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宣传动员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时事政策教育: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空装训练基地学兵一队政治教导员吴祥)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挣脱两极格局束缚获得了长足进展,成为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层次动因和主要推动力之一。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日益明显,并将世界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经济因素日益成为一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优先条件,经济关系也因此成为国家间关系的主线之一。这使国家间经济利益的相关性日益增强,听任矛盾激化往往双输,控制矛盾发展则可双赢。因此,许多国家出于经济考虑,或者搁置与别国的矛盾和争端,或者尽量控制其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阶段性表现形态的区域化与集团化,促进了各地区国家间政策与关系的协调,将许多区域内矛盾置于可控制框架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形成自动化解国家间某些矛盾的机制。

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强势进程也给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对现存国际关系体系的国际法理基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协调机制构成重大挑战,有可能埋下国际局势动荡失控的祸根。

经济方面,此种潜在危险在国际金融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国际金融资本受利益驱动,具有极大的冒险性、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大力鼓吹和推行金融自由化,加重了某些国家内部和国际市场上金融资本的投机性,使国际金融领域风云无定,前景莫测。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很难适应金融全球化急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而国际范围内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许多国际惯例无法应对新的情况,对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缺乏得力控制,使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孕育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及引发震荡和深刻危机的风险。这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墨西哥金融风暴、东亚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动荡的主要原因。

政治方面,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安全机制和维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国际法理基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包括各国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等普遍公认的重要原则。但面对冷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有些机制和法理基础受到冲击。联合国在许多地区冲突或重大国际问题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日益明显,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西方国家在某些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甩开联合国也有先例。

西方国家利用这种形势,以经济全球化为掩护,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构建未来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们极力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贬低国家主权,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下,推行新干涉主义,使某些地区和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化。它们还企图用八国集团来架空联合国,甚至以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共同体”取代联合国。这些图谋不仅对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潜在威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其实质不是文明或文化本身的冲突,而是国家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冲突。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多极化进程受挫。

首先是西西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抢占经济全球化发展最先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迅速增强,霸权野心也随之膨胀,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扩张实力,推行其全球战略,为“领导”21世纪奠定经济基础。西欧因忙于内部整合和消化吸收苏东剧变的“成果”,改革慢了一拍,经济和社会体制显露出与经济全球化不相适应的弱点。日本则未及对经济体制进行深层次改革,结构性积弊和泡沫经济后遗症长期不愈,经济久疲不振。美欧日三方相互关系与实力地位也因此出现变化: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欧日发展相对滞后,竞争乏力,但不甘久居美国之后。美欧日之间激烈争夺市场和经济主导权,相干相互磨擦不断扩大和经常化。

其次是南北力量对比失衡。经济全球化从整体上加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以及在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等领域的主导权,竞相扩张经济实力,分割势力范围,主导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些规则付出了痛苦的代价,短期内又无实力改变两头。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及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发展滞后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陷入危机。少数发展中国家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只能疲于应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收入差距已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如今的74:1。可以说,经济全球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实力弱化、地位边缘化(少数国家甚至有被排除出全球化进程的危险)、发展附庸化(对西方的依赖性加强)、内部分化(整体凝聚力下降,外交政策实用主义倾向突出,一些国家恐美西靠现象明显)。

力量对比失衡本身就是世界安全的重大隐患。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危机感和失落感,试图在军事或政治领域有所突破,以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近年来一些国家激进民族主义、极端**势力上升,由其主导的对外政策冒险性色彩加重的原因,也是某些国家和地区形势动荡不安的源头之一。

三、经济全球化对有关国家主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使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势进一步复杂化。

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国家主权对内至高无上与统一、对外具有平等性与排他性等传统观念产生剧烈冲击。首先,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不断侵蚀着传统的国家权力,特别是跨国公司和一些非政府组织,不仅与国家分享权力,而且还在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过去被认为是国家独享或国家主权的象征性权力,现在或被分割或被削弱。一些民族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大幅让渡部分主权。而信息技术革命扩大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对民族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产生冲击,国家对本国文化和信息安全的控制受到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主权国家仍是世界体系中最重要、行为体,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经济全球化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产生一个完全替代民族国家职能的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性与全球性始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回避甚至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渐进性,一味强调要加快一体化,贬低甚至压制民族国家发展的自主性。它们不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逼迫这些国家接受西方模式,开放国内市场,放弃经济自主权,酿成一些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有些西方国家还打着经济全球化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西方国家看来,经济全球化最终只能是“西方化”。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经济化、国内问题国际化,是西方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图谋“西方化”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民族化”与“西方化”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四、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扩大化、复杂化。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给各国的国家安全带来许多新的挑战。从内涵方面看,它使国家安全要素多样化、综合化、复杂化。国家安全领域扩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方面,出现了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等许多全新的安全问题。从外延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导致更多的全球性问题的产生。许多安全问题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上升到地区与全球的层面。一国的安全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不可分割,促进了全球共同安全与安全合作意识的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界的概念在某些领域(如文化、信息领域)越来越模糊,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加强。许多国家伯内部冲突发展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事件,一些国际问题也容易引发国内政局的动荡。各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各自安全事务的能力有所削弱。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以安全问题为借口,在世界事务中进一步谋求所谓的“领导“地位,企图充当国际宪兵,这也是国际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

作为军人,我们要充分认清这种新变化,要善于透过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要努力克服当“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战备观念,时刻牢记我军根本职能,立足本职岗位苦练精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战备任务,时刻准备着应付最复杂的局势。这样,一旦发生战争,就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使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为人民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