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药监局安全监管新模式探讨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4/10/7

市食药监局安全监管新模式探讨

面对日趋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隐蔽违法手段,今年以来,市食药监局改变传统的“走街串户”、“人海”战术,通过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从整章建制、健全机制入手,探索长期的、有效的监管方法,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今后的监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餐饮服务“看脸色”。在全市建立“餐饮企业(校外托餐)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小饭桌”等餐饮服务企业的设施设备、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等情况实施动态等级评定,并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用大笑、微笑和平脸三种卡通形象对应表示。顾客就餐时,能够轻松了解该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状况,有效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同时将广大食客纳入到了食品安全的监督行列。

食品安全“能追溯”。市食药监局从食品消费环节做起,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制定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定》,在全市建设包含企业基本信息、品种管理、采购记录、不良动态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追溯平台。目前有75家试点企业已经完成信息录入,完成了监管系统和用户系统之间的数据连接,实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追溯源头,有效防止、控制和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过期药品“可回收”。 为规范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防止家庭过期药品随意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大众健康,制定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管理制度》,选定回收责任单位122个,统一发放标志和回收箱,家庭和个人可以将过期的药品送到附近定点单位,统一录入《过期药品回收登记表》,禁止过期药品销售或流入社会,最终统一销毁作无害化处理,避免了药害隐患发生。

医疗器械“上户口”。建立《大型医疗器械备案登记制度》,对全市各医疗机构在用价值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普查,将设备运行状况和资质证明文件扫描存档,每季度更新数据库,使医疗设备实物、档案数据相符,做到可追溯动态监管。通过为在用设备建立“户口”,及时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购入设备来源不明等问题,消除潜在的风险。

保化产品“立体系”。制定《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管理制度》、《量化分级评定标准》,通过“建机制、立体系”,逐步解决市场上突出问题,选定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声称减肥和改善睡眠等四类功能性保健食品,通过建立保健食品流通环节可追溯系统,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实时上传和远程在线查询,实现动态可追溯的目标。

执法办案“十不准”。为不断改进队伍作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机关,市食药监局出台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细致列举了行为、用语、着装等的“规范动作”和十项“禁止动作”。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接待群众来访时使用规范用语,遵守着装规则,严守工作纪律,禁止干扰办案,对违反《规范》情节严重的要被调离执法岗位。进一步约束了执法人员的行为,确保了行政执法公平、公正。

市食药监局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行业管理工作中,对行政案件查处、产品抽检、**投诉、突发应急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汇编制度四十项,这些监管制度的施行,逐步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由“人为主观”向“客观标准”的转变,给全系统特别是基层监管机构提供了“操作规程”,同时增强了社会力量的协作和企业自律,为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