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以及在种养植、加工、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和经济能人。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农民,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目前农村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已极为严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绕,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事实证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斩露头角,他们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武隆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武隆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及问题

据调查统计,武隆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692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3%,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矿产资源开采、建筑业、外出务工等,这些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称“土专家”),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总体数量上的落后性。具体表现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匮乏、密度不够。武隆虽然是只有40万人口,但确是有约34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县,农业人口约占85%,而全县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仅近7千名,其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还不到3千人。

(二)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对开发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谈到人才,大家往往把眼睛盯在高精尖人才上,却忽视了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才。

(三)结构上的不尽合理性。外出务工和从事种养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则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并且规模小,带动性不强。

(四)拔尖、关键人才的稀少性。目前的县情决定了人们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较小,种养业覆盖全县,从事第一产业和劳务输出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我县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专文化占2.1%,高中文化的占20%,初中文化或初级职称的占65.9%,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12%),大多数年龄偏大。

(五)指导服务上的滞后性。特别是农村人才的培训与使用脱钩,导致人才的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武隆县已有部分村级干部和农村青年先后从农广校、党校函授学习毕业,由于相关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同时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部分专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有的分散性的单兵作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人才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局部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现有农村人才的积极性。

(六)组织管理上的分散性。近几年,虽然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育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七)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保守思想重,加之没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八)培育开发上的盲目性。一方面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规划,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建设尚不完备,在开展培训开发工作时,有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进行一锅煮,缺乏培训的针对性;有时一哄而上,培训什么就推广什么,到头来互相争市场,销量无出路,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投资。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劳动方式落后、农户经营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名牌产品,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只有农村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农村经济结构转变成为市场需要的、农民自愿的、政府支持的调整过程,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我国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仅1.2亩(武隆县人均耕地1.29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4,人均森林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这种人口众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实现农产品的持续增长,不能把主要立足点放在扩大外延上,而应立足于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安全的路子。目前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一方面投入不足,一方面生产力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投入产出率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走科教兴国之路,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一靠政策,二靠科教,三靠投入”这三个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

(三)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有近亿之多,但大都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知识、技术和经验的这样一大批农民即使一时拥进城里,也很难提高劳动生产率,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而也很难在城里立足。要及时而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搭建扶贫科技平台,要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育,通过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让广大农村劳动力人人都能拿上进城、上岗、发展、致富的“通行证”。

(四)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社会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但要有一大批杰出的善于组织和管理的领导人才,而且要有一大批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植根于农业经济第一线,是农民队伍中学习、接纳、应用科学技术的先进分子,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以及“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在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但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差,由于种种原因各类科班出身的人才不愿到农村工作,原有的一批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也纷纷跳出农村。近年来,随着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到乡村就业的毕业生的比重愈来愈小,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才的紧缺,严重地影响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因此,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永久牌”农村实用人才。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

(六)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3亿元,其中有较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属于能人带动的。

(七)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专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县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或合作社已初步建立,有的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八)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实用人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战略性措施。武隆县作为农业大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开发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利用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大家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

1、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