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作用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发挥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作用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

发挥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作用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

吉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成为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因此,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大举措。搞好劳务输出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市针对实际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个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和抓好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多项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
为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我们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劳动就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完善劳务输出体系建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就业搭建平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外出务工。
一、搭建宣传工作平台,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
我们结合劳务输出能带回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一实际,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一批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典型,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走出家门闯天下”的思想,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支持老板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上半年,我们先后在舒兰平安、溪河两镇召开了省、市级劳务输出经验交流现场会,宣传推广了一批出国致富,回乡投资建设的先进经验典型。会上,李凯等5名出国就业、域外就业典型做了经验介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他们回乡投资兴建的玉米加工厂、煤气站、加油站等企业。同时,我们还先后组织了吉林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走进乡村》栏目和吉林市《江城日报》等媒体对舒兰平安、小城、四合,磐石吉昌、宝山、蛟河拉法、天北等乡镇村屯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系列报道。
在今年省委宣传部、省劳动保障厅联合组织的11家中央、省级新闻单位进行劳务输出市州行系列采访报道中,对我市的江机、电子学校等劳务输出培训学校,舒兰溪河等劳务输出资源基地以及曾在新加坡出国后回乡开办文化用品批发市场的先进个人典型进行了采访宣传。
通过外出务工农民生动鲜活的经验介绍,极大地促动了广大农民,增强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心。典型宣传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二、搭建转移工作平台,帮助农民增加就业门路。
为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规模,我们从本部门实际出发,在劳务输出工作的出口和入口上做文章,加强劳务输出体系建设,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加就业门路。
1、加强劳务输出资源基地建设
为完善各级劳务输出管理系统和劳务输出基地组织机构,我市共建立了35家乡、镇、街劳务输出体系网络。绝大多数都已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改善了办公条件,增加了办公设施。并对全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能情况进行登记,对已输出人员进行记载。各基地根据驻外工作站传送回来的用工信息,依据条件对号入座,将用工信息通知适龄人员,组织他们有计划的输出,到目前为止,在我市各劳务输出资源基地登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到近40万人。
2、建立劳务输出驻外联络站。
域外劳务输出数量大、费用低,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优势,技术门类,成建制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各县市区都有驻外长期合作输出体系和驻外工作站。年初,我们根据苏州用工市场的需求,及时建立了市本级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积极采集多家外资企业3万多个空岗信息,针对空岗信息,有计划、成批量组织输出,共向罗技、华硕等单位输出了近千人。当地劳动部门对我工作站给予了大力支持,用工单位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用工规范,人员稳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苏州工作站之后,我们又依托吉林化纤,新开发了江阴纺织行业的用工市场,并派人对江阴用工市场进行先期考察,江阴华士集团也对我市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调查。双方达成协议,近期预计选派100人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江阴华士轻纺行业输出。
我们市本级和部分县市与北京程远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输出、培训、安置就业的渠道,我们根据北京用工单位的条件组织了近千人,输送到北京程远学校。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培训,并将人员全部分配到中石油、保安及宾馆服务等行业。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为个人交纳养老、失业保险,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
我们在北京、江苏、深圳等地共建立15家劳务输出工作站,通过考察收集,将有效的用工信息传递到全市各乡镇街劳务输出资源基地,并协助基地有组织的开展输出工作,截止到目前,通过驻外工作站的联络,各地共为我地区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对接活动。
今年2月26日-27日与市农委共同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境外、域外劳务输出交流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春节过后,用工高峰期召开的,共有来自境外、域外、市内的用工企业237户提供用工岗位28950个,(其中有7家国内较大的境外就业窗口单位代理7个国家用工企业招收各类劳务人员余人,苏州、北京、大连、天津等11个域外企业共150家,招收各类劳务人员30000余人,市内8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350个)。两天当中前来参会人员达2.8万余人次,求职报名达6686人,意向性成交人数2076人,成交率占31.5%,受到了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的欢迎。几年来劳务输出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较好的就业氛围,许多准备出国就业和赴外地打工人员的思想疑问和顾虑正在逐渐消除。此次大会不仅规范了劳务输出行为,还树立了劳动部门劳务输出规范操作,重视服务质量,确保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形象,大会也受到了境外域外用工需求窗口单位和企业的欢迎和重视。劳动就业部门专门为外地企业招工和国内较大的境外劳务输出窗口单位的用工信息召开交流大会,这对于改善某些国外用工、域外用工在我地区委托招收各类用工时感到劳动力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同时,让境外就业的窗口单位和境外、域外的用工企业感到吉林市劳务输出的工作扎实,工作力度大,愿意与吉林市长期合作。我们的各县(市)区也不定期召开交流大会。
5月20日由旺起镇党委、政府牵头,劳务输出办公室协办,在旺起镇政府院内召开了旺起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对接大集,参加此次大集的有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女中、九华外事学校、富康木业等11家招生招工单位,单位与农民朋友当场对接,共达成就业意向121人。此次劳动力输出对接大集采取文艺表演,二人转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各招生用工单位利用板报,横幅等宣传品进行宣传,并当场散了传单,演出与宣传同时进行,便大集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旺起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接输出大集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各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进入了新的起跑线,实现了劳务输出工作由无序到有序、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的目标,推动劳务输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搭建培训工作平台,帮助农民提高就业能力。
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文化层次低,自我保护与开拓意识差,从而造成了就业领域偏窄。一方面进场求职时大部分农民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岗位虚位以待。技能的缺乏是导致这一尴尬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由以前的安置就业为主转为以培训技能为主,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现在境外劳务输出主要开展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子、机械、服装等项目,这些国家要求的人员文化素质较高。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们把解决境外就业培训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建立了24所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命名的定点培训学校。特别是在服装、电子、机械方面投放了大量的精力,针对国外用工市场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齐抓共管,创造整体效应。吉林市信息工程学校是定点培训学校之一,该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年初引进一台30万的电子模拟设备,并为培训人员单独制定培训课程,前后四期共培训了100多人。吉林市机械学校、吉林省胜利机械学校共培训了300多人机械工种的学员,吉林市服装学校培训了近百名服装方面的学员。同时,劳动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用人单位联系制度,将用工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培训基地。一方面完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增加培训项目。
此外,我市还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乡镇的优势和不同特点,举办不同形势、不同特点的技能培训班。昌邑区桦皮厂镇于今年4月初开办了农民夜校,由劳动部门亲自去人讲课,对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的介绍,并在建筑、种植、养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短期技能培训,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截止目前,这个夜校已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共有500多人接受了培训。
四、搭建服务工作平台,强化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管理。
1、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加强与外地劳务信息网的对接,千方百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从去年到现在,我们通过驻外联络站为我地区提供的用工岗位已达3万多个。
2、大力提供政策服务。去年以来,市政府为鼓励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共出台了9项优惠政策:(1)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延包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其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可以依法进行流转。转包他人的,税务可由新的承包人承担;(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超过一年以上的,免本人义务工;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免全年义务工;(4)凡是劳务输出人员在外务工满一年以上回吉林市创业的,且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上,可享受吉林市和各县(市)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5)到我市各县(市、区)和小城镇务工的本地农村劳动力,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可凭劳动保障部门签发的《吉林省农村和外来人员就业证》,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当地常住户口;(6)到我市城镇务工一年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其子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