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在电子政务工作会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1/1/14

领导干部在电子政务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电子政务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适应信息化发展和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推上新台阶。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都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工作,省委、省政府于5月23日召开全省电子政务工作会议,原省委书记俞正声和省委常委、副省长阮成发都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召开会议听取电子政务工作情况汇报,进行认真研究与部署。刚才,光辉秘书长宣读了《湖北省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同意<黄石市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的批复》,市电子政务办光蓉同志传达了全省电子政务工作会议精神,同时市政府办公室与市电信公司签订了《黄石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协议》。现在,我就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用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电子政务建设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电子政务工作,打造服务型、高效型政府作了专门的论述。电子政务对执政党和各级政府建设、对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借助信息网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来扩大我们的视野,获取更大信息量,谋划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我市电子政务三大特色应用系统建设得到省里的充分肯定,一是实施数字电视电脑化,利用家家户户的数字电视上政务网,实施政务公开;二是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世界七国二组织的最新专利信息通过网络无偿地提供全市企业、市民查询;三是利用人防应急指挥系统来建立全市应急管理指挥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成为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来让“数字跑路”代替“人跑路”,让计算机网络代替人的简单、重复的劳动。现在发展无纸化办公,向省里报项目,需要通过网络提交电子公文,省国土厅对项目审批都进行了网络审核、审批。我们很多同志对电子政务认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这种观念要改变。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就是要推动“四化的实现”:一是“数字电视电脑化”,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平台可以与电子政务网络互联,及时与市民沟通;二是“电子政务全民化”,电子政务不只是政府部门、公务员掌握,要让社会全民参与、互动;三是“政府工作透明化”,通过电子政务,把政府应公开的信息,按照“上网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知道,实现公开渠道畅通、公开信息彻底;四是“官员与百姓直面化”,实现政府官员与百姓面对面的沟通,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改进我们的服务手段。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统一应急管理机制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发事件凸现,需要决策者迅速了解情况,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近年来,全国各种矿难、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政府科学、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出了新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解决民生和民本问题,体现爱民、亲民的现实选择。电子政务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民办事、助民生活、监督政务、与民交流。我市以“中国·黄石”门户网站为基础,建设公众诉求系统(原市长信箱),开通市长热线、民情快车,实现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对群众反映的民生、民本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搭建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距离。

(五)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整合资源、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要求统一建设,是因为我市各部门如果都投资建设网络要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浪费,最终各个系统缺乏互联互通、关联性,造成“孤岛现象”、“空心现象”等。省政府强调市州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各部门不得自行建立网络平台。各单位要加强计算机的利用率,如果购置的高档微机仅用于上网,缺乏应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再如,我市刚刚建成的视频会议室,可实现与国家、省、县的远程会议,一套系统多种用途,实现了行政成本的控制。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要按照省要求,县级政府部门不再新建网站,县级不建设基础数据库,市里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不重复投资。通过整合资源,节约大量的资金、资源,集中精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

二、理清思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托区位优势抓紧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我市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和一条基本原则。总体要求是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网络建设为纽带,以一网化的政务网络平台为支撑,完善系统,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信息共享,努力实现黄石电子政务的整体跨越。基本原则是依托我市作为“8+1”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良好区位优势,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要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具有全局性的思想,做好政务网络建设的统筹规划工作,稳步实施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统筹规划,加快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工作要结合实际,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并抓好组织落实。今天,我们签订了《黄石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协议》,按照统一网络平台的要求,市电信公司于春节前完成50家单位的网络接入,各接入单位要无条件地做好接入。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要继续对发展规划进行细化,对电子政务网络设计进行微调,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完成基本网络建设任务。

二是要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后,就需要整合资源,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信息资源更有序、获得更充分的应用。各单位要克服怕麻烦、怕泄密的思想。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网上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建设集中式数字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大集中,对某些部门或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改造,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

三是要注重应用系统建设。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要克服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应用的现象,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要从我市整体出发,着力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三大应用系统:专利数据库系统、政务一点通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确保电子政务的实用性。

四是要充分发挥人防网络技术优势。我市人防办具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设备,并在国务院应急办和清华大学指导下建立了应急指挥应用系统,能受理全市各类应急事件。但是,目前系统尚未与27家应急联动单位互联互通,没有充分发挥系统功能。通过电子政务网络与人防应急指挥网络的全面接轨,充分利用人防的应急指挥设施和资源,建立健全固定、机动、现场三大地域的互联互通、灵敏快捷的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平台在人防、决策在政府,平时在政府,战时在人防”,为市领导科学决策,为市应急办实施及时、可靠、多手段应急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五是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电子政务网络是高科技体现,是显示政府公共形象的重要载体。要加强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建立各项规范的制度。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要具有前瞻性,从网络建设初期、建设过程中,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要及时总结经验,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建设。各级各部门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与决心,要成立主职负总责、分管机关或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的领导机构,实现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http://nayishi.com

(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任务重、涉及面广的工作,市政府已与省政府签订了电子政务建设责任状,要求年底前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第一期工程,完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完成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要将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实处,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按照分工,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对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案实施的前期的总体设计、中期的监管、后期的验收、应用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配合市电子政务工作专班工作,做好本单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黄石”网站信息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专业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网络接入等工作。市电信公司负责确保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工期、质量与安全。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今后,要将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的水平与进度纳入考核,对建设滞后的单位一律予以书面通报。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市县两级财政都要将电子政务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维护费由市级财政统一支出,各级各部门也要落实资金,进行必要投入,确保电子政务建设按规划任务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需要经市、县两级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审核,确保统一规划投资,避免重复投资。

(四)加强学习培训。网络是一项新生事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工程,存在着发展快、更新快、传播快等特点,电子政务工作人员、各单位公务员都要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网上办公、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始终保持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在做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不被传统的、陈旧性的思想所束缚而裹足不前,市电子政务办要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同志们,电子政务建设是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化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