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3
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第2页
的针对微软操作系统及其漏洞攻击的蠕虫程序所造成的损失有增无减,也加剧了人们这方而的担忧。随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重大课题,从而要求和迫使我们敏锐看准方向、始终顺应潮流。那么,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潮流是什么呢?一是开源,二是合作。所以,无论是在选择总体架构,还是在选用操作系统及中央处理器等方面,工商系统甚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都要开阔眼界,心想“出路”,留有“后路”,就不能一味地死抱wintel联盟不放。笔者以为,我们的系统开发环境不妨优先考虑linu等开放源代码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在此体系下考虑采用哪种数据库、运用何种编码技术,以确保与外部通用数据库的挂接与联网运用。事实上,所倡导的开源与合作,正在成为软件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目前不但有ibn、惠普等国际知名与骨干厂商加盟到这个阵营,德、英、澳等许多国家政府都开始有意识地采用1inll系统软件,即使在美国本土,其国防部、国家安全局等机构也纷纷采用iinll服务器系统。当然,采用linu来构建工商信息系统在初期会增加部分服务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但比起windowsserver,solaris等其他操作系统高昂的费用,工商系统使用linu服务器仍然是非常经济节省的解决方案。何况,眼下的linu凭着开放源代码和cpl优势,已将触角延伸至各大硬件厂商,各大硬件制造商可根据不同需求来定制基于linu内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不必为购买及修改操作系统源代码支付高昂的许可费用,这必然加速linu服务领域总体成本的下降。据国际知名的bulter集团预测,未来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上linu将会是长远的赢家,特别在档案服务器市场上,以后linu将跃居为第一品牌,第二名才是微软的.net。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不能不考虑,不能不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问题三:政府采购、硬化国货的立场急需明确
放眼全国工商系统,机箱内装的都是来自美国“奔腾”的“心”,看到的都是windows及其家族成员msoffice熟悉的“脸”,国货在这里早已被人们遗忘。而事实上,nc(网络计算机,或终端)所需的cpu完全可以自行针对linu操作系统设计编译器,这没有不可跨越的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壁垒,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方舟系列cpu早已问世、现已获得长足进步的龙芯系列处理器都应考虑。在操作系统及自动化所需的办公软件方面,我们就更有优势:红旗linu已升级到9.0版本(中、日、韩联合开发的新的通用linu操作系统也即将开发成功),实际功能并不比msoffice差的wpsoffice也已升级到版本,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软件的信息安全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开放源代码更使得我们可以彻底按照自己的要求增强其安全性,即使出现安全漏洞也可以自行修补,而不必依赖别人,从而大大节省信息化费用开支。
所以,作为维护公平交易秩序职能部门的工商系统,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盗版、而对信息产业事实上的垄断没有任何应对措施,那么,无论是对中国软件业发展,还是对系统自身的信息化成本,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不盲目地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最齐全的功能和最完美的应用,而应始终坚持“够用、适用”,坚定地选择和扶持国产软硬件。这是有法律依据和市场规律基础的: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10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二)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的;(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显然,工商系统“必须全部使用国产软件”只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而已,在目前情况下采购微软软件反而明显属于“违法”,因为微软产品不符合上述三要件中的任何一件。
问题四: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现状急需改变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让管理对象、甚至整个社会觉得我们的产品(网络)、我们的服务(网站)面目单调。表现有三:其一,我们的信息系统未能体现“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这一基木职能,更没将这种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根本没有贴近百姓的生活,因此生命力、效益性也就无从谈起;其二,我们的信息系统未能引导和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都基于现有体制流程,实施所谓的电子化,而很少地考证职能需求的合理性与发展性,从形象展示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转变的趋势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职能变需求,需求变项目”仍然是现阶段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典型问题;其三,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关键业务的流程再造功能不足,合作商未能密切关注国家及经济发展客观形势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义和规划,技术升级空间不大,方案可扩展性不强。
为此,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要尽快处理好如下关系:首先,放低姿态,工企互动,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组织和调动社会力量,以招投标等多种方式与实力雄厚的门户网站、资信过硬的核心企业合作,按照市场规律寻求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形成有层次的产业格局;其次,扭转思维定势,树立服务意识,以服务求生存、促发展。
