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书记在2011年地区三级干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1/2/12

副书记在2011年地区三级干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第2页

敢于直接面对群众,畅通沟通渠道,依法合理解决诉求,疏解群众心结,平复群众情绪;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要广泛推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依据《**工作条例》和自治区实施细则,尽快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工作实施办法,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五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煤炭、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密集场所消防等领域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继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功能齐全、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应急救援机制;推进综合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和充实各类预案,适时开展演练,不断提高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推进“两个率先”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经验在全国也有典型性。特别是年,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工作层面都有新探索、新突破、新成效。但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还不到位,仍然以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研究工作、处理问题,这离“两个率先”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为关键,根据自治区“作风效能建设年”安排,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努力提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发展环境的能力。
(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们的县(市)和部门在职能转变方面,行动积极、措施得力。比如前一段时间,地区发改委在阿瓦提县几个援疆项目的审批过程中,就主动到县里进行评审,一天办结,大家要学习。但总体来看,现在我们的政府管得不是少了,而是管得多了,致使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政府职能仍然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制定规划、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注重公共服务等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宏观问题上,放在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实现政府“瘦身”。二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行为,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发布、备案和定期清理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政府“正身”。三要强化政府管理创新,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实现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转变,进一步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政府“变身”。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国有农林牧场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目前国有农林牧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我们必须尽快研究政策,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国有农林牧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和谐稳定。
(二)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作风是旗帜、是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乎执政形象。要积极倡导“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就是第一形象”的服务理念,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敢于对“懒、散、庸、推、贪、拖”的歪风邪气亮剑,下重药。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分忧”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公开联系方式,保证信息畅通,确保“群众联系得上、问题解决得了”。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多渠道、多形式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听取百姓诉求,了解企业需求,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借助自治区双语“行风热线”开播的东风,进一步畅通地区双语“行风热线”和专员、县(市)长信箱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交办转办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压器”。要“放下汇报材料深入调研”,找出制约地区科学跨越、长治久安的关键性、深层次矛盾,寻求化解、应对之策;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和要求,分配调研课题和任务,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要“会议部署后狠抓落实”,用脑用心、尽职尽责,不计荣辱、拼命苦干,将每一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到人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督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在作风建设上如果出现问题,不仅是部门主要领导有责任,上级领导包括我也同样要承担责任,这个话要说到前面。效能是生命、是能力,关系地区科学发展,关乎“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要改进和创新审批方式,优化规范“一站式”审批流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运作机制,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地毯式、保姆式”的全程服务,发挥简便快捷、顺畅高效、方便企业、服务群众的功能,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崭新局面。
(三)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要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两个率先”的生命线,作为每个人的分内职责和自觉行动,坚决根治阻碍发展的顽疾,扫除影响发展的障碍。要依据近期中央、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借鉴内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区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把业主当主人,切实加大对主体经济的服务支持力度。要坚决破除“重招商轻服务、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等现象,牢固树立“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尊商、便商、安商”理念,强化专业招商、突出优势引商、提升服务赢商,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增长%以上;要多从投资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研究工作,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在营造优越的服务环境上取得新突破。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有不少本来可以抓住的项目,就是由于服务不到位而花落别家。在强化招商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知商”的重要性,要了解投资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决不能引进“挂羊头卖狗肉”、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注重形成推动发展的良好软环境,深入挖掘“龟兹·多浪”两大文化内涵,注重提炼具有爱国、感恩、开放、包容、创新、奋斗精神的文化内核,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逐步凸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先进性、引领性,倡导和谐包容、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尚,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风貌。
重点突破基础设施、资源整合、金融支撑、科技人才等瓶颈制约,不断优化发展硬环境。积极推进综合水利枢纽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示范区和电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源的需求,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摸清资源家底,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切实提高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产品资源、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把产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政治任务,开展短期、中期、长期立体式培训,坚持“预科制、就业式”培训模式,促进产业复合型人才队伍语言能力、技术能力、政策法规意识、生活养成和体能的全面提升,要充分依托浙江援阿优势,抓好未就业大学生能力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形成万产业大军。这项工作必须纳入各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切实抓好。要积极引进相关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壮大担保机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转变银企合作方式,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争取国家金融政策支持,将果品收购资金列入国家政策性贷款范围。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和“两个可持续”要求,牢固树立“绿色gdp”理念,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这些优化硬环境的重大措施,必须在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项目、资金上下功夫、求实效,加快前期工作,拿出成熟的意见建议、项目规划、实施方案,与自治区相关厅局进行对接,反复磋商,把需要安排的项目、落实的政策尽快体现到自治区层面的具体规划措施之中。
(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融铸于干事创业的思想深处,根植于决策和落实的实践工作之中,千方百计办好事实事,让各族群众共享地区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做好“双语”教师培训、招聘和补充工作,加大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工作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内提供个保安、保洁、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和个通过考试招录的机关事业单位岗位,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小时动态清零;紧紧围绕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和纺织工业城、八钢拜城南疆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就业培训专项规划,采取企业订单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完成名产业工人培训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市、库车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为各族群众提供安全、价廉、便捷、质优的医疗服务。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适时将所有县(市)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切实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以低保边缘群体、困难农民工家庭为主的临时救助制度。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和重点工作,实行规划、资金、项目、科技“四个倾斜”,着力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完成廉租住房套、棚户区改造套、公共租赁住房套;统筹中央、自治区每户补助元,浙江对口援阿每户补助元和地、县(市)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