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5/12/2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经验材料
县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从实施以来,共申请财政奖补资金72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3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涉及通组路和连户路硬化、房屋立面整治、公厕和垃圾池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团结力量,层层抓落实。项目实施前,多次组织学习《贵州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工作做到位,帮扶必尽力,指导不出错。”项目建设中,针对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群众筹劳难、施工条件差等客观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项目推进落实小组和项目监督小组;项目推进落实小组由村支书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村委委员和村民小组长为成员,负责组织筹资筹劳、民主议事、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展项目建设等工作;项目办、财政所、党政办组成项目监督小组,负责监督项目进度、效益和质量。
二是阳光操作,实行普惠为主筹补结合。一是充分尊重民意,重大事项采取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进行票决,积极调动村民出资投劳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利用村务公开栏等方式确保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公开透明;三是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普惠性,在村村受惠的基础上,适当向贫困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村倾斜。
三是与其他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在项目建设中,实行“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一事一议”项目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小城镇建设、整脏治乱、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首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使入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更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
二、主要成效
一是助推基础设施建设迈台阶。通过两年的努力,补郎乡共申请财政奖补资金72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63万元、硬化通组路22.5公里、连户路6500平方米、院落硬化5569平方米,房屋立面整治9750平方米、排水沟2.5公里,种植绿化树260株、路灯安装20盏、公厕4座、垃圾池7口。全乡16个行政村,已有15村实现入村公路硬化,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房前房后脏兮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干净舒适的庭前院后;不但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情。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成效,思想观念发生根本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干到现在的我要干,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广大农村呈现出“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良好态势,充分激发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和勇气,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面临的困难及成因分析
一是环境条件比较艰苦。补郎乡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3公里。全乡最高海拔1793米,最低海拔1090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高山、丘陵、山塘相互交错,山高坡陡,地型破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经常发生大旱、血凝、冰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光导致补郎乡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也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二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补郎乡属二类重点扶持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108个村民组、405个自然村寨。总户数6008户,总人口22368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5%,人均吃粮343公斤,人均纯收入2830元。经济社会落后导致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人力、财力方面的困难。
三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乡内油路里程12公里,通村公路的有16个村,通公路的组104个,未通公路的组2个,虽形成全面的公路网,但路面水毁和失修比较严重。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较小,教育、卫生、住房、文化事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村民推进项目的积极性和进度。
四是村民积极性不高,筹工筹劳困难。一是开会难集中,意见难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群众居住较分散,人员难集中,给召开村民大会带来了难度;二是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对项目建设认识不到位,在表决公益事业时,往往采取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态度,对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较重,认为发展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三是由于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在家劳动力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员,所以筹工筹劳存在困难,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四、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群众的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一事一议”项目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一事一议”项目的理解和支持。真正使村民从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来,让村民积极参与项目筹资筹劳工作,逐步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人人都都能发挥主人翁精神。
二是要加强引导和服务。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换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认真组织科学测算项目“方案,使方案切合实际,充分照顾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办事业,不花过头钱,不做过头事,不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
三是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规范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项目资金、施工监督、验收标准等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制度,重点公开项目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社会捐赠、乡镇投入、部门帮扶及财政奖补情况,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确保工程建设公开、透明;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大事来抓,把项目建设做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四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凸显项目建设效果。把“一事一议”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小城镇建设、整脏治乱、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力量筹资援助项目建设,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使项目建设效果更好,成绩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