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迎接市示范学校督导复评自评报告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7/5/21
中学迎接市示范学校督导复评自评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示范学校——市实验中学迎接咸宁市示范学校督导复评自评报告
内容提要: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二、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狠抓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五、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我校于1999年11月经咸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为咸宁市首家“示范学校”。9年来,我们以咸宁市首家“示范学校”为新起点,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和5个一流即“建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管理、造一流的环境、争一流的质量、出一流的经验”的发展目标,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校师生“同真理为友,与美德相伴”(校训),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乐教、知行合一”的教风,“活泼好学、全面发展”的学风。
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市直重点初级中学,创办于1974年,校园占地60亩。现有教学班37个,学生2302人,教职工152人,专任教师147人,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75人,本科学历教师73人。实验室、师生健身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及其它功能教室一应俱全。藏书4.8万册,计算机120台。
自评过程及九年发展变化
1999年市督导评估组对我校办学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办学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一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入教职工人心,在实践操作上指导教育教学行动;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控制班额。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学校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坚持在创新中提高,在规范中发展,在示范中前进,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理念更新
1999年市级督导评估以来,我校继续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三者有机融合,提出了“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想,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我们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开齐开足课时,科学地控制班额,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我们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变成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有力地指导了教育教学活动,又使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更具科学性。
2、条件更优
先后投资3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添置了大批仪器、器材、图书,新建两间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建设和办公信息化达到先进水平,购置了高质量电脑80多台,装备了覆盖全校的宽带校园网,新建了宏志楼和学生食堂,新建了公共一幢厕所,新建2个硅pu标准蓝球场,安装了一套健身路径,翻新了旧教学大楼,加固加高学校围墙,刷黑校内外道路,将业余体校的资产和市运动场划归我校,更换了一台500kw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师生用电难题。
3、管理更实
9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和谐有序,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行“分线分层”的管理体制,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完善校长负责制,同时,不断地健全学校监督机制,通过教代会,让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确保学校重大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具科学性。我们还积极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管理的德育模式,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上,我们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4.队伍更强
学校注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干部理论学习,让全校干部系统地掌握国家政策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我们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智慧型转变,高度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机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0多位教师在市以上获奖。
5.成果更丰
9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大幅提升,****稳居全市前茅,教科研课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辑2本。获国家专利一项。优质课获市省级一、二等奖40多人次,学科竞赛成绩优异,特色教育全面开花,我校荣获了先后被评为湖北教改名校,湖北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咸宁市五四红旗团委”、“湖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咸宁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市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局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光荣称号。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咸宁日报、市电视台、网等媒体10余次报导学校办学成绩.
我们接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复评的通知以后,学校把自评当作自我总结、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全校师生在认真学习《湖北省中小学督导评估方案》的基础上,对照新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查找工作差距,自评整改不断深入。学校组织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进行了综合评价,参评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我校把“咸宁市城镇示范初中”这个荣誉作为一种鞭策和使命,秉承“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力求跨越发展,综合办学水平在创新中有了新提高,办学行为和实力在规范中有了新发展,探究学习、科技教育、创造教育、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等办学特色在示范中有了新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综合办学水平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九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自我校被授予咸宁市城镇示范初中称号以来,全体师生员工以此为新的起点,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一、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职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教师队伍和职工队伍。推出了面向干部实行每周的“绩效反思制”,“中层干部月工作汇报制”、“中层干部年度述职制”、“走动管理制”等制度;面向教师的“学习奖励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面向职员的“强化岗位职责和主动服务意识”。
(一)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确立“团结和谐、埋头实干、善思善谋、创新创优”的团队精神和工作作风,明确班子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健全班子的民主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班子学习日制度,努力造就一支懂管理、善管理、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机制,切实加大选拔任用的力度,搭平台,压担子,促成长,确保学校发展后继有人。
1、狠抓理论学习,重视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坚持周学习制,党员坚持月学习制,以十七大报告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班子成员坚持立党为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党员,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正确把握十七大报告的内容,结合分管部门的工作实际,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法规,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自律意识。
