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调研分析材料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5/7/15
县纪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调研分析材料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指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廉政风险排查和评估,确定廉政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有效防范和控制不廉洁行为发生的工作制度。以来,党中央、中央纪委就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多次作出部署,市县纪委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根据省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及时印发了中共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督促各单位、各乡镇认真学习十八大、全国两会、中央和省、市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近期,县纪委监察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研判,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粗浅的分析如下:
一、现状及分析
县位于陕北与关中的结合部,北与黄帝陵相接,南与印台区相邻,210国道和包茂高速川经而过,全县有10万人,辖9个乡镇,63个县直部门。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已全面启动,已经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全面进行廉政风险排查,全县56个部门、9个乡镇,已全面完成排查,共排查出一级风险点421个,二级风险点937个,三级风险点1042个,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措施中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程序、办事环节,进一步完善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
当前县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思想道德缺失。一些领导干部和个别工作人员由于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导致思想道德缺失严重,结果是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二是岗位职责缺位。由于一些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岗位职责缺位、错位,最终导致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三是业务流程错乱。一些岗位工作业务流程极不规范,有的前后矛盾,有的工作程序重复,有的重要程序缺乏,有的前后错位,甚至本末倒置,导致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四是机制制度不完善。个别岗位机制制度缺失或极不健全,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导致一些权力岗位运行过程中自以为是,随意性大,有的凭个人好恶和心情好坏开展工作,结果是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五是外部环境不优。受行业“潜规则”、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工作、生活中贪图享受,攀比、奢侈之风严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结果是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等廉政风险。六是制度的执行力不佳。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笼子的经纬线好比各项制度,编制的经线纬线缺一不可,权力将乘缝而出,笼子将不笼子。现在笼子即制度基本健全,经纬线不紧即执行力不佳将会影响笼子的牢固性即廉政风险防控的总体管理工作。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下发的全县和农村两个《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创新了反腐倡廉工作方法,深化了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加大了治本力度,优化了全县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已带来了“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通过查找风险点、公开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全县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基本摸清了县廉政风险底数,为建立廉政风险预警系统、廉政风险分级管理和风险动态监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做法:坚持惩治和预防并重,从权力转化为利益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入手,结合具体领域和岗位实际,从廉政风险可能存在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环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改变以往对大案、要案发生后的结果反腐,真正扭转为从“堵”到“疏”、从“惩”到“防”的工作方法。具体是:1、建立组织,完善机制。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由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办。各乡镇、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找准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查找廉政风险是将权力公开化的行为,一般是采用自己找、互相查、群众提、领导点、组织审等方法进行,然后考评风险等级,最后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一是查找领导岗位风险。重点查找(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以及监督权、审批权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二是查找中层岗位风险。查找行政、管理、执纪、执法等重要环节,排查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三是查找其他重要岗位风险。各类重要岗位人员要查找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自由裁量权、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四是根据查找的廉政风险点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考核评估风险等级,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并严格进行落实。3、加强廉政风险教育,提高廉政风险意识。把深入感知、认知廉政风险作为提升防控水平的前提。一是要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防控是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样不能忽视,风险查摆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防范的过程。二是要树立“找不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的理念。通过广泛收集同类岗位曾经发生的案例,因岗施教、因人施教,提高廉政风险意识。三是要不断创新风险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模式,使党员干部对违反党纪条规行为的性质、后果了然于心,从而提升廉政教育的渗透。4、加强廉政风险监督,形成良好的监督体制。以开放的思路、科技的手段,拓宽防控体系工作的空间。要加大公开力度,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办事公开。要根据廉政风险点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岗位实行风险定级,分类管理。岗位廉政风险等级、风险点及制定的预控措施要通过各种渠道公示、公开。同时结合实际,制定防控措施,发挥第三方监督的作用。探索建立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层面、各方面代表,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作用,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5、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建立健全防控长效机制、制定了防控措施和评价评估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加以体现,增加持续完善的动力。二是强化纠错机制。通过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及早发现不良倾向和苗头,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岗位廉政风险的产生,离不开行政权力的土壤。进一步规范了公职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营造有利于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社会环境。
取得成效:一是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在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上取得了成效。坚持将反腐败工作职责落实到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具体人身上的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廉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分别确定具体廉政风险,同时制定防控措施,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领导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在促进制度创新上取得了成效。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制度建设,制定了全县、农村《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等文件,全县56个部门、9个乡镇,已全面完成排查,共排查出一级风险点421个,二级风险点937个,三级风险点1042个,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措施中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程序、办事环节,进一步完善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明确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避免或减少了廉政问题的发生。三是严肃纪律加强考核问责,在加强队伍建设、权力公开阳光运行上取得了成效。县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各乡镇、各部门每半年书面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年终进行一次检查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不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廉政风险升级或转化为严重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廉政风险是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共权力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建立的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腐败程度降到最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但有的领导和个别工作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研究它的作用和效果,在单位的工作中注重个人的得失,注重政绩,对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造成个别些乡镇和部分部门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认识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办法不多。
二是工作开展不到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就是预防体制的建设,预防就是要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这三方面开展工作。部分乡镇和部门由于没有实质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工作方案安排不周,培训不到位,单位内部科室负责人认识不清,操作困难;没有认真开展此项活动,风险点排查不细,防控措施不够有力;导致难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还有部分乡镇和单位不执行制度规定,不按时上报材料,有些上报的材料内容空洞,敷衍了事。
三是科学履职不到位。建立科学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对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得当,掌握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工作中沿用老的办法,只要完成任务,不讲完成质量。特别是社会的发展,许多的腐败行为更难发现,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腐败。有些乡镇和部门风险排查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原机构“三定”方案,权力底数不清;防控措施中反映出:监督不力、责任不明等问题,特别是缺乏科学有效、监管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四、几点意见及对策:
(一)加强学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及时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树立“时时有风险、事事有风险”的理念,把各项部署、工作任务抓实、抓细、抓好、抓到位。
(二)加大宣传,提升查找岗位风险的工作力度。继续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理清法定职权,查找岗位风险,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宣传工作氛围,扩大和提高干部职工对开展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升查找风险的工作力度。
(三)严格监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一是强化管理,从暴露出问题案件中发现风险,举一反三,宣传教育,强化管理,预报预警,堵塞漏洞;二是建立廉政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对廉情信息,采集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对廉政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真正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动态管理机制、预警预报机制、考评整改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三是加强监督,及时发现权利运行中出现的出轨行为,依托惩处威慑力,警示教育党员干部“不出事”,从而促使党员干部珍惜岗位,爱惜权力,不敢腐败、不想腐败,“干成事”而“不出事”。
(四)科学检验,正确考核分析评估廉政风险管理工作。廉政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长期任务,防控措施的科学完善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对廉政风险防控排查是否彻底,风险识别是否准确,防控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得到落实,防控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干部群众是否满意等进行全面检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走上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轨道。(五)完善管理,促进权力公开阳光运行,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等文件精神,确定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突出抓好拥有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及人、财、事、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用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解决各级、各部门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重点带全面,不断有序推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