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科学发展情况交流暨县委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在全县科学发展情况交流暨县委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第3页

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自觉、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青春创业行动中去,共同把青春创业行动推向深入。
3、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立足县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近郊旅游为重点的新兴第三产业,稳步提升三产比重,为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实质性转变创造条件。首先,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以新城县、园县及小城镇等载体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加快建设大型市场及综合服务设施,特别是为泰安光彩大市场、泰山钢材大市场、北方车辆扩规、银座商城二期工程、国际汽车城、香港城、大河假日酒店、泮河宾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搞好督促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快速建设。积极引进和推行现代物流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全面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担保、监理、公证、经纪、评估、工程设计等中介性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医疗康复、社县服务、典当拍卖、物业管理、广告信息等新兴行业,推动全县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其次,要深入开发近郊旅游业。进一步加大旅游规划的编制完善实施和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推介招商、引进建设力度,突出加快泰山东缘山外山休闲度假县、大汶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徂徕山周边综合开发、泰山西御道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力争下半年特别是十一黄金周前夕有一批新的景县景点建成营业。同时,积极培育旅游业市场主体,壮大旅行社和导游队伍,提高相关服务设施质量和档次,增强旅游业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并把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提上重要日程,以大汶口文化陶艺研究中心为龙头,积极引导设计开发独具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4、不断加强县乡财源建设,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在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紧实施财源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培植壮大骨干财源、新兴财源和替代财源,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的财源体系,为实现县乡工资基本拉平、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和县乡机构正常运转三大目标奠定基础。一是加大地方财源培植力度。大力实施骨干带动工程,加快培植骨干纳税企业群体;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培植新兴财源;做好土地运作、资产运营和城市经营文章,多渠道增加政府收益;大力开拓建筑安装和装饰装修市场,增加地方营业税收入;高度重视乡村财源建设,努力拓宽增收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不断提高保障基层组织运转的能力。特别是对今年纳税额有望突破100万元的28家企业、有望突破500万元的5家企业、有望突破1000万元的5家企业,要重点调度、重点培植,竭尽全力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二是加大依法征管工作力度。牢固树立依法聚财观念,搞好社会综合治税,加强重点税源征管,强化零散税源的源头控制,严格福利企业、三废企业和税收减免优惠的审批,坚决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确保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砂资源、水资源税费,国有资产及土地运营等政府收益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根据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和政策变化的要求,正确分析我县今后享受省转移支付以及许多重点项目陆续见效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出台新的转移支付政策,在确保工资增长、机关运转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着力向财政困难且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办事处倾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是加大增收节支监管力度。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完善政府采购,严格控制人、车、会、话,大力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5、继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紧紧围绕三增一稳,认真落实税费改革等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减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贫困村帮扶四项重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1%、6%、45%和40%的工作目标。一是要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把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工业项目来建设,结合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市场运作机制,以资源招客商,以基地引项目,积极引进建设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要突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市场在农副产品营销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商品流通网络,重点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批发市场,鼓励发展运销合作组织和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三是要加快实施村村富工程。围绕实现双保双促目标,全面推行三减五增四推动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乡村财源建设和贫困后进村帮扶力度,加快三个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度,逐步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切实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的问题。四是要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依托我县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县位优势,大力引进建设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鼓励农民参与饮食服务、文化娱乐、近郊旅游等行业的管理经营,加强对农村劳动人口的信息引导、教育培训和资金扶持,增强广大农民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6、努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切实关心群众利益,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突出搞好**稳定、安全防范、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重要工作,努力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局面。一是要认真做好**稳定工作。要根据责任下移、重心下移原则,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要求,认真执行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进一步强化**稳定责任追究制、**问题双向承诺制,努力做好**处结、上访老户、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妥善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避免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二是要扎实开展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突出对矿山、企业、山林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控检查,深入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狠抓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制定落实,切实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继续坚持一年四季搞严打、露头就打原则,扎实开展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斗争,始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逐步健全完善治安稳定工作长效机制,把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一支工作队伍、准备一批应急预案、建设一个快速反应系统的四个一工程落到实处,推动治安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巩固好平安建设成果。四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密切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认真解决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程,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稳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7、认真落实各项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一是要依法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认真落实《土地法》,严格执行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出让程序,坚决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擅自更改土地用途、越权审批等错误做法。任何时候,任何项目,只要土地手续不完善,就坚决不能开工建设,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决不能做违反法律政策的事,决不能为眼前利益而损害和谐发展的大局。二是要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认真落实环保政策法规,严格落实《环境目标责任书》要求,对新上项目严格把关,坚决拒批有污染的项目;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工业企业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污染严重、长期治理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三是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执行一法三规一条例,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突出加强薄弱村整治、特殊人群管理和晚婚晚育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有关指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三、转变作风,凝心聚力,切实保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境界决定水平,作风决定成效。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正确处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的关系,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对乡镇、办事处发展多指导、多支持、少干预,为各级腾出精力抓发展、抓落实创造了良好环境。县各大班子领导成员带头深入一线,亲自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困难镇、村包保,为倡扬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发挥了表率作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紧紧围绕全县发展任务目标,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积极参与建设诚信、整顿工作作风、创建三型机关等活动,识大体、顾大局,实实在在干工作,扎扎实实抓发展,全县各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好转。特别是准备迎接省、市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议期间,面对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的严峻局面,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两个园县及有关乡镇、办事处,领导同志盯上靠上抓督导调度,干部职工竭尽全力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以顽强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展示了县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面对全省全市兄弟县市县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局面,全面总结分析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在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县政府研究室会同县纪监、组织、宣传、政法、机关工委、**、劳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