2、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作风建设,创建团结型领导班子。
我们注重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合力。我校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认真研究学校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确定“同心同德”为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制。班子成员做到了日常工作经常碰头,交叉工作经常协商,重大问题反复研究。
我们注重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工作决策的全过程,严格按照议事规则、程序办事。主要是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党总支会。一般情况下每月召开两次,遇有重大问题随时召开。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研究的事项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行集体决策,最后形成党总支工作决议。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好校长办公会及行政会。汇报工作,沟通情况,分配任务,查漏补缺,及时改进。
3、推行教代会制度,加强党风建设,创建廉洁型领导班子。
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师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在这些会上,通报学校工作情况;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思想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并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健全廉政制度。建立廉政责任制,定期检查廉政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检查的情况报告上级干部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
4、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加强干部培养,创建年轻型领导班子。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教育局党委颁布的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总结岗位聘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中层干部、调整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实现中层干部队伍年轻化,建立了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我们坚持把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结合起来,党总支对中层干部任免实行票决,并通过公示制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和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师德创优为导向,扎实开展模范教师等评选活动,努力造就一批家长满意、学生欢迎、学校放心的模范教师。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切实加强岗位考核,拉开分配档次,提高班主任待遇。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以备课组建设为核心,创设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要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安全节俭、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
1、以师德建设指导教师的发展方向。
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始终不渝地加强对教师的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着重解决把教育当事业还是当饭碗的问题,被动工作与主动工作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给了人们多种选择,面对社会上非主流意识的影响,学校必须保持育人环境的圣洁,教师必须保持精神家园的高尚,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此,我们通过常年开展师德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扬优良教育传统等系列活动,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骨干教师、党员和各类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建功立业,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从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新分来的年轻教师,第一个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创业史、发展史,让他们从老教师身上感受教育的精神;学校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倡导广大教师淡泊名利,修身励志,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抵制各种不良文化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制度建设,以国家有关的各种教育法规为依据,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对建校以来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系统的完善,形成了学校管理的规范体系。同时,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要求,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把违反师德的行为作为高压线,在绩效考核和评优树先中实施一票否决制。
2、以规范管理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改进部分教师课堂效益不高、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会诊、集体备课和传、帮、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参加,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范围,随堂听课,课后会诊,对成功的地方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矫正、跟踪、指导,如此反复,直到其教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刚参加工作、教育经验不足的教师,学校安排经验交流、观摩和师徒结对的做法,使他们学有目标,行有指导,为其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学校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把过去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规范化,大到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细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由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规范到严谨、科学、艺术的轨道上来。课堂教学标准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坐标,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学校借鉴课堂教学的规范,进而推广到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中,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组织实施了首届“读书月活动”。贯彻落实了“十大工程”:订一份读书计划、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捐一本好书、评一届读书明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建一个读书博客、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组织一期《实中简报》读书特刊。学校督促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近三年,共派出教师80余人次,培训经费达6万余元。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先后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每学年,校内共有60余节研讨课,广泛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以评价机制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达到让干事业的人扬眉,使消极落伍者受到鞭策。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结构工资、绩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评聘以及各种专项奖励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切实实现阳光操作,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把终结行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评价与谈心工作相结合,使广大教师时时受激励、处处有目标。
