养起农民良好的市场经济观念和运作能力,引导农民进行各种改革模式的探索。
(2)农村基层组织的净化和强化需要高素质的村干部
当前,村集体瘫痪、“村官”腐败,成为农村改革的一大阻力。资料显示,5年来,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累计达1.6万亿元,而随着惠农资金的大幅增加,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明显增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当前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村官”占据了案件数量的70%以上,由“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众**已占农村**总量的50%以上。“村官”本应是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但是“村官”的腐败,使农民对村集体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导致农村改革出现领头羊缺阵的情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国成功推行,和当时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层层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以民为本的情怀,他们的成功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发挥改革的领头羊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会对某些基层组织的腐败行为有些约束,对某些有一定程度的腐败的村集体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3)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有利于为改革纠偏
我国的改革因为无经验可借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是这样,新一轮农村改革也是这样。虽然,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但是因为各地情况不同,这些已有的经验不一定都适合每个地方。有探索,必然就有问题。有些地方为了改革而改革,忘了改革宗旨的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如一味追求土地的规模化和现代农业的建立,追求农业的产率或追求农村、农业为城市的贡献上,包括通过改革为一些城市的发展提供土地和原材料,或者追求农村面貌一些形式的改变上,没有太注重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提高和未来的生活水平改善上,甚至出现政府与农民争利的情况。大学生“村官”因为绝大多数不是本村的一员,其工资是由国家发放,与所在村集体、村民没有利益冲突,但其有较高的民本情怀,较强的理性思维、较好的法制意识以及较强的现代市场观念,可以更多地对改革进行理性把握和长远规划,及时思考和反思改革中的问题,并向有关决策部门反映真实情况,以避免改革走向弯路,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需要警惕的问题
虽然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以及李源潮部长都十分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但是笔者经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当前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基层具体落实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现象值得警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警惕大学生“村官”为“乡官”现象
当前很多大学生村官名义上在村,实质被乡镇征用的很多,不能真正对所在村有所了解。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村官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说:“其实我们应聘村官就是想到基层了解情况,为当地百姓服务,可是乡镇是我们的直接领导者,他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不可能不做。”当然,也有一些村官有着另样的想法,认为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工作是升职,并借此可以打开官场关系,为以后出路做打算。当然,外在环境也助推了大学生“村官”为“乡官”现象的发生。村官到村任职的原则上要到最艰苦、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没有必须的办公条件;二没有固定的休息场所;三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四是自然条件形成的交通不便。许多乡镇对此也无能为力,既要让村官做点事,又要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只有把他们安排到乡镇驻地,这样就制约了大学生村官下村了解实际情况。
2、警惕“跟风创业”、“包装典型”现象
当前,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对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培养高度关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帮助和培养措施,确实涌现出不少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也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有些地方利用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渴望,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项目,攀比指标,不重实效。就像某些乡镇负责人所说:“现在有些地方炒作大学生村官创业,好多都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如果谁能够在那里呆上一周,基本上是什么情况就会全部明了!”不少地方为了尽快树立起典型,扩大影响,经过组织的精心“包装”,将荣誉光环集中在某一点,全力打造本地到村任职大学生“品牌”的现象,加之媒体舆论的过分炒作,甚至出现了过分“包装”等。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为出政绩、树典型,还提出“硬任务”:年底前必须每个人都有创业项目。
3、警惕基层对大学生村官培养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