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11/26
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第2页
快步、先适应、后加速”的教学原则,有效利用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分班组教学,由专任教师对教材进行具体讲解。我们从启迪、引导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家乡的自然及经济发展状况,然后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务工常识等方面的教学。为了使专业课教学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与本乡的产业大户联系,设置了多处学农基地,如岔河村的养鹿场,宝山村的养牛基地,石庙村的养猪大户,宝川村的温室大棚,学校邻近村的特色瓜果类种植地等,都成了学生实践实习的场所。为了便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各种学农基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品质。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将有一大部分会返乡,成为新型农民,而这些学生不可能全部都从事农业生产,因为机械化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所以,返乡的学生,除一少部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外,其余的人都要通过外出务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因此,我们的校本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重点讲解的是外出务工常识,从法律法规着眼,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了解务工地的风土人情,寻找有利于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种等。通过专业课教学,学生的务实精神和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并牢固地树立起了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的自信心。
为全面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我们重点加强了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求教师要做正人、务正业、干正事,从不同角度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要以“人人是名师,堂堂规范课,育人有方法,教学有绝活”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讲效益,注重讲怎么做,教学要活,但活而不乱,要把趣味性和实践性融入教学之中。
在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工作上,我们是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还不到位,学农基地少,或者是离校较远,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还不是很多,理论与实践没能形成有机结合;对农民进行直接培训的机会少,校本教材对农民的影响不大;课程开发还属于起步阶段,对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到位;学生走入社会后,不能充分利用所学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前怕狼,后怕虎,创业意识和发展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情况,下步工作还要重点对学生加强择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具有一股闹劲,具有冒险精神,步入社会后能立即投身小康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求真、求实、求精,向深层次挖掘,在对现有教材进行充实、完善的同时,要继续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区域经济特点,陆续开发出有利于为三农服务的系列校本教材;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多建几处属于自己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操作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机结合;眼光不要局限于校内,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向社会辅射,直接为农民服务。
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创新、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只有在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的过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会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才能使基础教育为三农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