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生育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6

推进社区生育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婚育文化园”以及“婚育新风示范街道”,还计划筹建“镇明路婚育文明一条街”,因地制宜地运用雕塑、画廊、展馆、景观造型等多种形式,优化生育文化环境宣传,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育观念,营造出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配置的文化理念,使科学的人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

5、社区生育文明建设的效应

社区生育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给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是群众的新型婚育观念深入人心。1991年以来,区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符合率在99.4%以上,晚婚率达到90%以上,出生性别比始终保持在106以内,许多夫妇自愿放弃二胎声誉,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的婚育新风尚逐步树立起来。二是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大到98%以上,群众基础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育龄人群参与率达到95%以上,三是生育文明的宣教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新型生育文化融入和渗透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的各个领域,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区先进文化前进的重要力量。

四、社区生育文明建设的系统构想

我们认为,生育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德政工程。它主要包括建设理念、资源、视觉环境、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

1、理念系统,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要从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层面来考虑,根据群众的文化品位,结合群众自我发展意识,自身权益维护等,确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满足群众在生育、生活、生命质量等方面的共同愿望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充分体现出“人为关怀”,使群众成为生育文明建设的主角。在工作目标上,由单纯追求人口数量控制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转变;在工作理念上,由“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由“封闭式运行”向“开放式运行”转变;在工作手段上,由“围着政府转”向“围着群众转”转变;在工作机制上,由“统一施教”向“按需施教”转变;在宣传方式上,由“被动接受”向“参与互动”转变。

2、资源系统:解决“我有什么”的问题。一是生育文化园区资源,充分发挥各示范点主题新颖,特色突出的优势,以其独有的文化渗透功能,在思想源头上转变群众旧的生育观念和风俗;二是群众性活动资源,每年组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艺晚会,以及举办征文、摄影、书画比赛等活动,使生育文明建设成果体现在方方面面,吹遍社区每个角落;三是主题活动资源,开展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活动,特别加强对二胎生育的全过程监督。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在外人口集中地区建立“外来人口联谊会”,通过组织活动,维护女孩的合法权益,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以女生为对象的健康讲座、主题演讲、捐资助学等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亲情关怀,树立起婚育新风。四是项目资源,设立“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家庭生育计划咨询指导介入”、以及“流动人口以房定人”等多个宣传服务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多角度全方位地把生育文明建设融入其中。

3、视觉系统:解决“我怎样让世人知道我是谁”的问题。要坚持“创意领先,温馨高雅”的原则,努力营造出温馨化、高品位为主要特征的生育文明环境,在内容上,以文化品位高、人文气息浓,富有亲和力、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特征为标准的、用情理交融、人情亲善取代警示性宣传,达到情理结合。在宣传景观的布局上,把“随处可见“与”精雕细琢“结合起来,在设计布局时,与城市亮化、社区美化相协调,提高展示牌、灯箱、公益广告的艺术性和制作档次,在宣传氛围的营造上,既重视户外醒目位置大环境建设,也注重楼道、小区、公共场所等小环境建设,做到大小结合,在宣传对象人群的选择上,既做好常住人口的宣传,又根据外来人口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宣传服务,既做好普通住宅区的社区居民的宣传,又做好高档涉外公寓楼住户的生育文明宣传,在宣传资源的利用上,既要利用纸质媒介进行宣传,又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居住环境,运用“楼道速递”专栏、建立社区人口计生网站等,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宣传服务需求;从而使生育文明宣传环境充分迎合现代人求知、求美、求乐的共同追求,体现强烈的现代城区气息,成为城市社区一道道亮丽的景观。

4、运行系统:解决“我如何建设”的问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家庭幸福为切入点,推动生育文明建设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具体是坚持“五个融入”,建立社区生育文明建设新的工作机制。

第一、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融入社区阵地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阵地。依托社区教育培训室、图书室、老人活动室,建立“会员之家”和“人口学校”;依托社区宣传栏、公示栏,开辟计划生育宣传栏目和政务公开窗口。二是建立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具备避孕药具存放、环孕情检查、生殖保健服务的设施和场所,落实专人负责。三是建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阵地。依托社区**调解室,开设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咨询点,受理来信来访,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建立计生队伍建设融入社区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居委会中,优化计划生育队伍的组织结构,按照“民主自治、议行分开”的原则,建立“一个核心、二个机构、三支队伍”,即社区党组织是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权力机构,社区居委会下设的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是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办事机构;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志愿者、社区计划生育专干是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网络队伍,使社区生育文明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第三、建立新型生育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把新型生育文化纳入社区文化,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生育文明建设,使社区生育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围绕“资源”做文章。依托企业文化、场馆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构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网络系统。二是围绕“载体”做文章。利用互联网、电视台、报刊、广告牌等媒体,增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渗透力。三是围绕“形式”做文章。举办知识讲座、文化沙龙、家庭报告会、广场文艺表演等,扩大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四是围绕“途径”做文章。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街巷、进楼道、进家庭,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促进社区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第四、建立优质服务融入社区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综合利用社区服务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广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系列工程工作。依托社区计生、卫生服务室,运用“育龄妇女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围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深入家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社区便民服务、就业服务、志愿者服务、老年保健服务、独生子女教育相结合,重点帮扶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在广泛传播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同时,利用“计卫二合一”服务平台,开展社区生殖健康服务,满足群众对生殖健康的服务需求;开展“男性健康”教育,促进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促进男女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开展新婚家庭婚育指导,进行生育文明倡导引入宣传;开展“优生优育优教工程,加大婚检的宣传力度,做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采取参与、开放、互动式(pla)的教育形式,开展青少年性和青春健康教育。

第五、建立流动人口管理融入社区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按照《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暂行标准》,加强组织协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综治委员会,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统一管理。一是在查验暂住证、务工证的同时,核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证发出催办通知,限期回原籍补办。二是与房屋出租户签订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落实房主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三是坚持巡查巡访,发现计划生育问题,通报社区居委会,并协助街道做好处理工作。四是综合开展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5、保障系统,解决“我如何为建设提供动力的问题”。要把生育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移风易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纳入区文化发展规划及文化大区建设纲要,纳入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形成大联合工作格局。

首先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把社区作为生育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联动的社区网络体系,纵向形成政府决策、社区搭台、群众唱戏的三级网络,把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管理延伸到社区、融入到社区,落实到社区。各社区通过实施居民自治,建立不同类型的文艺团队和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居民群众参加社区生育文明建设提供舞台,横向形成宣传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具体指导、相关部门支持配合、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组织贯彻实施的运行体系,为开展社区生育文化活动提供组织保障,促进社区生育文明建设和社区事业的同步发展。

其次是建立部门联合机制。由区委宣传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优势,将生育文明宣传列入全区性重大宣传活动之中,共同开展有利于生育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影响大,氛危弄,弘扬了婚育新风、唱响主旋律。此外,人口计生部门主动与相关部门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生育文明建设系列活动。与卫生部门联手,开展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与民政部门联手,为新婚夫妇提供婚育新风宣传服务;与工商部门联手,为个私经营户提供婚育知识服务;与教育部门联手,开展青少年青春期健康系列教育活动;与文化部门联手,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http://.nayishi.com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与新闻单位联手,组织人口计生宣传报道活动;与共青团联手,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妇联联手,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共建活动;与科协联手,进行生育文明的科学知识宣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