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残疾人联合会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0

年度残疾人联合会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市残联怀着“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的高度责任感,紧紧围绕“以残疾人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中心,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强力推进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力度,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力度,与广大残疾人的亲和力度,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拓深服务领域,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残疾人事业新的突破。市残联被市残联评为“残疾人工作明星单位”,被市委、人民政府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文明委评为文明单位。麻家坞镇残联和议论堡乡残联理事长代表沧州市参加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和“全国优秀乡镇理事长”评选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服务理念,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

市残联通过积极开展三大活动,树立三种意识,把服务理念渗透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促进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头脑里。一是树立“先进服务”意识,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六个一”党性实践活动。二是树立“高效服务”意识,开展了“创建和谐效能机关”活动。实行了首接首问全程服务。根据残疾人工作的特点,确定直接或被电话问询的残联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接首问责任人,为残疾人办事提供全程服务。实行了“一站式”服务。针对残疾人大都行走不方便的特点,市残联在实行电话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的同时,在一楼大厅内,把就业、培训、康复、办证等所有工作程序和各项优惠政策编成了一套电脑控制、电子大屏幕显示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机关干部在办公室外为残疾人办公,残疾人无须进办公室就可以办事。三是树立“科学服务”意识,开展了“订单式”系列调研活动。市残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增强服务的前瞻性和实效性,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难、教育培训难、就学就业难这三大问题,市残联组织近30名机关干部包乡包村,开展了3个月的大型调研活动,根据残疾人的“所急、所盼、所求、所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二、创新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根据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市残联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创建四大服务模式,创造性地做好残疾人工作。一是创建了新的培训模式。针对很多残疾人不能接受培训的现实,在全国率先把贫困残疾家庭健全成员纳入培训范围;针对残疾人就业难现状,把残疾文体人才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为残疾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途径;针对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的现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乡镇残联理事长培训班。二是创建了新的扶贫模式。在全省率先建起了残疾人爱心超市,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从社会募捐衣物1万2千余件,目前已免费为400多名残疾人提供衣物1300余件。同时,把贫困残疾家庭健全学生纳入救助范围,使他们能够正常完成学业,全年共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的健全学生583人次,救助资金18.66万元。三是创建了新的康复模式。积极探索无偿康复和有偿康复新领域,与“福安康”残老用品店联合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产品监督检验等信息管理系统,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价服务。帮助50多名贫困残疾人建立了家庭病床,在就医、训练和功能恢复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康复模式。四是创建了“三先”宣传模式。用先进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各类残疾人先进典型,进行了高密度、高强度、高档位的重点宣传,为形成强大的社会扶残助残合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拓深服务领域,为残疾人服务的效果有了大幅度提升

市残联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即工作目标由单一完成任务向不断满足残疾人各项基本需求上转变,工作形式由以开展各类助残活动向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转变,在全市大力实施了包括资助100名贫困残疾人从事手工业生产;资助100名贫困残疾人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免费培训贫困残疾人100名;免费培训初级文体人才100名;免费培训贫困残疾人家庭健全成员100名;资助1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等内容的“10个100工程”,全面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一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推出了残疾人就业“免费套餐”服务,残疾人可享受六项免费服务,并可以自愿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开通了福利企业、个体开业、文体人才培训三条残疾人就业帮扶“绿色通道”,壮大集中就业阵地,为他们提供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个体开业,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工具,激励文体

人才成长,为他们提供生活和训练保障;拓深了服务领域,推出了残疾人就业跟踪问效服务,建立了就业人才库,在推荐上岗后,继续定期与残疾人、残疾人监护人和用人单位三方见面,掌握残疾人的工作情况、福利保障、思想动态,及时解决问题;认真完成了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征收工作,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主动争取,最大限度地用于残疾人就业开发,积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年来,共培训各类残疾人91名,安排各类残疾人就业116人,培训就业资助费用达25.6万元。二是残疾人康复范围不断扩大。实施“光明援助”工程,帮助12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实施“行走援助”工程,帮助20多名儿麻患者做了矫治手术,帮助32名缺肢患者装配了假肢;实施“医疗援助”工程,帮助100多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治疗。同时,为残疾人免费配发盲杖418根,手杖30根,拐杖60付,助行器1付,助听器16只,轮椅2个。三是残疾人文体活动硕果累累。文化活动实现了新突破,我市4名肢残、视残歌手入选“全国卡拉ok大赛”河北赛区,并获“优秀奖”;我市视残青年段艳顺和邵继峰表演的器乐类节目《淀上新歌》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河北赛区三等奖。残疾人体育水平全面提高。举行了177名残疾人参加的“运动员选拔大会”,15名入选省队和国家队;由我市10名残疾运动员代表沧州组队参加的“河北省残疾人田径游泳锦标赛”,获得8金6银1铜总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由我市4名智障运动员代表河北省组队参加的“全国特殊奥林匹克田径比赛”获得3金2银5铜的优异成绩。重点人才进步明显。刘策作为我省唯一游泳运动员,在英国曼彻斯特“第一届”残奥世界杯比赛中获自由泳第四名和蛙泳第七名;在“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中,郝丽千获得四个项目的金牌,打破一项全国纪录,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四是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浓厚热烈。拍摄了全面反映我市残疾人工作的专题片一部。充分利用“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国际节日,对残疾人工作进行了多视角、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残疾人典型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讲述》等栏目,河北电视台《真情旋律》、《直播生活》等栏目作专题报道,我市残疾人工作76篇次被新华网、《中国残疾人》杂志、中国残疾人网、《河北日报》、《沧州日报》头版倒头条、《沧州晚报》头版头条等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其中,国家级13篇,省级24篇,全面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离基层广大残疾人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再接再厉,争取残疾人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工作安排:

在全面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开展残疾人“遵纪守法、自尊自强”教育,树立残疾人自强典型,宣传残疾人守法模范,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做大残疾人“爱心超市”,动员社会各界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

三、创新残疾人康复新途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咨询,把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结合起来,逐步改变残疾人因身体残疾造成的心理缺陷。

四、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力度,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个体就业,动员鼓励乡、村两级安排残疾人在公益岗位就业。

五、以助残日为契机,开展助残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