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典型材料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5/5/4

县教育局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典型材料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6所,县直属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7所,村小学33所,县直属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所。全县共有在校学生15205人,其中普通高中1220人,职业高中225人,初中4155人,小学8023人,幼儿1582人。全县有教职工1155人,其中在职专任教师1033人。近年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扎实开展好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宣传教育
1、加强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教育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听取各学校的做法和经验交流汇报,有重点的布置相关工作。二是组建了相对固定的宣讲团,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教育党委出面邀请县关工委成员和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5人作为学校延安精神宣讲团。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了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社会课教师,初高中政治课、语文课和历史课教师为主体的3——5人宣讲团,责任到人,重点负责深入班级宣讲《中华精魂》、《窑洞春秋》、《革命故事》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参考材料》。三是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的发展工作。在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广泛发动,目前,教育系统已成立了“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教育分会”,并成功召开了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教育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各学校和教育机关也成立了研究会小组,会员达121人。四是强化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管理。在年初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把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将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纳入一年一度的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学校创建及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对开展载体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效适时进行跟踪、督查。
2、积极构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黑板报宣传延安精神的内容、弘扬延安精神的先进事迹、党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努力推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继续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对目前学校办学方向有何意义”、“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延安精神”和“学生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延安精神”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增强各学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积极推进延安精神阵地建设,持之以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确定图书馆、烈士陵园、臧金贵党员教育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万亩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等作为全县中小学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阵地的同时,各学校建立了固定的延安精神宣传专栏或德育展室,粘贴、悬挂延安精神放光芒画册,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四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工作。按照关工联发〔〕1号文件要求,下发了文件、分发了学习教材,组织县关工委的老同志深入学校集中开展了两期宣讲,同时,各学校还以全校集会、班团(队)会、晨会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二、创新工作内容、拓宽活动领域
为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增强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中,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中,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创造性地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1、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开展宣讲学习。一是继续在开展好《革命故事》、《窑洞春秋》、《中华精魂》三本书宣讲的同时,重点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参考材料》的宣讲。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三个注重:在小学注重抓习惯和引导,引导小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注重抓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美德,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扬善弃恶的能力;在高中注重抓深化和发展内涵,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传统美德实践,通过组织演讲、辩论、社团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使之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延安精神的渗透学习。各学校在政治、语文、历史和地理等课程中进行延安精神的正面渗透,使延安精神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同时各学校还充分挖掘体育、英语、美术、数学、理化等课程中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让课堂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三是在主题班会上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弘扬延安精神,争当优秀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延安精神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使学生的能动意识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我快乐、我成长”。
2、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鼓励所有青少年学生勤俭节约,不比吃、不比穿,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意识。同时在学校发起“弯弯腰”活动,清除垃圾、废纸,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二是开展帮扶、助残、献爱心等活动,树立师生良好情感。深入当地敬老院慰问帮助孤寡老人,与社区残疾人结对帮扶,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进行“手拉手”结对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加“献爱心”和“寒窗助学”活动等,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开展“崇敬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城区青少年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青少年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四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勤俭节约意识。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开展工作,努力从养猪、种菜等方面开展勤工俭学,在不断地改善学校环境,降低学生生活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五是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全县各学校每学期都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排球、拔河等比赛,在重大节日,如“元旦”、“五四”、“六一”、“七一”等都组织、诗文朗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六是认真组织“我是90后”读书活动。今年共下发教材266本,评选征文200余篇,评选推荐优秀文章11篇。七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工作。年内共向上级推荐德育征文10余篇,案例250多篇,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160多项。
3、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牢固树立教育为本,依法办学的思想。二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延安精神为动力,深入开展了“树良好师风、争当育人标兵;树立良好学风,争当学习标兵;树立良好作风,争当服务标兵”的“三树立三争当”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真正用“心”爱护学生,用“智”教化学生,用“行”引导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力争做到教学育人做楷模、服务发展当先锋。三是围绕“强师”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采取走出去跟班学,请进来专题讲、本土研的办法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出一批学科骨干。1月至今共选派校长、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700余人次参与各类名校名师培训,其中参与上海方略集团千所示范性建设工程学校培训300余人次,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150余人次,参与名校组织的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研修培训200余人次。
