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反思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谈谈反思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如何“合作”更有效
——反思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有幸踏上新课程的头班车,细想这一年多以来的课堂实践、听课学习等活动,深思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开展情况,不难发现,由于教师(包括本人)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问题。
问题一: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就造成: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问题三: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四: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学优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五: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综观上述诸多问题,我认为症结在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是对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而造成的。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需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把学习看作一项合作性的活动,权威现象减少了,代之以浓厚的民主关系。这样一来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忙、共同学习的环境氛围。例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质量单位“千克、克”(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三册)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对物体的实际测量。如测量学生自己带来的方便面、洗衣粉、味精、西瓜等等。学生自发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就克服了教师“代替学生操作”,而学生只当旁观者的局面。当时在课上合作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有的测量,有的记录,遇到困难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真正的掌握了质量单位“千克、克”和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乐趣。
二、适度空间,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要以知识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的知识才是最好的知识。有了它,就能获得新知,就能进行创新。如在学生已学过“2-5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已经会看图去列乘法算式,并能讲出乘法的意义和初步理解口诀的来源,在教学后面的几句口诀的推导时,就注意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总结出乘法口诀。同时给学生一些辅助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如(▲▲▲▲▲▲)(▲▲▲▲▲▲),这是()个()连加,乘法算式:()()=(),乘法口诀是:( )。这样组内成员共同研究推导出的口诀,记忆就更深刻了。又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编口诀后,为了能更快的记熟它,就引导每个小组成员寻找这些数的特点及规律。“把你的发现说给组员听,这时学生在组内纷纷发言:每个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都是9;92与99,93与98,94与97,95与96的积的个位与十位数字互相交换了位置;9乘几的积正好比几十少几等”,这样学生借助数字的特点及规律很快地记熟了口诀。学生不仅找到了好的方法而且培养了观察思维的能力。在组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主动地认识、学习,和学习伙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商讨,探究知识,从而达到了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激励作用,增加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在合作学习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常常提出“比一比哪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好!”“看哪组同学会动脑筋,想的办法最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组内同学必须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去完成好学习任务。在其中他们可以互相激励,共同提高。在评价小组所取得的成绩时,对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鼓励。这种奖励机制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能促使学生自己努力的学习。如在低段教学时要求:小组成员都做对了,可以给小组赢得一朵红花,如果有人出错了就不行了。这样要求,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要及时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如果自己错了题,整个小组就会受影响,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外力,促使每个成员都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四、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合作方法与技能。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合作的意义与作用,能自发的进行合作。也可以把合作中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让学生记牢。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忙,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