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22)
作文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3/9/18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22)第2页
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就是说,杰出的人聪明与否不重要,那1%的灵感分量太轻。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三块无字碑
第一块无字碑在陕西,是武则天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功绩昭昭,不容忽视。但她信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特别是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这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判。
第二块在南京,是南宋权臣、卖国贼秦桧的。秦桧对金朝奴颜婢膝,一味求和;对抗金将领横加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干尽了毁我长城的坏事。人们对秦桧痛恨之极。秦桧写得一手好字,至今我们常用的美术字之一宋体字,就是主要从秦体中变化出来的,但人们不愿提秦桧,只把它叫做宋体字。秦姓后人更有“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诗句。秦氏无字碑,当是无词可言其恶也。
第三块碑也在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先后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先生逝世后,讨论立碑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他的功绩,的确也不是短短的文字所能概括的。
、孟姜女其人真相
在山海关东边的凤凰山顶上,有一座孟姜女庙。
孟姜女是何许人也?她为何有此尊荣?
据说,远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万喜良,女的叫孟姜。两人相亲相爱,难舍难分。可是,新婚才三日,新郎万喜良就被强征为民夫,去远方修长城去了。孟姜女思夫心切,为万喜良一针一线赶制了一件寒衣,只身上路,决心万里寻夫。可是,在那些饥寒交迫、蓬头垢面的成千上万的民夫中,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后来,听人说万喜良经受不了繁重的劳动,已经冻饿劳累而死,尸骨就埋在长城脚下。她一时悲痛欲绝,放声大哭,3日3夜痛哭不止。悲怨之情惊天地泣鬼神,突然,“轰隆”一声,长城一下子倒塌了800里。万喜良的尸骨见了天日。孟姜女痛不欲生,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这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它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流传在百姓中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那么,孟姜女是否实有其人?哭倒长城是否实有其事?
据说,万喜良和孟姜女两人都有故事原型。万喜良的原型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杞梁殖,孟姜女的原型是杞梁之妻。
原来的史实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是这样记载的:
公元前550年,齐国的齐庄公率领军队攻打卫国和晋国,回师的时候又偷袭了莒国,不承想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齐庄公的大腿受了伤。当天夜里,齐庄公派杞梁殖和华周两人带一支奇兵埋伏在莒国都城附近。第二天早晨才发现这支伏兵被莒国人包围了,双方经过一番激战,这支伏兵全军覆没,杞梁殖战死疆场。《列女传·杞梁妻》则写道:杞梁妻没有儿子,也没有五服以内的亲戚,她在临淄城外,迎接杞梁殖的尸体,抚尸痛哭,整整哭了10天。突然一声巨响,城墙倒了半截。人们都说,这城墙是杞梁妻哭倒的。掩埋了丈夫的尸体之后,她也投水自尽了。
看起来,这时的孟姜女还叫“杞梁妻”,哭倒的也不是秦长城。
人们之所以把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吊亡故事强加在秦始皇头上,主要是反映了人民对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秦代暴政及繁重徭役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
、冠多发乱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就准备封赏功臣、亲属。功臣有数,亲戚无数,沾亲带故的,真是多如牛毛。这事搞得他心里闷闷不乐。这天,军师刘伯温走进皇官,对他说:“陛下,这两天,您郁郁寡欢,今日万里无云好晴天,何不出去散散步呢?”“好啊!”于是,两人换了便服,就出了皇宫。朱元璋问道:“军师,哪里最繁华热闹?”“城隍庙!”“走,上城隍庙”。
城隍庙果然热闹。进了庙,朱元璋就看到大殿一侧的粉墙下,围人如堵,在瞧墙上的一幅画,议论纷纷。有的说,画上画的是疯子;有的说,画这干啥,叫人不知所以。
朱元璋和刘伯温见墙上画的是一个人,这人头上有许多挺起的一束一束的头发,每束头发上还顶着一顶帽子,乱得像草鸡窝一样。朱洪武与观众一样,对这画不理解:那个人看似疯子,却也正常;说他正常,头上又有那些分开挺起的发辫,戴着数不清的帽子。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宫里,想了一夜,还是想不出那是啥名堂。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刘伯温找了来,问他说:
“军师,城隍庙里那幅画,上面画的那个人,扎着许多发辫,戴着许多帽子,是什么意思?你看到了吗?这不是冬水田栽麦——怪栽(哉)吗?”“怪哉?不怪,不怪!”“不怪!?我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哪一个正常人戴那么多的帽子?”刘伯温笑笑说:“陛下,这个绘画的人了不起啊!他在向你进谏啊!
他告诉你:建国后,要防止一桩事——冠(官)多发(法)乱!”
“啊!原来是这样!”朱元璋恍然大悟。
后来,朱元璋打消了给亲戚封官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