4、以人本关怀引导教师的潜能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它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学校的发展既不可能靠一部分人支撑,也不可能靠一时的热情来完成,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持续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能力提升过程。所以,教师的潜力储备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础,学校的发展潜力既取决今天的师资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未来储备状况。
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他们的发展状况悠关学校发展的大局。为此,学校在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制度,重点对他们的发展进行指导,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沙龙,进行新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的学习研讨,就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开展自我设计,学校根据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设计的目标,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分别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同时,通过建立干部与教师谈话制度,把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尽管学校资金紧张,但在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教科研活动和比赛等方面,学校全力扶持,为广大的发展创造和谐宽广的平台。
关注教师的健康储备。近几年来,关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代教育的发展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职业倦怠的心理比较普遍,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健康,而且影响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把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活动,学校坚持每年为教职工体检,下发了健康教育指南,并建立了教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对有问题的教职工进行跟踪指导,鼓励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广大教师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和激情。
(三)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管理。
认真梳理学校现有用工情况,进一步精简和规范劳动用工,重点抓好食堂职工和保安队伍建设和管理。要加强教育,热爱本职,爱校爱生,完善形象,提升档次。要加强管理,完善后勤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考核机制,强化竞争机制。要转变学校放心店和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切实推进学校后勤服务规范化、公益性。
我们着眼学生长远,致力自主发展,确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落实“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办学思路,树立“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更是教师服务的对象”的观念。为此,该校制定了教育服务质量规范。把为学生服务的人本意识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二、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的改革,严格实行部门定编、岗位定责、双向选择、逐级聘任、责任承包、奖优罚劣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使广大教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将校长领导下的处室教研组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改为校长领导下的处室、年级组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加强年级组建设,每个年级配备一名年级组长、两名副组长,使年级组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体,并且将党支部、团总支和工会小组都建在年级组,强化了年级组的职能,使年级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落到了实处。
三是对保卫、后勤等行业实行风险责任承包,对涉及到师生安全和学校全局的食堂、超市、后勤等部门由学校统一经营和管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得到有力保障。
四是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变学生干部管理为所有学生参与管理;变点面静态管理为全方位动态管理。我校自9月实施学生参与管理新模式以来,一大批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警醒作用,班级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新风尚,教学工作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二)强化校务管理
1、强化德育和安全工作,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德育工作网络。
一是坚持“三条线”的管理和监控体系;二是坚持“日活动量化评分”;三是建立“党员联系班级”、科任教师联系到班和班主任建立德育和安全工作捆绑责任制;四是每月年级组对班级,政教处对年级组进行一次德育和安全工作考评,在此基础上评选“红旗班”“文明班”“红旗年级组”;五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学生管理体系。
我校的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明确方向,把握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了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了“荣辱观”教育活动和“经历教育”研究行动,努力创办和谐校园。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坚持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机制,齐抓共管。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支部定方向,政教处抓落实,班主任抓实施,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德育工作上的齐抓共管;学校制订了《德育工作常规》、《学生一日行为要求》、《文明班级评选条例》等,使德育走向规范化,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每期学校举行一次班级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树立典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师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
学科渗透,落到实处。
学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掘这项获特的德育资源,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实际,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同进要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充分地体现教师在落实该学科知识、能力目标,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对改造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主题教育,讲求实效。
开展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了“八荣八耻”内容,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都张贴了“八荣八耻”宣传材料,要求学生和全体教师达到能背诵并熟记于心,使教师真正成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和指导者,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和基本道德情感。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八荣八耻”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的头脑。针对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利用思品课把“八荣八耻”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头脑中扎根。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争做知荣辱的青少年”主题班会、创作一张“八荣八耻”手抄报、学唱一首“八荣八耻”歌曲、开展一次“知荣明耻,从我做起”主题征文、开展一次“共青团员与光荣同行”社区实践体验活动)和“烈士墓前祭英魂”诗文朗诵比赛,使全体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增强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的主观能动性,坚定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依托载体,扎实开展“雅行孝行”主题教育活动。开设了“雅行孝行课”,依托晨会、国旗下的讲话与思想品德课,实行“雅行孝行”教育进课堂,使学生明理行孝,增长知识。开展了“孝心献长辈”活动,每月设立了“我的孝敬日”,要求在孝敬日里学生为老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做些让老人、父母舒心的事。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尊重与孝敬”主题月活动,有主题班会、故事演讲赛、手抄报、颂父母的作文、背诵孝敬名言警句等,以此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养成了儒孝意识。日常生活实施“经历教育”。结合我校的“经历教育”课题,认真抓好学生日常生活典型案例,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喜闻乐见、寓意深刻的“经历教育”,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感悟人生,感悟社会,感悟真情。如: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三八节“献给妈妈一份礼物”活动、母亲节“我给母亲洗次脚”活动、禁毒签名活动等。开展大型活动,实施“经历教育”。在全校有条不紊的开展日常生活“经历教育”的同时,政教处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使全校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人生,从而对学生实施“经历教育”。如《烈士墓前祭英魂》诗文朗诵比赛、“心系汶川”系列组合、每年的艺术节活动等。
