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9

试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全民有责。”而今,中国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摆在了新世纪发展战略高度。每当面对年轻的父母望子成才的一道道殷切的目光的时候,作为社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关注未来。“新生代”决定着中国新世纪的胜负。父母们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责任承担起来--于是大教育观应运而生了。所谓大教育观,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学校、社会、家庭有机配合的教育。它要求学校和家庭相互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和育人经验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学校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所以指导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父母和教师的身上。

一、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父母强烈而善良的愿望。只是在很多的孩子身上,这种善良的愿望却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重智力投资素质培养给独生子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非智力素质的严重弱化。按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是世界出名的。家长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观念有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即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有正确的看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而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专横的。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作为教育的责任首要的就是对子女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重点是德育,而不是单纯追求高分数。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作为家长应明确什么是人才,怎么才能成才。正确的人才观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才的关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好思想道德和智能发展的统一,而不只是分数高、升大学才是人生目标,三种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人”字,儿童和少年是人,作为人,我们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作为正在生长发育中的人,家长应该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育和帮助他;作为必将是独立走向社会的人,我们更应该按照社会需要的标准去培养、规范他。

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艺术不是刻板的空洞说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日常生活,自然地让孩子接受教育。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不治无效”,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这种和谐、优良的气氛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教师的义务就是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励家长讲究教育孩子的艺术。我们家庭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运用符合儿童和少年年龄特征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否则,再良好的愿望也难于实现。因此,学校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家长认真帮孩子从认知-行动-养成习惯到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行为的反复实践才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逐渐产生良好的品德。二是要引导家长懂得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教育特点是“玩中学”,不适合说教;少儿的教育适合用朋友式的渗透效果更佳。三是要让家长与孩子交朋友,使教育于双向交流之中。许多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内容单向教育多,双向教育少,家长说孩子听,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三、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熏陶孩子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我们父母的职务作用对子女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最早期的教育,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和长辈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孩子就像白纸一张,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家长的“以身立教”绝不能轻易丢掉。值得注意的是,“灰色家庭”足以导致一个“灰色世纪,家庭麻将风,吸烟、酗酒、看黄色录像、缺乏责任心和自觉性,最终导致了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产生;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灵造成的伤害仅此于父母死亡,它的影响常常渗透孩子的终生,畸形的环境极易形成残缺的性格;家庭暴力事件明显增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人类的悲剧,某些家庭沉缅于“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的错误观念难以自拔,儿童于是便成了某些家庭暴力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足以涉及到孩子的终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教材,没有课堂,其教育力量不仅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而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由家长言传身教实施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时刻在影响着孩子,而其就像家长的影子,不仅会“上行下效”,很可能还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鲁迅先生说:“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总结。”思想家颜之推说:“夫风化者,自上行于下者也,目光而施于教也。”近代爱国将领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中把父母给儿女做出榜样作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根本法子一错,什么(别的)教法是无效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在树立正确的教

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榜样是无法伪装的,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自然的流露。无论家长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应该让家长认识到以身立本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四、帮助家长重视育人成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教育等诸方面的内容,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则是其它各种素质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少家长认为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是重视教育,不知道成人不一定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的道理。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中,思想观念落后、德育目标含糊不清、德育内容随心所欲、德育方法专制的现象依然严重。单亲家庭、外出经商家庭、外来人口家庭等各种社会家庭中,部分家长将孩子长期托养在家教教师家中,试图让教师承担起教育责任,这些都使得家庭德育的情况更加复杂。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其中有各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效应,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间接腐蚀着孩子的灵魂。于是出现了“苦口婆心教五天,一到双休全忘光。”“校内学雷风,社会一场空”这样的民谣。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家长懂得怎样引导孩子品德健康发展,怎样引导孩子乐于接受家庭德育,同时指导家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好孩子的技能就是花钱买明天,培养好孩子的品德就是花钱买养老保险,从而妥善处理好眼前快乐与长远幸福的关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使孩子由“消极型”转为“积极型”,由“专制型”转为“民主型”;重视勤俭节约教育,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劳动和索取的引导,使孩子由“随意型”转为“计划型”,由“放任型”转为“自律型”;培养自理自强能力,使孩子由“保养型”转为“自理型”,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新闻报道中某些家长不循私情送子服法的事情固然值得表彰,但社会更应该提倡家庭教子守法,精心育苗,以免贻误人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当今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育人的效果与科学的方法密切相关。替家长着想,帮家长引法,为家长指路,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家培育合格之才,甘当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