4、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中,认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结合今年的“两基”迎国检工作,全县中小学充分利用假期认真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一是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建设。各学校在加强学校卫生常规管理、保持校园整洁的基础上,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种树、种菜,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墙壁文化,创建激情励志、哲理图文、安全教育等模块文化。通过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丰富的板报、规范的标牌、具有特色的文化长廊、富有文化气息的字画、优美的自然环境体现了学校育人理念、办学特色和行为准则。三是积极创建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全县各学校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培育和弘扬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并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旗、校报、校刊、校园网、文化长廊、展板、标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体现出来,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四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全县各学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处室工作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食堂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狠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五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及管理制度。利用好“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教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实行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领导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六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历史故事演讲竞赛)等活动。部分学校还利用班会和阅读课时间,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古人名言”、“优秀传统名篇”、“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七是认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县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今年推荐表彰省级三好学生8人,优秀学生干部2人,先进班集体1个,州级三好学生13人,优秀学生干部3人;表彰县级三好学生90人,优秀学生干部40人;积极争取县文明办的支持评选表彰“县首届美德少年”26名。
三、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典型引导
在长期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中,县教育系统涌现出一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先进学校和个人典型。他们的做法都非常值得总结、推广。比如一中提出的让延安精神从学校管理的制高点开始渗透的宣传理念,在新生入学时长期开展的“三个坚持”(坚持一次军训教育,坚持一次校史校情教育,坚持一次自我管理教育);永定小学提出的“五个结合”(把延安精神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城关中学在教师中开展的“九个一”活动(每学期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设计一节在本校有推广价值的优秀教案,每学期讲授一堂有创意的公开课,每学期做一个优质教学课件,每学期编制一套有质量的试卷,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年有一样才艺展示,每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宜就中学开展的“三会”(每天的晨会,每周的班会,每月的总结会)宣讲教育活动;教育党委开展的“五好”(好校长、好班子、好队伍、好校风、好绩效)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可以说,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真抓实干,全县各学校都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为此,县教育局坚持每年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进行总结、交流,及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注重典型经验的挖掘、整理、推广工作,同时积极向省、州延安精神研究会上报典型经验材料,以此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深入开展。
四、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新突破
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显然,延安精神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法宝。面对新的形式、新的任务,我县教育系统一如既往,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通过扎实开展“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1、全县教育系统广大领导干部、师生员工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主要表现有“三新”。一是观念新。通过宣讲“学”、领导“讲”、活动“推”、广泛“论”等方式方法,全县教育系统广大领导干部的思维活了,观念新了,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观、敢于标新立异的思维观、按教育规律办事的价值观、敢于自我否定的是非观、注重实际成效的政绩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求是观、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局观。二是思路新。通过长期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找到了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导,实现了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发展规划的科学定位。三是面貌新。通过近年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弘扬延安精神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正向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目标迈进。广大教师努力做到“四高”,即:思想觉悟高、师德修养高、工作热情高、工作业绩高。广大学生思想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初步树立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五爱精神,学生自觉性、纪律性得到了加强。
2、全县教育系统各项工作有了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共涉及6校11项(其中计划实施项目2项,计划实施项目9项);建设资金1528.5万元。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的2个项目主体已完工,正进行装修中,按进度可于七月底完工。实施9个项目已完工7项,正在施工的2个项目按进度可于8月中旬完工。这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必将为全县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二是推进中小学集中办学实现新突破。通过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精神,把实施集中办学与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相结合,积极打造教育三大片区,按照《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完成2所初级中学,42所小学的撤并工作后,针对撤并学校大多比较偏远,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家庭条件不同,行为习惯不同等实际情况,在今年年初,县教育局积极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妥善解决学校布局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是将乡镇撤并中学学生交通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列支,从今年开始,每年按客运实际票价每生补助4次交通费。另一方面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惠农政策。目前,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全部减免了杂费和教科书费,占在校生比例的100%,有4376名小学生享受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占住校生比例的93%,占在校生比例的53%,有2617名中学生享受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占住校生比例的74%,占在校生比例的64%。通过认真落实好各项配套措施,学生家长对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的总体满意度为87.5%。目前,两所较边远的初级中学学生并入城关中学后,99%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学生入学情况较在原校好。在今年9月份,我县还将完成3所初级中学的撤并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三是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今年来,县教育局进一步深化了校长公选、教师聘用、绩效分配改革,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在全县各学校全面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抓好普通高中“走班式”、初中“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小学“参与式”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并积极探索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等评价制度改革,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四是学校现代教育管理实现新突破。今年来,县教育局紧紧抓住省教育厅把我州列为全省现代教育试点的机遇,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现代管理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课堂教学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现代教育试点工作。全力打造了民族中学、莲池中学、永定小学、一中等一批窗口示范学校。
4、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跨越。一是在今年的高考中,我县共有498名考生参加高考,重点上线17人,上线率3.41%,居全州第三名,完成州下达的12人指标数的141.67%;一般本科上线168人,上线率33.73%,居全州第七名;专科上线313人,上线率62.85%。总上线481人,上线率达96.59%,完成州下达的373人指标数的128.95%。高考总体成绩为近5年最好水平。二是在今年的中考中,我县共有878人参加高中(中专)考试,七科总分平均分503.57分,比去年的492.46分提高11.11分;全科及格率58.89%,比去年的30.07%提高28.82个百分点;全县600分以上考生133人(比去年增加13人),568分以上优生分数段考生227人。全县成绩达到州属普通高中(楚一中、州民中)的优秀生达141人,创全县高中(中专)考试近五年最好成绩。
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通过多年来长期坚持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虽然目前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着社会氛围不浓,合力和实效性不够强;部分学校对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工作研究不够;工作队伍相对薄弱,管理网络运转不够协调;活动载体创新不足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认真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真抓实干,不断改进,力争实现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