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6/9/16
关于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讨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目前,村“两委”基本没有“届”的概念,普遍存在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就更换支部书记,副职干部更换更是随心所欲。干部不稳定,尤其是频繁更换村支部书记,往往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工作不连续,遗留隐患,增加后任干部的工作难度;财务易混乱,加剧干群关系恶化,干部失去威信,支部失去凝聚力;人心易涣散,地方社会不稳定,削弱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村干部素质不高。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支部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求村干部切实提高执行政策、统筹发展、处理矛盾等各方面的能力。但现实中普遍存在三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不适应,缺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意识;工作方法不适应,简单粗暴办法少;工作能力不适应,缺乏带领群众闯市场、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
3、村党员发挥作用不够。一些党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效益农业、科技农业和农产品的信息、营销一窍不通,连跟着能人学着干的本领都没有,更不必说带头干了。在履行义务方面,不少党员并不比普通群众强,甚至是“只要求他们不拉反纤就行了”。有的党员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重,煽动群众上访闹事。有的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还有的在参加组织生活时索要报酬。这样,党员在群众心里的形象就降低了。
4、村级管理不规范。制度形式化。制度定了不少,如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形同虚设。相当部分党支部认为党员学习是务虚,起不到任何作用,因而不重视党员的活动。村务公开形式化。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不彻底。重大事项村民决策形式化。对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征求村民意见不够深入,沟通少,导致群众意见大。
5、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村级负债带有普遍性,轻则近十万,重则达百万。村级债务重,给村干部带来沉重思想包袱和工作压力,造成了村干部疲于完成“中心”工作而无力抓生产发展的被动局面。
二、原因分析
1、农业弱势导致“三难”局面。农业比较效益低,还要面对自然、管理和市场风险,决定了农业处于弱势。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在城乡同时承受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农业现代化特别是机械化步伐不得不放慢,农业生产基本是按“人人分杯羹”的理念进行,劳动力处于一种“逼迫性密集型”状态,因而农村人均纯收增长就十分缓慢,客观上导致了农业发展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工作难的“三难”局面。
2、村干部保障制度不健全,责、权、利没有有效地协调统一。村干部站在“三农三难”问题的风尖浪口,责任重大。履行好职责理所当然,但有限的工资待遇,确实让他们心里不踏实,因而不少人只当副业来做。待遇低,压力大,因而不想干;干得人瘦了,存折垫空了,觉得不能干了;态度坚决,得罪了人,有人叫骂,有人要打,不敢干了……,这就造成了干部队伍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村不得不下派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有的村则只能搞几个人“凑合”着干。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很明显,就是村干部的责、权、利没有有效地协调统一,是责任重大,利无保障。
3、对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的监管不到位。村党支部起领导核心作用,支书又是班长。这就造成一个事实:在那个地方,支部书记一句话算数。结果容易导致村干部关系紧张,班子战斗力不强,干群关系恶化,支部凝聚力下降。虽然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如村民理财小组会审,但碍于情面开绿灯者有之,或者感情庸俗睁一眼闭一眼亦有之。所谓村从财务乱起,就是因为对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的监管不到位所致。
4、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缺乏科学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事情办好,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在考察党政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绩”往往摆在首要位置,也正体现了把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工作要求,这与“发展是硬道理”是一致的。但在尺度把握上,往往随意抬高“绩”的标准或者提出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的政绩要求,带来的结果是虚报浮夸,造假政绩,搞形象工程,劳命伤财,后患无穷。
三、对策思考
1、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要增加农民收入,无外乎两条途径:一是靠农业自身发展,这是根本途径;二是靠“以工促农”政策,这是标本兼治手段。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要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三个层面同时入手,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为农村富余劳力创造条件,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四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减负政策,实现政策性增收。五是抓住以工促农机遇,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创新工作机制,稳定干部队伍。要合理制定村干部工资标准和考核办法,由镇财政统筹,将村干部工资直接拨入个人专户。要在当前已解决支书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充分依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在发扬村民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通过采取说服、教育和必要的组织性限制措施来约束村民,使干部由“讲狠、作揖”变为“行规、执约”,村民由“行蛮、软拖”变为“守规、履约”。
3、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管理。要教育广大干部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帮助群众维护好自己的切身利益。要教育群众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对少数恶意拒绝履行义务的,既要从法理角度,又要从情理角度,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要加大对歪风邪气的打击力度,为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4、科学地把握好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尺度标准。科学合理地把握好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尺度标准:是否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是否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热爱农村,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是否存在搞虚假政绩、形象工程的问题,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依据之一;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要把考核严格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