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育事业再发展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1/1/5

教育局教育事业再发展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

债运行。全市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仍然落后,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不快。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短缺。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学校总量较低,省市级示范学校所占比例不到10%;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市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也是造成中小学生“择校”的直接原因。职业教育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迫切需要整合。三是素质教育进展仍需加快。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的还是传统型、经验型,学校发展“重外延轻内涵”,学生培养“重分数轻素质”,课堂教学缺少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课程设置有的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师尤其是社会的共识,这对我们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是一个潜在的隐忧。四是教育行风建设仍需加强。学校办学行为、收费行为、师德师风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机关作风等还有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少数机关仍然存在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少数学校仍然存在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的行为。上半年,全市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5件,清退违规收费资金35.78万元,7人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对于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形势,认真研究对策,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教育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支撑、社会进步的引擎、群众关注的焦点,面对中国崛起、低碳经济、民意社会、转变增长方式等时代特征,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了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我市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新机遇、新挑战。

就机遇而言,一是有良好的政策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用于教育发展,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4%,必将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未来十年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规划纲要》体现了中央精神、人民期盼、教育规律,必将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二是有良好的社会氛围。黄冈素有崇文尚教、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尽最大财力优先发展教育,本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提出了“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决策。社会各界形成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主动服务教育发展,这必将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三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黄冈教育已经拥有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必将为未来黄冈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就挑战而言,一是教育竞争的新压力。近几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都在致力于创特色、打品牌,一些地方和学校后来居上的势头强劲。竞争的领域涉及各类教育、各个学段,涵盖教育管理、科研、质量;办学模式、条件、水平等各个方面。竞争的焦点集中在骨干教师的争夺、优质生源的争夺。虽然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但我们的优势还缺乏深度和广度,而且实施高中课改后,随着高考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我们能否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沉着应对的重大课题。二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知识和技能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既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虽然我们通过创示范学校,有效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存量,但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城乡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如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三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正值新一轮增长期,面临着加快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紧迫任务,要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形成与经济结构变化基本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黄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出现了良好发展态势,对人才的需求更急、对教育的要求更高。如何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和不同所有制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把黄冈教育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黄冈更好更快地发展,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我市教育未来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着不容忽视的挑战。我们既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又要谋划科学发展的大计,做到在机遇面前抢前争先、奋发有为,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克难致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区域教育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扎实做好教育的各项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我们必须谋划新的思路。

第一,高昂市区龙头。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委提出在经济发展上必须高昂市区龙头,而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教育事业也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市区也是各类教育并存的集中地域,教育体系完备、门类齐全,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区人口中的三分之一是教育人口,教育的投资与消费对市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为此,市区教育理应成为全市教育的“领头雁”、“排头兵”。如何高昂市区龙头,首先必须强化市区一体的意识。在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市直与黄州区、开发区要整体规划,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其次是各县市区必须从大局出发,在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市区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二,夯实基层基础。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夯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也是黄冈教育事业的重点。我市的基础教育目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继续保持这个优势,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二是要夯实教育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育工作尤为如此。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要注重于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坚持四教并举。加强统筹规划,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既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黄冈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低、初、中、高相互衔接,职前、职后有机配套,公办、民办竞相发展”的教育格局。“并举”不是“并重”,始终把基础教育作为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必须严格把握的准则。

第四,全力打造品牌。教育品牌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已作出了打造黄冈教育品牌的战略决策,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一是要树立黄冈教育大品牌意识。倾力打造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两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高、服务功能强的黄冈教育品牌,使黄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素质教育研发基地、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二是要着力做大做强黄冈中学品牌。黄冈中学是黄冈教育的领军团队,在打造黄冈教育品牌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庸置疑。全市上下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黄冈中学的建设发展,在优质生源、骨干教师、经费投入、品牌保护等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黄冈中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共同把黄冈中学办成世界闻名、全国一流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三是各地各校都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创特色、打品牌。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在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模式上,形成黄冈教育“一轮明月、满天星斗”的品牌格局。

基于上述发展思路,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着力推进黄冈教育科学发展
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次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谋划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是要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全市教育系统要采取多途径、多形式,迅速开展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活动,尤其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吃透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和《规划纲要》的丰富内涵,用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指导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厅教育合作协议》的有关规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摸清我市教育发展现状,全面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找准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调研的结果,制定科学的应对之策。市教育局重点抓好黄冈市区教育资源整合、黄冈职教园区建设、黄冈教育品牌资源开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课题的调研。各县市区教育局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

三是要精心编制教育规划。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对当前和未来我市教育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全市教育系统要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教育发展新思路。当前要抓紧编制《全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黄冈市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要编制好全市中职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发展、学校基本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各个单项发展规划。

(二)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教育部已经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全市上下一定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