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工作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0/9/6

编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努力做好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督查监管工作,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近年来,我委一再提出要转变机构编制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综合管理的新途径。遗憾的是编制立法滞后,缺乏法律手段,经济措施也很有限,特别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十分紧密。从机构编制管理现实来看,监管应当比审批更重要,不抓机构编制的监管,编制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组织形式和编制配备工作,其本身无法不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的限制,因此,机构编制的审批对象和其它资源配置一样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意地搞批发。这里,从行政、经济、法律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行政监督措施有五种:1、实行目标管理,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事项通过数值量化,进行考核监督;2、实行冻结停办,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防止继续发展,采取冻结机构编制事项的办法。3、通过行政复议或上报备案,由上级出面纠正或阻止;4、通过通报,责令整改;5、直接撤销机构,取消编制;6、实施行政处分。

(二)经济监督措施有三种:1、建立编制与财政预算相衔接制度,把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的绩效列入预算的考虑因素;2、征收超编财政调节金。超编必然增加财政和社会负担,征收调节金有合理性。管理的目的在于控编,控制编制增长和征收调节金的价值取向不矛盾,不会出现靠超编创收的不利后果,只能提高控编的积极性,因此也是可行的。但要防止编内收取调节金。3、审计制度。通过审计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杜绝人员混岗,杜绝吃空饷,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法律监督措施:1、制定编制管理办法,增加编制管理的公开透明度,扩大监管基础;2、依法注销。对不按《条例》进行登记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注销,一旦注销,编制部门自动收回配给的编制,财政部门停止财政供给。这样可以促使事业单位依法办事。[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m.nayishi.com-http://m.nayishi.com]

二、加强自身建设,从基础做起,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进展

1、抓基础。首先要加大《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结合年报统计,充分发挥《手册》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切实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

2、抓改革。首先要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按照自、地区统一部署,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其次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我县将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精简效能、配套改革原则,扎实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目前,从教育系统已分流人员260余人。

3、抓队伍。首先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督促,力争做到办公自动化、人员素质化,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等,全面提高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工作水平。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路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乡镇改革变数颇多,任重而道远。因此,下一步应重点解决我国长期地影响和制约乡镇改革的复杂因素和体制性障碍,如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不能局限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转变职能”。具有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m.nayishi.com-http://m.nayishi.com]

1、加快机构编制立法,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后人员出现新的膨胀,根本原因在于编制、人事制度滞后。编制管理尚未纳入法治轨道,人编分离,编制权威不够,人员进编把关不紧,编制违规监督查处不严。全社会整体人事制度改革尚未推行,改革中建立的人才竞争机制,改革后又不得不中止。要想彻底走出历史怪圈,必须尽快出台机构编制法,规范机构编制各项管理工作,建立机构编制督查制度,切实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从法律和制度上把紧进人源头。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拨制度,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坚持“凡进必考”,彻底理顺人员上下进出的通道。实行编制实明制,让上的顺心,下的安心,群众放心。

2、制订改革长期目标,尽量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机构改革因其复杂性和系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过来多采用“急进式”的改革方式,这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了较快的效果,但在人员精简上引起了剧烈震动,给改革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和困难。为此建议在转变职能上实行一步到位,在人员精简上则实行“渐进式”的方式,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长期目标,分批进行。在多渠道分流的基础上,应着重坚持“多退少补”的原则,每年新进人员必须少于上年出编人员,能够不进的坚决不进,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将人员精简到合理的程度。这不仅可减轻改革的震力,还可解决分流与用人的矛盾。

3、坚持政事分开原则,重新调整乡镇事业站所设置。乡镇事业机构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的实际灵活设置,有建有撤,有多有少。一是对乡镇事业站所进行清理分类,将具有行政职能的并入乡镇机关,确属事业性质的赋予其真正的独立法人地位,逐步推向社会和市场。二是撤销职能完全弱化的站所。三是进一步归并职能相近、规模过小站所,归并时实行纵横多向归并。部分乡镇的水利站可归并到农业农机服务中心,林业站因属县直管理,可对林地较少的乡镇,联合设立中心站。

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事业法人登记提交的材料应包括:登记申请书、国资产权证明、房产证、土地证、银行帐号等,这些材料缺一不可。一些事业单位因缺其中一项或几项材料,就无法进行登记,特别是乡镇学校,由于学区无法及时将国资产权划分给各个学校,致使乡镇学校没有国资证,同时,部分乡镇学校也无房产证和土地证。部分事业办公经费紧张,无法及时上交登记和公告费。因此,以上几个方面影响了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以上情况,应会同教育、城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国资证、房产证、土地证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使我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