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管理乡土人才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8/1/6
开发和管理乡土人才经验交流材料
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工作典型交流材料注重实效切实做好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工作
我们县坐落在吉林省西北部,与内蒙古接壤,全县共有22个乡镇,23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0.78万人,农民中具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种养大户6230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3730人,具有农民绿色证书的有2480人,具有农民技术职称102人。几年来,在乡土人才开发、培养、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规范管理、注重培养、着力引导、重点扶持的原则,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成立机构,明确乡土人才开发、管理的责任
为了突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把乡土人才切实纳入党委管理范畴,形成从县委到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层层有人抓的工作格局,我们在各乡镇党委成立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为站长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站,将乡镇相关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任命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站工作人员.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站具体负责乡土人才评定、管理、培养,同时负责县委关于乡土人才创业扶持相关政策的落实。由于成立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站,理顺了乡土人才工作程序,打破了乡土人才无人问津的工作局面,摸清了乡土人才底数,建立了乡土人才档案,引导更多人加入乡土人才队伍,使相当一部分种养业大户、加工业大户、能工巧匠等逐步走上规模发展之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头、带动作用,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建立阵地,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
我县农民技术学校基础比较好,但由于近几年农民培训工作形式的转变,大部分农民技术学校都处于闲置状态。在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之后,我们及时恢复了各乡镇农民技术学校的功能,把它作为乡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统一规范了农民技术学校的格局,并组成了由25名种养业、加工业专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参与的农民技术培训宣讲团,每年都利用农闲季节,广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几年来,在各乡镇农民技术学校举办科技之冬、科技之春、阳光培训、绿色证书等培训班近500个班次,累计培训农民近6万人,推广科学技术成果近百个,推广新品种50多个,有3000多人通过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达到了乡土人才标准,被纳入到乡土人才队伍管理。
三、搭建平台,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培养、选拔乡土人才,目的是让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农民学有一技之长,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走多种经营之路,走精品农业之路。为了解决“人才没有用武之地“的问题,在县委的统一要求之下,每个乡镇通过串用耕地、有偿承包等方式,都储备了十几公顷乡土人才创业用地,建立了乡土人才创业园,每年在土地发包时重点倾斜那些种植业大户、懂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能人。几年来,全县有430人走进乡土人才创业园,有上百种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通过这种方式推广给广大农民;为了鼓励有养殖技术的农民扩大规模,走精品养殖道路,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模式,共投入约500万元,开发建设了100个牧业小区,每年养殖改良牛羊3万多头(只),实现经济效益近千万元,通过鼓励养殖大户进入牧业小区发展,培训培育农村畜牧人才2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上百户。
四、政策扶持,营造利于乡土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氛围
为了规范乡土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我们制定出台了《县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县乡土人才创业扶持办法》、《县杰出乡土人才评选表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同时注重营造有利于乡土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奖励、表彰力度。对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每三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活动,对受表彰的乡土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和生产物资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好典型。我们在县电视台开播了“优秀人才风采“和“农村致富先锋“专栏,大张旗鼓地集中报道了优秀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了乡土人才的知名度,使昔日“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从而增强其荣誉感,激发了其创业热情;三是政治上信任。结合农村党建“双培双带“工作,对乡土人才重点跟踪,定向培养,扩大了乡土人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力,把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的乡土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社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既充分发挥了乡土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了村、社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四是对农民进行职称评定。我们坚持在农村乡土人才中评选农民技师活动,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对乡土人才每年进行一次职称评定,几年来共有102余人获得农民技师资格,其中梁云才、张卫中等人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农村乡土人才开发管理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乡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乡土人才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必须加大党委、政府的管理、扶持力度,从政策上、经济上提供保障,同时规范乡土人才评定标准,注重分门别类,建立起乡土人才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出乡土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