坚持传统,形成特色。
深化养成教育。学校以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从安全防范意识、礼仪、出操、集会、课堂常规、卫生常规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同时,学校继续加大“和谐班级”的评选力度,逐步完善评比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规范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时机,我校升旗仪式规范,每周都有一个新主题,并由领导和教师代表结合时事、校情作国旗下讲话,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做好诚信教育。班主任教师能认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了诚信的深刻内涵。
深化环境育人。每学期学校加大投资力度,改造了学校的育人环境,粉刷墙壁,美化走廊,创办学校艺术长廊。这一系列的改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规范教学管理,加强素质教育。
一是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教学组织工作常规》《优秀备课组评选及奖励办法》《教务处对年级教学考核细则》《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10多项管理制度,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对教师的考勤、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的检查,及时通报,随时矫正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三是坚持间周一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四是成立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队,成立了舞蹈、美术活动组,成立了《风笛》文学社,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经常组织书法、绘画、演讲、辩论、歌咏、文艺、体育和“三小”科技制作等竞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身心,又增强了班级、年级的凝聚力。五是建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小组,常年坚持活动。六是规范考试程序,严格考风考纪,考后抓好质量分析,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围绕课堂抓教学,围绕课堂抓课型研究,围绕教学抓细节,实实在在提高质量。继续抓好一堂课活动,把好上课质量关。黑板通知,现场评议,课后评价,使每一位教师在参与中成长和提高。积极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课型,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进行研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参加“四优工程”作品评比。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常规考核。坚持把好“有作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的作业检查关。坚持一学期三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把好教师工作态度关。坚持一学期一堂公开课、一篇四优作品制度,并与教学常规管理奖挂钩。正常各类考试(月考、期中、期末)制度,重视学法研究,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3、加强特长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一是创新办学体制。办好宏志班,并以此为新起点,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打造市实验中学的质量管理年。面向干部实行每周“绩效反思制”,“中层干部月工作汇报制”、“中层干部年度述职制”、“走动管理制”等制度;面向教师实施“学习奖励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面向职员实施“强化岗位职责和主动服务意识”。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着眼学生长远,致力自主发展,确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落实“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办学思路,树立“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更是教师服务的对象”的观念。制定教育服务质量规范。把为学生服务的人本意识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三是创新有效教学体系。在教师中倡导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注重“三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
四是创新科技教育。把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科技兴趣小组,科技教育以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写作等为主要内容,整合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和实践探索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使学生的科技兴趣、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五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变学生干部管理为所有学生参与管理;变点面静态管理为全方位动态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行政的领导作用和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党总支和行政坚持每两周一次办公会,研究部署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策。学校建有校务公开栏,制定了《校务公开实施办法》,对校务公开的原则、内容、形式、程序、领导等问题都做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经费收支情况、学校大小建设项目、教职工收入、个人所得税缴纳、教职工入党、评先表模、职务晋升、工资晋级、骨干教师评选以及领导考核结果等都及时予以公示,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营造出一种人文、和谐的氛围。
三、狠抓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加强教科处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
教科处是学校教研教改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机构,学校配备了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和两名办事员,以加强教科处的自身建设,提高教科人员的管理和科研水平,使他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有先进性,在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形势趋势的认识上有前瞻性,在教科研管理的方法上有科学性。教研组、备课组是教研的前沿阵地,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组之魂的作用,每学期都评选优秀教研组,并予以奖励。
(二)加强常规教研,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我校常规教研活动,一是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名教师每周听评一节课,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论文,制作一个课件。学期结束,按得分分等次发放教科研奖。二是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次“示范课”“观摩课”;三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听推门课。学校规定中层以上干部除参加常规教研活动外,每学期听推门课不少于10节;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先后请华师大、省教研室、两市教育局、两市教研室的专家和老师来校讲学和上示范课,还组织教师到湖北名校、江苏名校等十多所学校学习和到一中等市内兄弟学校学习;五是坚持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教研组、学科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我校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师德为首,使高尚的师德内化为教学改革中的强大动力。在校本培训第一阶段,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师德水平,要求老师做到教书育人,注重言传身教,热爱学生,好学上进,敢于创新,在蓬勃开展的课改热潮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本学年利用微机室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的设备及教师个人电脑进行专人和自学相结合的课件制作培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提高了课件制作水平,提升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扶持和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想尽办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参与才艺展示的各类比赛,如平时外出学习、观摩听课、说课竞赛等。
