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府与农业产业化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3/28

市县政府与农业产业化第3页

业化能不能和他的政绩搭上勾,能搭上勾他就支持你。我们很多县领导不懂,实际上乡里村里面摸透了你,但你跟上头汇报的时候,你也应该反推,无非给你一样。接待的规律就是投其所好。第二就是媒体,我们好多企业的老板找媒体啊报纸啊花好多钱下好大功夫,人家勉强给你登一下。为什么?你没抓住人家的兴奋点。他们的兴奋点是什么?故事。你有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有没有吸引读者的新说法。县领导、企业老板你得拿出故事,好的例子、好的效果、哪怕是一个农民的故事。我这次去吉林,人家忽悠我半天了,我都没时间,后来派来个说客,他说我带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姑娘到底下发动农民搞保险,到村里一看,村里的农民都戴了一顶狗皮帽子,不是座山雕就是刁得一,这个镜头很精彩。当地的农民都信教,我们去搞保险人家不理,于是我们先拉了一头鹿,说你要参加就送他一头大鹿,农民就感兴趣了。接着鹿生病了,我们就给它治病,农民就信赖我们了。然后农民就说,“我来世信天主教有上帝保佑,今世有你们保险公司。”这个故事好听吧,我一听就兴奋了,就对他们说,行,我明天就去看看。你们各个县有故事吗,应该都有,为什么没有挖掘出来?我们的干部没下去,下去了也不会用这样一种角度去观察事物,不注意农民的语言和基层干部的语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最近农业部搞农业规划,杜部长就说了,同样一件事就看怎么说,一个秸秆问题,说了半天,现在有人会总结,是几“料”的问题,既是肥料又是饲料还是原料,一下子就把秸秆的问题上升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引起领导、媒体的兴奋,会不会把你的工作、你的产业的情况进行概括、升华、表达。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县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被我们县领导干巴巴的几个政策条文一剪裁啥都没了,一说产业化就是基地,基地搞了标准化、无公害,然后就是龙头产业,龙头企业转变了机制,民营化,然后是利益机制平等互利,没了。其实每一个产业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就是没有很好的把握。前两天,我到河北发现他们的西红柿不错,我进了大棚,问他西红柿好不好吃,他说没问题,他啪的拍了一个,没有一个领导敢吃,也就是我咵咬了一口,确实好吃。我说在北京卖得怎么样,他说和山东没有西红柿味的西红柿一个价,我说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并没有打出你的品牌。有西红柿味的西红柿消费者是认可的,你看这就是故事。于是我就问当地农业局的领导知不知道,他们都不清楚。我们很多的领导看起来是在下头,是葫芦掉在井里头,从上头看是在下头,从下头看还是漂在水里头。你是不是到了农民地炕头,真正地给农民聊、给企业家聊,挖掘到了产业最本质地东西。投资者看什么,兴奋点是什么?投资者的兴奋点就是利润,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尽快地挣钱减少风险,你给他讲,而且还要显得不经意地讲,让他有紧张感压迫感;消费者的兴奋点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信赖,盟牛的老总牛根生就很懂,结果他就在总部搞了个欧亚奶牛场,把全世界最好的草都集中在了那里,这就是概念,这就是懂消费者。我们这些供应原料县的领导你也应该明白、要懂消费者。南丰县卖蜜桔,后来让我给种蜜桔口感最好的农民颁奖,在北京报纸登了大照片;第二年不是种蜜桔,而就是卖蜜桔了,换招了,搞拍卖;第三年还得换招,搞标准化,一开始又是复杂得哲学,我说不能这么搞,你南丰蜜桔的特点就是标准:第一形状,就这种扁圆状形就是你的标准;第二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第三甜中微酸;第四是食后无渣。就这四条标准消费者易于辨认,一旦你产品消费者易于辨认,你的特色就出来了。你没有品牌也能卖得很好,品牌一般是用来后验产品。所以我说要注意公关的兴奋点。
第四个就是防范风险,工作要守住底线,特别是畜牧,主要面对三个风险:一个是自然风险,搞农业自然风险。做任何产业的工作首先是考虑风险,先别说立功,首先是责任,追究你风险以后的责任。二是市场,解决市场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这产业和强势企业合作,山西有个市长告诉我,准备搞奶牛产业,但是怕风险,我说你们不是有个古城奶业吗,他说那不行,那个企业的观念落后,迟早要失败,跟他合作我的奶没人要,你们能不能给我引荐跟蒙牛、光明这样的强势企业对接。像大北农就是这样的强势企业,我想就是我们考虑的。郎才女貌,才是什么能力、潜力、强势,成功企业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领头人,而企业家的能力主要是天赋才能的统率下形成的处理、解决问题和创新事业下的特殊学识,他能学习同时又具备这方面的知识。龙头企业实际是在给农民提供稳定的市场,企业家能在没市场的地方开拓市场,真正的企业家是善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家,所以我们县的领导要重视能开拓市场的企业,如果他还是在给别人提供原料,当然不是不可以,你要看源头上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货不能压在手里,由此换来现金流才能维持下去,最终农民才能获利。最后就是疫病防治。我们搞养殖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疫病,而这问题非常严重,要高度重视。我们县政府怎么在国家的指导下建设有效的防疫体系,没有防疫体系就不敢大规模的搞,像最近的口蹄疫就很厉害,我们疫病的发布制度也正在逐渐调整,现在还是不能构成有效的管理,要是农业部像世界卫生组织那样到时宣布哪个县有疫病,宣布一次你就惨了,你20年都爬不起来,而没有疫病的就会成为自己很大的优势。从现在我们和大北农的合作发展现代养殖业就要特别重视,这是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中国第一位的。
