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扶贫解困工程动员大会领导讲话稿
工作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13/9/23
实施扶贫解困工程动员大会领导讲话稿
在市实施扶贫解困工程动员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市委、市人民政府在“两会”顺利闭幕后紧接着召开这次实施扶贫解困工程动员会,充分表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关心人民群众生活、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施扶贫解困工程进行动员,对有关工作任务进行部署。会议印发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扶贫解困工程的决定》和《市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实施扶贫解困工程进行安排部署。稍后,周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这些年来,尽管我市特殊困难群体的数量不多,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坚持从关心救助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多途径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底纳入低保范围的人数达到1211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实施三年来,共发放低保金261.1万元。二是组织实施了城市解困工程,出台和施行了《城市解困工程五项优惠政策》。三年来,共结对帮扶特困家庭320户1119人。帮助城镇特困家庭解决就业的有228人次,就医的有360人,就学的有808人,解决冬季取暖问题的351人,解决其他方面困难的有1188人,帮扶资金支出53万元,目前已有191户664人实现了基本脱困。三是于在市民政局建立了社会救助基金。两年来,在各单位、党政机关干部、各族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累计筹集救助资金197.97万元,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大量的实际困难。四是通过各级民政部门对城乡五保户、特困户不定期给予救济。三年来,共为2766户(次)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济102.2万元。五是,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阳光工程”,投入65万元,解决了47户城乡无房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六是多层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立了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定期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妇联和团委针对妇女儿童开展了社会救助活动,“春蕾计划”、“1+1”助学等活动开展情况都比较好;市残联在扶助残疾人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总的情况来看,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吃不饱饭,就不了业,子女上不上学,有病就不了医,冬天取不上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市安定团结、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局面。为此,前一段时间,市委、市人民政府安排民政部门对城乡困难群众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城乡居民共有802户,其中城区346户,农牧区456户。市委、市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扶贫解困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802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一、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解困工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行各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帮扶困难群众献计出力,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帮扶救助活动中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这既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系的具体措施。各单位都要积极开展对本单位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个体私营经营者和相对富裕起来的社会阶层、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群体,要致富思源,用爱心支配财富,通过扶贫济困的善举主动回报社会,多尽一点帮助困难群众的义务。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要行动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伸出友爱之手,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要继续组织开展社会募捐活动,进一步扩大救助基金规模,同时要切实加强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使可动用的资金更多一些,可救助的面更宽一些。实施扶贫解困工程要认真贯彻全员帮扶原则、因家因人因贫而异原则、城乡政策统一原则,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分三个层面开展扶贫解困工作。对经过帮扶能够脱贫的,要千方百计去帮助扶持,力争2—3年脱贫;对近期不能脱贫的,要多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争取经过3—5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都能够脱贫;对无法脱贫的“五保户”、长期救济户,要经常联系,使他们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二、落实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帮扶救助工作
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特别是解决弱势群体的特殊困难,最有效的措施是解决就业问题。一个困难家庭,只要实现至少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就基本解决了问题。结对帮扶的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对就业困难的家庭要实行“一家一”帮扶措施。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家庭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多渠道就业,大力提倡通过自谋职业、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途径,力争一家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劳动部门要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尽快制定特困群众技能培训计划,不断加大对有就业能力的特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要继续采取购岗和腾岗的办法,拿出一些“四保”公益性岗位安排特困群众就业。要大力引进、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创建再就业基地,争取更多地安置特困群众就业。要引导和组织特殊困难群体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最大限度地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要因地制宜地引导特困群众发展养殖业,特别是要引导一些有能力的特困群众发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家庭养殖,依靠养殖业脱贫致富。要充分利用金融、财政、工商、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城市特困群众自谋职业,勤劳脱困。各部门都要认真落实市委、政府出台的《市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在城区从事“四保”岗位就业的解困对象,市财政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工商部门按照昌吉州出台的城市解困工程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对特殊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营的,三年内减免一切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性收费;经营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外,一律放开,允许经营;凡各类企业安置吸纳特困人员就业比例达到30%的,三年内减半收取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性收费,吸纳特困人员就业比例达到50%的,三年内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性收费。劳动就业部门要免收解困对象求职登记费、职业介绍费,并免费使之进入劳动力资源库;要优先安排特困家庭人员就业,简化办事程序,减免培训费用。总之,工商、税务、金融、财政、行政执法等各个部门都要为特困群众实现就业提供方便,能无偿提供场地的就无偿提供,能减免的费用一定要减免,能简化的手续尽量简化,都要为困难群众就业出谋划策,大开绿灯。
第二、要切实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就医、就学等具体困难。对于弱势群体就医治病方面的困难,实行“一户一卡”制,使因病致贫的家庭每年享受1000元医疗救助金。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是解困户享受优惠政策的定点医院。贫困户到定点医院就诊一律免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特困人员住院免收治疗费、床位费、护理费和各种抢救费,并按成本价收取药费,解决困难家庭就医难问题。对于因残致贫的家庭,由市残联负责落实残疾人及其子女就学、就医、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对特困家庭子女就学有困难的,由教育局负责协调解决幼儿的入托问题,除收取正常的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部免收;义务教育段的学杂费一律免收;凡考入我市普通高中计划内的贫困学生一律减免计划内学费;凡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帮扶单位和联系人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力帮助困难学生。对特困户冬季取暖有困难的,城区属集中供热的由建设局负责协调供热站减免50%取暖费,从扶贫解困救助资金中支付30%,个人支付20%。城区不在集中供热范围内的特困群众冬季取暖,由市扶贫解困办公室负责一次性解决4吨冬炭。农牧区的由各乡(镇)和民政局各解决2吨冬炭,确保贫困家庭安全过冬。
三、加强组织,确保扶贫解困工作取得实效
为保证扶贫解困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取得成效,市委、政府成立了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市领导联系乡镇、办事处制度和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制。各联系点领导都要用战略眼光,站在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困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分管什么工作,都负有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责任,都要主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市解困办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建立完善工作体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步形成对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的有效机制。
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关心城乡困难群体,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紧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和生产问题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我市的具体措施。要继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职工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多宣传群众的生动实践,多报道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情,要号召党员、团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扶贫帮困、关心特殊困难群体,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做好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舆论氛围。
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切实抓好扶贫解困工程的落实工作。督查部门要对扶贫解困工程专题立项,定期不定期地对责任人重视情况、落实责任制情况、单位开展帮扶情况、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特困群众得实惠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解困领导小组及解困办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督促检查和协调上,当好党委、政府抓落实的参谋和助手。对责任人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帮扶单位要及时通报表扬和宣传报道。对责任人不重视,不支持扶贫解困工作,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帮扶单位,要进行意见反馈,限期整改。对限期内仍然达不到要求的,除督查部门备案外,按照谁分工谁负责的原则,报请市委、政府追究领导责任。
要坚持把扶贫解困工作和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开展城乡扶贫解困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