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教研稳步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教研稳步发展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肩负着民族的重任。在科学发展的号角重重吹响之际,是不是、能不能、怎么样科学发展,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是中北大学党委面临的战略选择和根本任务。围绕学校“改革创新求突破,求真务实促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步伐”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和载体,校党委认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走科学发展道路,务必在“四个方面”上找到着力点,在创建学校特色上下功夫,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交上一份科学发展社会肯定的答卷。
一、科学发展,先在理念驱动
办学理念是对大学办学责任和功能的理性认识,是对大学办学思路与目标的高度概括,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其主旨是思考“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发展的指南。创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指导。有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不是先进的办学理念,能不能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提出办学理念的基础。大学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国内外知名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提炼过程,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适应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如,追求真理,培养人才,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传承创新等等。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和提出,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吻合、相一致。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以教学为中心、以研究为动力的大学,就是要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结合行业特色,在办学理念上做到求实、创新,服务发展。
领导的思想理念是形成办学理念的关键。校级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在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起着舵手的作用,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党委要加强理性思考和战略思维,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两个根本问题,在总结、反思学校的过去与现状,分析、研究学校的问题和机遇的基础上,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高班子的整体理论水平、科学素养和能力建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而梳理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进一步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
动态的办学实践是产生办学理念的源泉。办学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涵的“太行精神”。坚持“致知于行”的校训,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思想观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质量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强化特色,服务地方,服务国防是我们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
二、科学发展,重在战略规划
战略是发展过程的路线与纲领,规划是对发展总方向和大目标的设想蓝图和全局部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订好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关键。规划制定得好不好、目标定得实不实、问题找得准不准,规划有没有特色,是否结合实际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新时期适应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团结奋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校党委面前的重大任务。
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共识。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解放思想,围绕大讨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开阔视野、开阔思维、开阔胸襟,敢于正视问题,善于研究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引导师生员工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新共识。
制定学校科学发展的新蓝图。在认真总结学校“十五”以来的发展情况,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成功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精心制定学校的“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战略规划的突破点:制定龙头规划——学科建设,在构筑学科高地、凝练学科方向上出实招;制定核心规划——人才队伍,在汇聚领军人才、培养管理能手上出新招。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新能力。战略规划的制定体现党委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不断提高校级领导班子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的能力和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能力,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凝全校师生之心,聚全校师生之智,集全校师生之力,把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构建和谐”上,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新路子。
三、科学发展,力在改革创新
改革和创新是对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具体做法、体制机制的根本革新,是积极应对发展需要、寻求发展出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办法。事实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加快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力量源泉。没有改革创新,就不会取得发展的成果。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科学发展之路,就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引领我们事业的发展进步。
改革创新首在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前提,是改革创新的认识基础。解放思想要做到必须立足校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破除小进即满、因循守旧、封闭自守、消极畏难的思想和情绪,找到、摸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和不足,在解决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不想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
改革创新重在体制机制。体制活则全局活,机制新则全局新。要善于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找到突破口,清除障碍点,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构建开放、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学校的新发展、新跨越、新突破。
改革创新难在教学环节。“高校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要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在教学改革上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体现时代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用性。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转变。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科学发展,根在质量提高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是立校之本。发展是硬道理,质量也是硬道理。教育质量的好坏,人才产品的优劣,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科学发展最终要落脚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抓住影响质量的最本质问题、重点难点问题,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提高质量上来。
质量的提高落脚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规格标准,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进弹性学分制。
质量的提高落脚于建设专强的师资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岗位培训,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质量的提高落脚于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运行管理和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完善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反馈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质量监控办法,逐步建立提高教学质量体系办法和长效机制。
高等教育的未来在于科学发展,学校的科学发展在于校党委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科学发展的成果在于全校师生的共同推动。校党委要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实施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重点来抓,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紧紧抓住难得的学习和发展机遇,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