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支农工作的理性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7

对当前支农工作的理性思考第2页

村信用社。各级党政领导在规划农村发展战略时,要优先考虑如何利用和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其次,要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紧要任务来完成。目前尽管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任务还很重,但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因为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上。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表现是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由于受清理整顿农村基金会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已经受到较大冲击,信誉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处于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这场变革将对我国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广大农村走上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道路起到关健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信社成为农村资金畅通的主渠道功能,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2、调整相关经济金融政策,尽快落实对信用社扶持政策,为农村信用社支农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一是调整利率和税收政策,降低农信社税收,减或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加信用社自身积累和经济效益水平。二是落实化解信用社包袱政策。建议一: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出资核销,人行对等金额发放专门的无息再贷款实行资产剥离,从政策上消化沉积的包袱。建议二:参照商业银行做法,组建农村信用社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国家适当拔补资本金实行控股,扶持发展。对前几年保值贴息亏损,由中央财政出资进行全额弥补。三是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其期限不能太短,并以一年以上为宜。要适应农产品生产周期,允许跨年度使用。且当农村遭受自然灾害时,允许延期归还,从实质上体现中央银行对农信社的扶持。四是支持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功能,完善结算渠道,加强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区域联系,方便农信社灵活调剂资金,增加融资通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调整金融布局,把农村信用社阵地真正地还给农村信用社。首先要考虑收缩商业银行的农村基层机构。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已逐步转向城市大中企业,对农村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弱,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农村资金用于农村要求。其次要放松对农村资金的中央贷币化,直接撤销县以下的邮政储蓄网点。这样既可让农村资金有效回流到信用社,又可以消除中央银行用高成本通过邮政储蓄组织农村资金,然后用低息贷款形式返还信用社,充实支农资金所负担的贴息压力。

3、转变观念,加大支农投放,在支农工作中,要实现三个突破。首先要突破旧意识,农村信用社要改变因循守旧意识,树立崭新的市场经济观念。一是要树立贷款营销观念,放下架子,转变作风。二是要树立贷款效益观念,帮助农户正确分析市场走势,确保贷款投放出去能产生效益。三是树立贷款风险观念,要把握好贷款投向,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信贷结构,及时避免和防范化解风险。其次,要突破旧体制,完善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要改变贷款管理办法和和审批程序,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完善服务手段。就目前来说:一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二要改变贷款管理办法,要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个人担保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贷款品种;三是要完善服务手段,做好贷后跟踪服务,帮助农民管好、用好贷款,切实增加收入。再次,要突破小规模,实现大投放。农村信用社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过去单一支持农业、种植业的“小农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大农业”观念。集中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支农层次,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影响大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化。

4、要梳理好地方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关系。目前需要一种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使地方政府把农村信用社看作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用优惠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化解风险,实现扭亏为盈,而不对信用社业务过度干预。同时,使地方政府也承担部份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风险的责任,特别是端正政府行为,作农村信用社的坚强后盾,对那些有偿还能力,但逾期不还的单位和个人,政府要给信用社作主,运用宣传、整治、法律等手段,作出严肃处理。为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5、加快合作金融立法过进程,建立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快合作金融立法,不仅是促进信用社生存、发展、改革以及维护、保障信用社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更主要的是确定其金融市场定位,巩固其在农村领域的地位和发挥在农村经济中主渠道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须选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入进和农村结构调整,业内人士对信用社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建议国家及早颁布《合作金融法》,若能尽早立法,对农信社风险化解,指明改革方向,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提供政策保障。

6、完善支农配套措施。一是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二是积极探索法人机构治理的新路子;三是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工程,增强农村信用社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村信用社逐步走出困境,重显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