如何构造适应产业的现代的市县政府
要想使我们的县委县政府更好的为产业化服务一定要改造自身,当前有四个要点:第一,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我不先说大的,服务这个县里的优势产业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理结构,我说的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你县里要搞现代化也得在治理结构上下功夫,最起码的就是每一个优势产业至少有一个县领导挂帅,很多县很明确,每个领导都直接对县委书记负责。因为任何一个管理工作都是正三角形,如果不是一个封闭的正三角形,管理效率特别低。而我们现在基层的工作就是倒三角形,出成绩大家抢,出了问题相互推诿责任,最起码的一件事就是责任制,年底见分晓,一旦明确了责任,他的劲头就来了。我们现在发展产业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责任不清,治理结构不一,政府也按企业方式来组织结构、指导发展,起码在软性组织上,这样的话,比如大北农和你们合作,总有一个负责啊,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那不成。经济活动是认人的,西方老板在这投资不管是大北农还是小北农,他就只认邵根伙,品牌不值钱。
第二条就是标准和规则。你运作一个产业要制定一个基本的规则,我们现在很多县发展产业,这些产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那些标准都不知道。我到内蒙,人家搞奶牛养殖,4年前有3000多头,现在有9万头奶牛,人家样样讲标准,事情有规则。农民养牛,挤牛奶,擦乳房的毛巾都有说法,解决了小毛巾干净的问题,为乳房炎问题立了大功。江苏发展蒜苗产业,县委县政府就下功夫了,怎么解决蒜苗质量好。当地农民有个坏毛病,一个是不会拔,一个是拔了以后拧一下打结,到国外就不行了,打一下品级就降低了。当地政府就有个专门的规定,蒜苗什么时候拔,拔的时候什么姿势,都有规定。县委县政府把这叫改掉农民的坏习惯。标准和规则反映了我们对产业规律的认识,我们只有把他制定成规则和标准我们才能克隆他复制他,才能够不断成展壮大。我们黑龙江,发展水稻产业,搞得很细,那就是根据水稻每一片叶子的生长情况来调控,具体讲叫做叶龄管理,然后一套模式化。这些都得县委县政府深入下去搞产业,帮着农民在技术人员企业家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则。我还说射阳县,人家到了蒜苗收购的季节,县里的人就在冷库旁检查磅秤,然后这个蒜苗保存得怎么样,那就注意品牌,那就培养品牌储存,每一个道口出的蒜苗都有一个老板的名片,名片上都有一个手机号,你哪一个零售商认为不好就直接给他打电话,所以到下货的时候,客户是拿着手电筒找名片,这就是故事。所以你们县里面要注意这些细节,成功在于细节,失败也在于细节。
第三,人才体系。搞任何产业要想把他发展起来,不光是企业家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你政府也需要人才,关键是你政府这一块。我接触了很多县领导,他就不太认识。你应该是把县里最聪明、有发展前景的、最务实的干部派来搞优势产业,你县里面财政收入和建设问题就什么都好解决了。你找那个农业局局长,快退休了,搞啥都不行,他自己家里都没发展起来,他能给你发展起来。光懂行没有干劲不行,光有干劲没有专业知识也不行,我们应该想办法把这样的干部搞到优势产业这样的岗位上,现在这样的干部好多都在组织部。我到县里面去看,哪个县搞得好都是有个很精明的领头人,他绝对是个明白人,你问他什么他都说得清楚,而且他会提出很好的问题来共同探讨。因为很多工作,不是单靠企业家的事情,都是我们各级领导的事情。我说图右旗人家奶牛搞得好,一开始思路就很清晰,走现代养殖的路;第二我搞就是小区;第三小区怎么搞又一套说法;第四小区防疫体系,一种是专业兽医,一种官方兽医。就抓住几条,县里的领导很有思想、很有路子,县里的产业就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也说找哪儿合作得看那儿的领导。有了好的领导,还应该使各部门形成合力,要形成体系,自己体系不够要请专家,先有人后干事,没有人不干事,没有能人有些事情是不能轻易动手的。
最后一点就是监管,县里面推动产业化一定要有一套监管体系,不能指望都像主管的领导那样有责任心。就得监管,就得推动,就得考核,就得奖励,改批评就得批评。如果没有一套监管,靠我们干部的觉悟那搞不好。监管要形成氛围,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新闻舆论,形成外部强势的监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干好的上干不好的下的氛围,优势产业发展不起来。现在好多的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很多领导心思没放在发展这上面,都想着怎么跑官卖官,没有形成一个在发展产业中得到提拔的机会,所以我们的工作跟不上。中央也正在考虑,如果我们只在上头喊,如果县以下没有形成真正好的治理结构,县以下没有真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