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个人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3/11/30

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个人事迹材料

在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的荣誉室里,陈列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奖牌:市文明单位、全省优胜市地方公路总站、十五期广东省公路养护管理先进集体、省十项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先进集体、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先进集体……。一项项的荣誉记载着地方公路的发展和辉煌。然而,这些荣誉与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工程师、支部书记、站长李鸿志密不可分。
近几年来,特别是担任站长以来,李鸿志团结带领全体人员扎扎实实推进县道路面改造、乡道硬底化、新开公路建设、危桥改造以及养护管理工作,使地方公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护里程不断增加,路况质量不断提升,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不断提高。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县道路面改造33条445.85公里,乡道硬底化4707.183公里,新开公路883公里,改造危桥256座/12252延米,全市地方公路通车总里程8476.185公里,比1991年新增5800公里,公路密度从1991年的27.6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的68.8公里/百平方公里,底全市基本实现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比省提前两年完成改造任务。
为地方公路建设不辞劳苦。1991年从武汉理工大学路桥专业毕业后,李鸿志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工作。初来的李鸿志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封川渡口建设。李鸿志和工人们在江边搭起了低矮简陋的木棚,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测量和施工工作。吃饼干,喝西江水,挑灯奋战,成为李鸿志当时的“家常便饭“。渡口建设完成后,李鸿志负责了“南江口--六都“23公里新开农村公路的野外测量工作。那时候,爬悬崖、翻峭壁、越山岭,冒严寒、顶酷暑,餐风宿露,几乎是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就这样,在公路总站不到4年的时间里,李鸿志先后完成了200多公里新开农村公路、30余座桥梁的测量建设工作。1994年,李鸿志因劳累过度被肠胃病等综合疾病击倒。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一线施工现场。而在这期间,他依然时常念叨着各大工程的进展。
在不少人口中,李鸿志都被称为的“活地图“。原来,现在的省、县道中,每条公路的好坏、每条公路的名字、每条公路哪里有个弯道、每条公路经过哪个村庄,他都了然于胸。在全国开展公路普查工作中,他就是利用2个月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省、县道300多公里的普查任务。
为树立地方公路品牌勇于创新。市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地方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但是,李鸿志坚持不等、不靠、不要,团结带领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把地方公路建管养工作做细做好,并在5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乡道养护、桥梁维修、平安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立镇养中心道班,使乡村道路纳入正常化管养。由于体制等原因,乡村道路养护因为没固定资金来源也没养护人员,普遍存在欠养、怠养现象。为此,李鸿志大胆探索,经多方调研和试点,总结出建立镇养中心道班的养护模式,使乡道管养做到“五有“(即有镇养中心道班房、有专业养护人员、有养护经费、有管理制度、有养护机具等),并于在全市进行推广,为山区乡道养护走出一条路子。目前全市96个乡镇基本实现镇镇设有镇养中心道班,5459公里的乡(村)道纳入了道班正规化管养,基本实现“有路必养“目标。
---刻苦钻研科技,填补地方公路科研课题获奖空白。近年来,李鸿志带领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与广东省路桥规划勘察设计中心等单位合作,研发出省道s260线绥江大桥的维修加固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地方公路历年来科学研究课题获奖的空白。在维修加固四会绥江大桥中,与交通部公路科研所合作,运用新技术对该大桥进行提高荷载等级的维修加固,节约资金200多万元,创下全省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的先河。
---推进5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建设,解决边远群众行路难。在底全市基本实现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后,李鸿志急边远山区群众之所急,率先提出并从起对500人以上大自然村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让边远山区群众也走上水泥硬底化道路。
---创建平安畅通工程,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针对目前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附属配设施不齐全,安全性不高的状况,李鸿志从起,率先提出在农村公路中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工程“活动。使道路做到:水沟硬底化、桥涵畅通,路肩饱满、无杂草,示警桩、急弯标志、防撞墙等安全设施齐全,对路面宽度不足4米的道路每隔200米还设置一个错车台,使道路安全性大大提高,为开通农村公交化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目前,全市已开通农村公交客运线路135条,覆盖率达91.5%,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汽车与外界交流。1月15日中央电视台在19:00新闻联播节目中介绍了市广宁县通过完善乡道建设、养护,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开展,有效解决农村“五难“中的“行路难“的经验做法。
为群众修筑平安桥不遗余力。由于古水河、凤岗河的分隔,广宁、怀集两县许多群众每天都依靠摇摇晃晃的铁索桥出行。每到下雨天,人们撑着伞在风雨里走得颤颤巍巍,如履薄冰,小孩子更是害怕得站在河桥边不敢过去。农副产品出不去,建筑材料等物资进不来,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和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村里曾有两个小孩从桥上被风吹落到河里,这一直成为大家心里抹不去的伤心往事。早日改造这些铁索桥,成为两县百姓最大的心愿。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公路人的目标和行动“。,李鸿志带领测量组一行配合省调研组,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先后对两县36座铁索桥逐个测量。为加快工程进度,他干脆与工程技术员一道驻扎在施工现场,认真地研究桥梁勘测、设计、施工等环节。两年半后,36座铁索桥“脱胎换骨“,以钢筋混凝土桥焕然一新地出现在村民们的面前。当地群众把铁索桥改造形容为“第二次解放“。“党政支持创造千秋伟业,干群努力建成万代桥梁。““猴立千年,无奈只望江兴叹;屈指两载,喜见天堑变通途。“这是张贴在怀集甘洒镇猴屈大桥上的两副对联,表达了群众对公路人的信任,对党和政府的颂扬。
为民干事一身正气。依法办事、干净干事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信条。,新港进港公路建设前期,许多包工头或老乡上门要求拿点工程来做,李鸿志给出的答复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必须以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李鸿志的一位老同学对此深有体会。当年,他的一位亲戚来找承包工程,本希望李鸿志会开一扇“后门“。谁知,李鸿志委婉地拒绝了。有一次,一名广州服装厂的老板一大早到他的办公室,请求他关照并放下一个信封就离开了。李鸿志打开信封,发现里面是人民币3000元,他立即叫办公室的陈主任下楼赶追,把钱全部还给了对方。李鸿志经常说,“作为一名党员,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廉洁干事,公道办事,清白做人,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人和事。
“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交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模范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年来,李鸿志获得的嘉奖一个又一个。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李鸿志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作一名农村公路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早踏上致富路,过上幸福富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