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素质的整体建构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1/1/2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素质的整体建构第2页

知识的文字和语言教学,变成了有关道德问题的逻辑判断和逻辑思维的教学(如柯尔柏格的课堂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模式和最近十几年我国中小学的很多道德教育实验),最终导致了德育的智育化或道德教学的智育化。所以,要将这种缺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所谓思想品德教学转变为融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为一体的真正的整体性的思想品德教学,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德育智育化和道德教学智育化的倾向,从而还思想品德教学以德育性教学--而非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认识的智育性教学--的本质。
一方面,严格说来,在道德语言和道德言语成为主要手段和媒介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中,道德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试图以语言和言语为主要手段来教会学生道德,已经被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知识有两种:言传的(eplicit)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方式表达的;意会的(tacit)知识是非系统阐述的知识,如心理和行为中的某些东西。意会知识比言传知识更基本,我们能够知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来的东西还多,而不依靠不能言传的了解我们就什么也说不出来。在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中,语言和言语所能表达的道德内涵是十分有限的。关于知情信意行教育诸要素中那一个为主的问题,不少人还是喜欢从知到行,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几乎都是从知到行进行德育的。但是,道德情感教育似乎是更为重要的,可能是第一位的,并且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实质上,情绪和情感也是、而且有时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更为重要的另一种语言系统。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言语和道德语言以及与此相关的道德知识或道德认识,比起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等等非语言、非认知要素来,只是冰山之露出水面之一角,或者说茫茫苍海之一粟。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功能限度,充分地重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等等非语言、非认知要素的教育、培养及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在情感的培养方面,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在著名的梅拉比安移情量表中有这样的项目:
看见人群中孤独的陌生人,我心情沉重;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总是安慰他(她);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引起有的人那么不安?
在移情训练中有这样的问题:
1、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是残废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笑,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废人?
2、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头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
3、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挫折、不幸?
再如,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有几百棵果树,教师教育学生:一看到树枝受伤,就要把它接好。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看见受伤的果树就感到心疼,有了这种情感的体验,才能养成学生主动关心和爱护树木的道德行为习惯。总之,只有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情感、信念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并注意将知情信意行几个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
另一方面,道德语言文字的功能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以知识或观念形态出现在教材中的道德,既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在非整体的德育中是单一的道德知识,在整体的德育中是包含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并且会导致道德行为的道德知识,是包含着整体道德素质的知识,因此是整体性的道德知识。教材中的道德来源于生活中的道德--人类历史和现实中的道德人物、道德活动、道德事件和道德精神。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从真实的道德生活到虚拟的教材的抽象化过程;道德教育或教学的过程则是一个将教材中的道德或者道德教材还原为生活中的道德和道德生活的具体化的过程。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就是要将教材中的道德复活或还原为学生个体真实生活中的道德活动、道德事件和道德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的创新。
在不得不将道德语言和道德言语作为主要手段、媒介或途径时,特别是在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情感、意志等要素的参与,重视在道德语言和道德认知中赋予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理想、道德价值等等要素,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一个真正培养个体道德素质以及与此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整体育德过程。在道德语言和道德言语的运用中,道德故事的情绪性讲述方式与平淡的讲述方式的效果大不一样,这种方式有助于道德体验的产生和道德素质整体的发展。
例如,在《飞吧,小鸟》的教学中,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和动画等综合手段,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小鸟受伤、笼中小鸟的痛苦、悲伤、焦虑、不安、向往自由,以及小鸟飞向天空的自由和快乐。师生的言语或话就是活的、活生生的和整体性的。师生的言语活动是包含着知情信意行诸因素的一个整体交流活动。这种道德故事的情绪性讲述和教育方式的确有效地促进了道德情感以及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我们在课文正文之后的练习活动中,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设计了体验并分享情感的练习:
1.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我感到……2.看到一只被关在鸟笼里的小鸟,我感到……
3.看到一群自由飞翔的小鸟,我感觉……4.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希望……
5.看到几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我觉得……6.夏天的夜晚,听到池塘里青蛙呱呱!呱呱!的歌声,我感觉……
7.躺在森林的草地上,阳光暖暖地照着,小鹿在远处吃草,两只松鼠在树上玩耍,一阵阵微风送来花的清香,我感觉……
情感体验与分享的练习活动同课文正文的知情意行教学结合在一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渗透和伴随着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从道德情感体验自然地引向道德认识和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自觉实践以及道德习惯的形成,从而实现知情信意行道德素质的整体发展。

1参见:《道德教育的哲学》,[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译,浙江教育出版社版。
2 r·s·peters,moraldevelopmentandmoraleducation,p.76。并参见:《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彼得斯著,邬冬星译,浙江教育出版社版。
3参见:《主体性整体全息德育论》,魏贤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