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40)

作文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8/8/10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40)


、败给悲观
很早以前,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逃到了某个地方,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由于情况危急,酋长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族人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酋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待着酋长的话,他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到处发出“可怕啊”、“我们可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就是因了这个智慧而略有些幽默的酋长,因为他在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所看到的,只是生的希望。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一个永远不被生活打垮的人。

、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美国纽约市警察署长布拉顿就曾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理论,他“放着大事不抓”,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抓地铁逃票,整顿地铁秩序,结果使的整个纽约市治安状况大为改观。
“破窗理论”虽然属于犯罪学的范畴,难道就不能给我们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点启示吗?一个环境优美的学校,一个秩序井然的班级,是很少出乱子的。反之,天天忙着抓“违纪”的校长和班主任,却往往是“按倒葫芦瓢起来”。“风起于清萍之末”,整天忙着抓“大事”不如从“小事”抓起。

、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天堂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岁才会说话,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想象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好朋友,一位是政客,一位是地质学家,一位是诗人。由于在外出旅游度假时,被当地土著匪徒追杀,他们要穿越一片渺无人迹的才能逃生。强忍着饥饿和干渴,他们熬过了最初的两天,他们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这片荒漠。饥饿倒是其次的,更主要的是没有水,他们明显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政客说:“唉,谁要是在这时候给我们送上一箱矿泉水,我回去后一定会对他提拔重用。”
地质学家说:“我们还是现实点吧,寻找水源!”后来他果真在一些凹地里发现土壤相对比较潮湿。三人立即折下树枝作工具,不停地刨下去。但直到筋疲力尽,仍然找不到水源。
第三天早上,诗人早早地醒了,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荒漠,他放开了想象的缰绳:要是我们正置身于一大片绿地该有多好啊!山泉叮咚,溪流静淌,阳光也柔柔地照着大地,把树叶之上的露珠全都折射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树叶上的露珠?!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向一棵树奔去。果然,树叶上还残留着一些未完全蒸发掉的露珠的痕迹。“我们有救了!”他欢呼起来。
于是每日的后半夜,他们就想办法啜饮树叶上刚凝结还来不及蒸发掉的露珠。近一个星期后,当他们出现在荒漠的另一头时,人们都为他们竟能徒步穿越这片荒漠而活着回来,感到十分的惊讶和不可思议。诗人自豪地对人们说:“……是想像力救了我们的命!”

、智慧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孩子再长大一点儿,几乎每个犹太母亲都会拿同样一个问题让孩子来猜。假如有一天你不幸遭遇火灾,你的房子被大火包围,在你逃命的时候,最最不能忘记携带的是什么?在否定了许多答案之后,母亲就会告诉他们:应该携带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种无价之宝,它的名字叫智慧。在聪明的犹太人眼里,生命宛如一棵树,要想茁壮你的根,繁茂你的枝,葱绿你的叶,你就必须不断挖掘智慧的深井,用那甘爽清冽的泉水浇灌生命。生命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养料,智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一毫米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
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
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对董事部说:“我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毛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天道酬勤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负债人生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伍德拉是位极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厌恶负债,经济大萧条前夕,他刚好偿还清公司的全部贷款。一次,公司里一位主管财务的负责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亿美元资金兴建新建筑,伍德拉马上说:“撤了他,可口可乐永远不借钱!”他的谨慎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济大萧条中免遭灭顶之灾,但也因此产生副作用,使可口可乐公司长期得不到发展,不能进入美国特大公司之林。
后来,戈苏塔担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一改前任的作风,看准方向,大举借款。他接手时,可口可乐公司资本中不到2%是长期债务,从那以后,戈苏塔把长期债务猛增到资本的18%,这种举动使同行们大惊失色。戈苏塔用这些资本来改建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设备,并大胆投资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他说:“要是看准了兼并对象,我并不怕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将可口可乐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20%,股票也开始上涨。
戈苏塔不怕负债的勇气来自于他的胆量、智慧和看准方向,目标正确。他不是盲目滥借债款,加重企业负担,而是将债款用到生产的关键环节上。这样,暂时的负债会赢得长时间的盈利。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债的风险,企业就会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

、秘密
一名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他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就不再过问他妻儿以后的生活。悲痛的妻子面临着生活上的压力。这时,矿工队长告诉她,矿工们都不爱吃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丈夫仍去馄饨摊再吃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 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