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讲解提纲

党政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3

十七大报告讲解提纲

一个伟大的宣言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盛会,大会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奋发前进。
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政治文明宣言和行动纲领。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树起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察世情。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失衡加剧,能源资源压力增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上升,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观国情。改革开放29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中国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力,这在现代经济发展史上是少见的。”
--看党情。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尤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一面伟大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胡耀邦作报告,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赵紫阳作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报告,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江泽民作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连续六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题中,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字样。
-从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一条伟大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一一个丰硕的成果
1、经济实力大幅上升
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快速增长到20世纪未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不足300美元增加到的多美元,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3、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5、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6、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二十万任务顺利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提高
9、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国际环境。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一个伟大的历程
1、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4、新时期、新阶段、新特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