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三选一保”模式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0

基层党建“三选一保”模式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村干部素质不高和村干部待遇无保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紧迫课题,更是一种挑战。最近,中组部研究室和政策法规局组成的调研组,在对河北沧州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认为,该市推行的“三选一保”工作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为解决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所谓“三选一保”机制,即从选派、选育、选聘三个环节和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入手,形成了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是:选派:多渠道、多层次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着力解决少数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难选的问题。整合现有干部资源重点向农村输送是该市基层党建的一个特色。具体办法是:1.选派范围: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退休、退职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2.选派去向:宗族派系复杂、矛盾隐患较多、经济落后、本村找不出合适人选的滥摊村。3.主要任务:协助乡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人选,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选育:大规模培训,大力度培养,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该市把着力点定位在职村干部和有发展前途的后备人才培育上。主要措施有:1.专业素质培训。市、县每年都对村干部进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产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2.任职资格和岗位培训。该市集中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对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3.广泛开展“三培养”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4.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聘:内外并举,不拘一格,着力解决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坚持用好村内人才的基础上,加强与村内外出人才的联系与沟通。在外出人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年为家乡发展献一条良策,带一批贫困户外出打工经商,引进一个致富项目,协调一笔发展资金。保障: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着力解决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选好了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具体做法是:1.经济待遇:该市建立了“基本补贴+效益收入+奖金”的村干部结构补贴制度,基础部分每月不足200元的由市、县财政补给。2.政治待遇:对连续任职30年和15年以上的优秀村干部,分别由市、县授予荣誉称号。对政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观察员认为,农民致富,要看村支书;农村发展,要看党支部。从上述“三选一保”来看,“三选”较有新意,但“一保”能否真正达到“保”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去年国庆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曾强调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但怎样重视,如何关怀和爱护,要根据新的情况,创新机制,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物质+精神”。在这方面,类似股权激励、期权配送等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办法等,都可以引入村级组织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保”的效果。另外,做好“保”的工作,一方面激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需监督,有效监督是最好的保障。只有建立起一套融激励和监督为一体的有效机制,才能保证村干部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