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在2011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济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11/2/12

区长在2011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能砖、年产300吨干粉红色素等项目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对接,加快审批速度。已确定4月份开工24个项目,要落实包保措施,加快推进力度,确保4月份如期开工。三是积极推进上海路小区整体改造、印刷包装产业园、年产吨特种电线电缆、年产500吨硬质复合碳毡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签约。

2、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面推进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必须不断加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主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投资拉动发展的道路,把扩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务必抓好、抓出成效。这是我们区情决定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可动摇。扩大投资,关键是要扩大开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突出战略地位,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招商引资的目标是,全年实现到位资金37亿元,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这个目标是一个工作基本指标,实际工作中要自加压力,超额完成任务。首先,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要突出域外招商,吸引更多域外资金;要突出工业招商,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要突出商贸优势招商,吸引国内外商业龙头企业入驻加盟;要突出招大商,想方设法引进强区兴区的大项目,培育大产业。要创新招商方式,继续实施全员招商,并积极探索和推进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亲情招商和以商招商,不断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其次,要进一步激发招商活力。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责任明确到人,任务分解到人,压力传递到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充当招商引资的主力军。第三,要进一步健全招商机制。建立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资源共享。继续实行重点招商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强化招商引资调度机制,实行逐月逐季定期调度,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牢牢把握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权。

要紧紧依托哈达湾工业开发区、东市商贸示范区、东福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长吉重要节点乡镇四个载体建设,要把招商重心放在培育核心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和扩充产业集群上,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形成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项目群。要努力破解招商引资瓶颈问题,切实做好哈达湾开发区土地征收和桦皮厂镇100公顷建设用地修编工作。在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意识,在引进的落地项目上,要严格把握投资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坚持在扩张中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跃升计划。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和服务业传统优势,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一是进一步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商贸项目,提高全区商贸业业态水平。要全力抓好现有商贸企业提升,继续发挥国贸、大商等大型商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进新型业态,重点扶持沃尔玛、欧亚商都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尽快投入运营。逐步形成以大型商贸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新格局。二是要扩大特色专业市场规模。积极扶持莲花日杂、哈达家居、统泰新物华等域内九大专业市场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程度,增强辐射能力。三是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吸引境内外金融、信用、保险企业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增强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作用。四是积极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使其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拉开布局,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同时,结合房地产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发展商务楼宇经济。五是要快速提升服务业发展总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投资25亿元的吉林建材产业加工园、17亿元的森鼎综合市场、10亿元的中东凯悦五星级酒店、5亿元的高铁鑫城购物广场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上海路小区改造、阳光国际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顺利推进。通过不断加大大型服务业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显著提高,规模快速跃升。

4、坚持在调整中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必须把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努力在调整中促转型,在转型中促发展。一是要推进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支持辖区铁合金、炭素、造纸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围绕市场需求,帮助企业抓好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推进建成项目达产达效。着力抓好中钢吉铁八分厂锰系电炉、泷鑫电气50万只复合直流绝缘子、创大彩印年产4200万只包装系列制品、农大红万吨葡萄酒、森东电力高压开关柜、木森公司5万只出口包装箱等技改扩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重点工业项目达产达效。三是要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增量潜力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的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围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电力设备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大服务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组织银企对接等办法,帮助优势产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加快中小企业成长步伐。通过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带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四是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分析,按照“把握走势、超前应变”的要求,及时发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向企业提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调各种生产要素,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提速增效。

5、坚持在提质中增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增加效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抓好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整体效益。二是实施“菜篮子”工程。年内在桦皮镇东丰村建设温室大棚200栋;土城子乡建设温室大棚400栋;东福公司建设现代化日光温室8栋。通过政策扶持,高标准建设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三是扎实做好孤店子镇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垃圾处理等设施,切实改善城镇的生产条件、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依托东福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发展格局。

6、创新工作机制,合力抓好财税收入。今年市政府在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级收入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是确保地方级收入实现88亿元,努力实现95亿元,力争超过百亿元。按照市里“保二、争三、奔四”的目标要求,今年我区地方级财政收入的目标是必保增长30%,达到7.2亿元。这是当前确保机构运转、民生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我们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快速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计方案,建立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乡(镇)街、开发区目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科学核定乡(镇)街、开发区税收基数,实行超收分成,充分调动基层开辟财源抓增收的积极性。二是对财政局实行目标管理,全年必保实现财政收入增长30%目标任务。加大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全区财政收入实行月考核、月奖励制度。三是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不断扩大总部经济的规模效应。我区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各种优势条件,充分利用服务业跃升计划的实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楼宇经济,为引进总部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吸引域外企业落户。对区直各部门落实引进总部经济任务,并与地方级收入挂钩。四是继续抓好综合治税,突出专业市场、土地使用等税收专项整治,特别是在房地产、建安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征收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五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财源培育,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新建项目的扶持力度,促其快速发展,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六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区直各有关部门,以前三年向上争取资金平均数为基准,以增长20%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力向上争取,拓宽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

三、认真谋划当前工作,确保实现良好开局

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对于争得全年工作主动权至关重要。各部门要着眼于全年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各项工作首季开门红。

(一)全力抓好当前经济工作。一是迅速落实好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已经基本明确,各单位、各部门抓紧搞好衔接和分解,确保指标任务迅速落实到位,工作安排及时部署到位。二是大力开展好招商引资。按照关于今冬明春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要求,对重点招商项目,要尽快把任务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利用“两节”、“两会”期间各方面联系增多的有利时机,加大洽谈和攻关力度,务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当前是做好项目前期准备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对计划新开工项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集中组织力量,全面做好各项前期准备,为4月份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夯实基础。

(二)认真安排人民群众生活。要从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落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要认真安排好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多深入到困难企业、贫困家庭和受灾群众当中,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