问题五:信息孤岛、交流死角的现象急需消除
陕西省工商系统辛辛苦苦地建起了工商企业在线网站,但实际点击率很低,我们自以为很重要、很独特的信息,社会和企业界却根本不买我们的帐。为什么?就因为工商部门的信息开放与融合、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还不大。综观点击率高(同时也意味着社会与经济效益较好)的网站,要么是新浪、搜狐等综合性门户,要么是华军等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工商业务网却根本谈不上有特色,网民们对他们提供的信息根本不感兴趣。实际上,他们掌握的企业信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关键是他们采用的各类信息设备服务接口标准未能统一,资源共享程度差,使部门拥有的庞大信息设备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目前国家尚没有信息共享、信息披露、信息资源开发的明确法规出台,各部门数据仍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全社会尚未形成统一、安全、高效的公共数据中心。
那么,应如何避免“信息孤岛”出现呢?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在系统设计、各省市局在二次开发过程中严格采用标准化的协议流程.即采用全新的、可扩展的、更为灵活强大的个性化特色标记语言来构建工商信息系统基木数据。当然,目前首先要保证的是工商系统内部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其次就是从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与通用软件的挂接与整合。
问题六: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的倾抖急需兑现
众所周知,各级工商局信息中心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对这些专业人员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却一直未能理顺:其一,目前工商系统行政组织体系中还没有信息中心位置,信息中心主任根本进不了单位核心层,对工商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没有决策权,甚至对it设备的采购都没有决定权;其二,信息中心人员的编制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地级市局的信息中心一般都是事业编制,而县级局甚至根本没有信息中心的说法,或为办公室人员兼任;其三,经济待遇不公平,其他科室负责人的待遇比信息主管的待遇高。
所以,在目前信息技术人才较为紧俏的情况下,既懂it又懂业务的人身价自然不菲,工商部门信息中心要吸引或留住这方面的人才,除了通过事业来吸引外,待遇上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在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倾斜、政策上更灵活。首先,要解决信息中心的编制问题,不再把信息中心作为办公室的附属,更不能让信息中心的同志再在办公室兼职,真正让信息中心成为一个正式机构;其次,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福利待遇,原则上应高于机关平均水平;其三,应允许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享有更宽松的工作与创业环境,真正让大家愉快工作并能有所创造。
问题七:全体重视、全员使用的环境急需形成
回顾陕西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的历程,不难发现信息化确实很难,但最难的不是it技术,也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少信息化的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在陕西边远地区的县级局,能独立使用电脑办理业务的人员比例,机关不高于50%,基层分局甚至于不足30%。
因此,要持久推进信息化,工商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推进应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位干部都能认识和体会到,计算机不仅仅是用来处理文字,而是成为解决日常业务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其次,加大干部队伍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重在提高操作能力.把信息化水平作为考察干部的硬性指标,使系统内信息化环境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问题八:自主开发、自主维护的体系急需建立
陕西省工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运行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把软件开发与维护权限交给他们自己,,这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成效非常明显,但在长久、持续地实际运行中有很大弊端:首先,编程人员与工商系统的业务人员无法充分地沟通,前者通晓程序语言,但对工商实际业务知之甚少,后者通晓业务,但大多未经专业培训、对程序语言所知不多,同时由于年龄偏大、位居高层、对基层实际业务并不太熟等因素,导致现行的信息系统漏洞百出、补不胜补,最典型的如开业登记无重号校验功能、年检无财务报表检查报错等,在实际运行中严重脱离实际;其次,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涉及工商系统的各种政策与职能经常调整,每调整一次,软件就需要修改一次,经常有功能模块刚上线,还没等验收测试就因为政策调整而被迫修改,因此,基层同志都有一个感慨“要是自己能改就好了!”
这就要求工商系统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充分做好三方面工作:其一,在系统内培养一大批二次开发专业人才。应用层的编程并不复杂,如果每个市选出五人参加培训,不出半年,系统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就会形成并壮大,这些同志将既精通业务、熟悉政策变动,又精于程序开发、便于软件调整,所合作开发的程序也必定更加符合工商部门的实际;其二,与红盾公司的合作应以为我们培养大量的实用人才为目标,而不能以模块上线运行作为系统成功的标志,实际上这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工作量上说至多完成了30%,更多的工作还是以后的软件升级、系统维护、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