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审计机关人才造就工程实施方案

工作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16/12/22

区审计机关人才造就工程实施方案


为扎实有效地保障“人才造就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市审计局《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全市审计机关“人才造就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审人〔〕23号)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审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以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围绕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提升审计人才素质,激发审计队伍活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审计理念先进、业务技能娴熟、工作举措创新、自身要求严格的优秀审计人才队伍。
二、总体目标
围绕审计工作实际,积极实施人才造就工程,实现审计人才素质较快提高,人才结构持续改善,审计队伍整体实战能力有较大提升,创新意识、宏观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涌现,人才培养、评价、选用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领导才能
紧紧围绕“人才造就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审计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领导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1.加强党组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把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知识学习作为重点,列入议事日程,并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围绕“人才造就工程”,通过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效率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打造一只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审计领导班子。
2.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力度。严格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主动向有关部门及重要岗位推荐青年干部,积极为审计干部的成长搭桥铺路
(二)加强审计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加快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使其不同程度地成为查核问题能手、分析研究高手、计算机应用强手和审计管理的行家里手,推进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根据省厅“人才造就工程”的要求,到,使我局审计人员的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是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职工比例达80%以上;二是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职工比例原则上达5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职工比例原则上达到10%;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人员达到业务人员的20%;三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比例达到60%以上。
1.加大培养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安徽省审计厅“人才造就工程”的要求,按照“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较大,引领作用显著”的原则,在新的一年里,我局将加强审计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参加审计厅审计专业领军人才以及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的评选活动。
2.加强审计急需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加快培养审计紧缺专业人才,我局将组织人员积极争取参加省市举办的审计主审培训和审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班、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和信息系统审计培训班等,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以及高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投资、经济责任审计等急需审计专业人才。
3.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优秀青年审计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鼓励青年人才在重要审计项目、重点科研课题上担当重任、经受考验、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二是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活动,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老审计的传、帮、带作用,加快青年审计人才的培养进度;三是加大岗位锻炼力度。始终坚持把审计工作实践作为培养审计人员的基本途径、第一通道,不断增强审计实践吸引力和强度、力度、浓度,挖掘和释放人才潜能,使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迅速提高实战能力。
4.积极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是搭建业务学习平台。积极争取省市举办的各种审计相关专业培训机会,培养熟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开展“业务能手上讲台活动”,创建内部学习交流审计工作、心得体会的平台。二是搭建业务交流平台。打破专业界限,集中全局业务人员合理搭配编组,优势互补,使每位审计人员都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审计对象。三是搭建竞争激励平台。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和业务评比,对取得成绩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并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开展“争当审计尖兵”活动,让审计干部在目标考核中排队,在评先评优中定位,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素质。
5.培养审计骨干人才。一是通过采取集中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业务骨干知识更新,鼓励审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等获取各类专业资格和提高学历水平。对通过自学、自考等方式取得毕业证书的审计人员,将按照《市审计局职工学历教育办法》给予报销70%的学习费用;二是积极争取参加省市举办各种的审计主审培训和审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班、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和信息系统审计培训班等,结合审计实践,不断促进审计骨干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完善;三是鼓励符合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报考条件和新进审计机关人员参加审计专业资格考试;对于新招录工作人员二年内确保通过ao认证考试,五年内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资格考试;四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主审和审计能手评选工作。
(三)加强审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审计管理人才是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我局将采取多种措施、途径从一下几个方面培养、造就审计管理人才:
1.努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依托上级审计机关、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审计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训,提高审计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引导审计管理人才自觉钻研审计业务,积极参与审计实践,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2.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审计管理人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掌握和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审计管理人员以全局和宏观的眼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态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宏观思维能力。
3.努力提高统筹规划能力。组织审计管理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区实际需求状况,准确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成本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成果运用的能力。
(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审计理论研究水平
坚持审计理论源于审计实践又指导审计实践,积极鼓励审计业务人员开展审计理论研究,逐步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前瞻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学理性研究的审计理论研究人才。
1.强化审计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带着理论问题进行审计和思考,强化审计人员的理论研究意识,形成审计实务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参加省厅和市局举办的各种审计理论学术研究研讨会和交流会,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广泛征集社会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理论研究成果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的助推作用,积极向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征集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创新审计理念、审计的具体思路、外部环境的科学分析等,集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五)加强审计队伍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审计人员服务社会的意识
大力弘扬“公正清廉、敬业奉献、勤勉进取、开拓创新”的安徽审计精神,培育良好的审计意识和审计素养,通过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宿感。
1.加大文明单位和行业创建力度。不断加强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正气型”机关为要求,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省市上级机关“关于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全面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和审计工作取得新成绩。
2.加大机关文化建设力度。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市审计局举办的摄影展、书画展和“人才造就工程”主题征文活动,切实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热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精心谋划部署,形成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强化跟踪,狠抓落实,开展必要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力争人才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人才造就工程建设经费,确保人才发展培训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及时到位,规范使用,保障有力。
(三)建立健全机制。一是完善审计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二是健全审计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三是完善审计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四是健全审计人才激励表彰机制。五是建立审计人才造就考核机制。
(四)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宣传实施“人才造就工程”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强化人才强审战略的宣传效应,积极宣传科学人才观,形成有利于人才造就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营造推动审计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人才造就工程目标实现。
(五)注意统筹协调。在扎实开展“人才造就工程”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要把“人才造就工程”与机关各项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五大工程”建设中其他四项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坚持以“人才造就工程”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使我局审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