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与实践运用说课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9

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与实践运用说课稿第3页

有光

20世纪,华语和华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语言从方言到国语,文体从文言文到白话,注音从反切到字母,字形从繁体到简化。这是两千五百年来语文变化的继续和发展。以前的变化是:春秋的雅言,秦代的书同文,两汉的废篆书、改隶篆,唐代的反骈俪、用散文(“古文运动”),清代的废除八股文,历代石经的字形规范化。在21世纪,全世界的华人将显著地提高文化,发展理智,重视效率。由此,华语和华文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根据语文变化的历史经验,考虑当前的信息技术和实用要求,可以预测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一、21世纪,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

20世纪初期,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北洋政府开始提倡国语。那时,多数人不了解什么是国语,推广国语要下一番筚路褴褛的功夫。1949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经过大约13年的功夫,做到学校用国语,交通和商业用国语,原来没有人懂国语的台湾成为中国普及国语的第一个省份。1965年,新加坡独立,实行英语和华语的双语政策,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做到华人除说英语外,“社会上多说华语、少说方言,学校里多说华语、不说方言”;华语指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不包括方言。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原来当地听不懂的普通话成为官方语言之一,港澳和海外的广东同胞明白了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现在,大陆的语言工作正在从“推广”普通话前进为“普及”普通话。

这项工作有先例,英国在两百年前普及了英国的共同语英语,后来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日本在一百年前普及了日本共同语日语。全世界的华人可能在21世纪之末普及华夏共同语华语。

二、21世纪,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

外国青年常问:我想学中文,大陆中文、台湾中文、香港中文,哪一种好学呢?大陆用简化字和普通话,台湾用繁体字和国语,香港用繁体字和广东话,在外国人看来是三种不同的语文。还有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繁简并用、字无定形。华文之外,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是繁简并用、字无定形?统一规范是历史的必然,删繁就简是文字发展的规律。等着瞧吧,中国人在21世纪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单名制、生僻字、生造字,不利于文化工作。天津某校,老师叫一声“王红”,课堂上站起了一排“王红”。银行存款用实名制,生僻字、生造字的人名无法存款。电脑临时造字太费事,不便转账到其他银行,不便在网络上传输。同名太多,发生了许多同名纠纷。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学习《三国演义》,名外加字(如:刘备,字玄德);新生儿起双名,再加双字。出生登记先查有无同名,起名用字以通用字为限。日本早已如此实行。不少国家已经实行“无同名”政策。

译名混乱。reagan一上台,立刻变成三人:北京里根,香港列根,台湾雷根。bush一上台,也变成三人:北京布什,香港布殊,台湾布希。孙悟空何其多也?利比亚、黎巴嫩,“利黎”如何分辨?匈牙利、索马里,“利里”为何不同?解决这些问题,要做两件工作:规定一个“音节汉字表”,一个音节以一个汉字为代表,译音用字,以此为限;成立一个译音联络机构,统一外语转成华语的音节形式。译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有可能放弃人名译音,直接采用英文人名,夹进华文。

书法艺术分为实用书法和观赏书法。实用书法要求规范化,观赏书法可以多样化。简化并不妨碍书法。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字(字迹不清的不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六分之一。历代大书法家都写简化字,许多简化字是书法家创造出来的。马路招牌、商品说明和其他社会用字,实行规范化无损于书法艺术,也不妨碍繁体字书法在厅堂悬挂。书法家也有推行规范化的责任。书法家可能参与规范化的推行,使社会用字井井有条。

汉字难学难用,主要不在笔画繁,而在字数多。字符从多到少,从无定量到有定量,是文字进化的规律。日本整理汉字,注重减少字数,字数减少了,简化就容易了。日本规定1945个常用字,公文用字以此为限,辅以假名。日本学习中国一千年,青出于蓝。现在,中国应当反过来好好学习日本。

现代通用汉字有7000个,其中半数3500个是常用字。按照“汉字效用递减率”,最高频1000字的覆盖率是90%,以后每增加1400字提高覆盖率1/10。利用常用字,淘汰罕用字,符合汉字规律,与其学多而不能用,不如学少而能用。21世纪将出现一种“千字文”加“拼音”的“基础华语”,作为学习华语的入门教材。它对外国人学习华语最为有用。在21世纪的后期,讲究效率的华人将把一般出版物用字限制在3500常用字范围之内,实行字有定量,辅以拼音。

三、21世纪,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孩子们学习中文,感到困难和麻烦。困难和麻烦威胁着华语华文!减轻困难和麻烦是21世纪的头等大事。困难和麻烦包含着多个原因。其中之一是:字音难明,字形难记,输入电脑,万马奔腾。某机构记录字形编码,记录到750种之后就停止记录了。后来很快超过1000种,今天还在以每月一两种的速度增加上去。日本1980年完全废除字形编码,改用假名自动变换汉字的新技术。

中国写作者大多没在电脑上直接写稿的习惯,往往先用稿纸手写好。再借字形思考编码,一字一字输入,尚不知道这种汉字转换技术。80年代就有拼音自动变换汉字的软件,双打全拼,不用编码,不需记忆任何特殊规则,简便快捷。以分词连写的语词和词组为输入单位,大量“词素字”不发生同音干扰。即使白话文中的“同音词”为少数,经过“高频先见”“用过提前”等软件处理,同音选择可以减少到3%以下。21世纪将有更多的智能化软件,利用拼音帮助汉字,使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上世纪末,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拼音,台湾也采用了拼音。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在21世纪的国际交往中,拼音将发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在互联网上,汉字离不开拼音,拼音不胫而走。扩大和改进实际应用是一条有现实意义的发展道路。信息化和拼音化将并驾齐驱。拼音帮助汉字,将是21世纪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

注:华语又称国语、普通话、汉语、中国语。国语:现在台湾用,大陆已经不用;新加坡不用,因为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日本有日本的国语,越南有越南的国语。普通话:大陆在1955年改国语为普通话,台湾不用,新加坡也不用。中国语:日本这样说,其他地方不说。汉语:可指共同语,又可指方言,一般用于学术著作。华语:指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不包括方言,新加坡已经用开,台湾、港澳和大陆有时也用。华语跟英语、法语等可以并立。华文又称中文、汉文。汉文用于跟少数民族文字如藏文、蒙文等作对比。华文跟华语相配,中文没有“中语”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