教学基本功培训。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学校为教师搭台。如组织各种校级竞赛,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学校组织外出参加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示范课上等到显示,从而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师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
新课程理念培训。本学年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
新教师培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相互听、评课,传授经验,以老带新。促进新老教师共同进步。
学校140名教师中,本科60人,大专80人,学历达标率100%。
(四)开展专题研究,促进教研科工作的深入
除坚持抓好常规教研外,学校花大气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青年女教师李伟华在《广西日报》、《文学港》、《语文教学与研究》、《演讲与口才》、《咸宁日报》发表《在生命中行走》、《看水》(散文)、《静坐》、《像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荻花秋韵》等文章。散文《谷子黄时》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金秋之旅”笔会全国征文优秀奖。她是咸宁市唯一一位业余作者获此殊荣。李伟华将自己创作体会融于教学当中,指导学生写的习作也经常在报刊发表,教学效果得到家长、学生及学校同事好评。
9月成立了“风笛”文学社,编印《风笛》两期发稿144篇,“风笛”文学社倍受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省刊《科学课》关注,《写作》杂志第8期“社团星空”栏目介绍“风笛文学社”并选登学生谭佳、王浩、田伶俐发表《我爱阅读大自然》、《血狼牙》、《一只蝴蝶的美丽邂逅》、《笛声悠扬》,宋悦、王浩、邓夔在《科学课》等杂志、发表《故乡是》《血狼牙》等8篇习作。《创新作文》第3期刊登詹紫烨作品一篇,《少年作家》第8期刊登陈意的《似水流年》,《少年作家》第5期刊登刘申同学的文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也颇有成效。陈琛、唐朝栋、徐冉阳、周地军、刘洁君、雷中情的同学提交的科学小论文“化学学习策略研究”“喷泉实验的探究与实验设计”、“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改进探索”荣获第22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陈琛、吴亚男、魏炜的“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改进探索”获13届亿利达发明奖,20余名教师论文获奖或发表。田银安、李彩霞等教师优质课获咸宁市一、二等奖,但海林、李伟华、周和平、唐臣宇等教师论文获省一、二等奖。黄新阶的论文《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和设计的实践和研究》在化学核心期刊《化学教育》200年第12期公开发表。
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一)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1、积极营造“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乐教,知行合一”的教风,“活泼好学,全面发展”的学风,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互助、坦诚、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关系,热爱校园生活,净化心灵,启迪睿智,引导全体师生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给两栋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阶梯教室等分别命名为“宏志楼”“春晖楼”“双馨堂”“术业馆”“闻道厅”,在校园中醒目的地方设置大型雕塑“放飞希望”,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和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我校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班级文化评选活动、读书、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弘扬了先进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覆盖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2、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各班都设置了图书角,初步具有了“书香班级”的气氛,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很多学生真正把书籍当作了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大部分班级的布置都能体现美观、整洁、实用、新颖、创意、特色。各班班主任都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进每一个教室,就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布置所吸引。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各班能根据本班特点,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绞尽脑汁,为班里添红加绿,聚众人智慧创设班级亮点,使班级布置处处闪放光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近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成立了学生舞蹈队、礼仪队、合唱团、文学社,举办了学校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二)加强硬件建设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本年度在硬件方面已投入正在投入或即将投入的有如下项目:建2个硅pu标准排球场;找省体育局重费下拨了一套健身路径;找省教育厅下拨先进的电脑32台,装配置了第二微机室;翻新了旧教学大楼;加固加高学校围墙;完成了校园内所有道路硬化和刷黑工作;建成了一幢三层计210平米的公共厕所;中止了小卖部、食堂承包经营合同,改造了小卖部和食堂并由集体经营,全体师生实行刷卡消费;更换了一台500kw的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师生用电难题;改造了校内公共和教职工家庭水路、电路,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效益显著;争取到了田径场的使用权,并通过市教育局拟争取到1282万元的校园改造经费。
五、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德育工作严格规范,创出了特色。
我校是一所师生员工近2300人的大校,学校坚持狠抓德育和安全工作不放松,加强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做到了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措施规范化。在德育手段上,主要实行“三条线”的管理,也探索出“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德育内容上,除坚持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文明、规范、安全、爱国、爱党、爱集体以及法制教育的同时,每学期还至少开展两项专题教育活动。德育措施上,坚持开展资助贫困生活动和奖学金制度,坚持办好“学生干校”“青年团校”和“德育补习班”,其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在教师中实行德育和安全工作捆绑责任制,对全校教职工设立“德育和安全工作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咸宁市““五四红旗团组织””、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8%以上,犯罪率为零。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一年有一个新进步,学校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种竞赛,共获地市一等奖以上奖励396人次。其中参加全国数理化生国家一等奖12人次、三等奖33人次,省一等奖12人次。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获奖档次都名列市同类学校前茅。
仅今年,我校的党建工作、群团工作、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科技厅的表彰,获得了市首届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现先进学校的称号,中考和培优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咸宁日报》、《南鄂晚报》等媒体多次介绍我校办学经验。
其中,2月22日,市电视台、市卫生监督局一行10人来我校采访小卖部、食堂管理经验。2月26日、3月9日、3月23日,5月6日,《中小学校长》、《初中生天地》、《咸宁日报》、《南鄂晚报》、咸宁网、网等多家传媒分别介绍我校学生管理经验、班主任建设经验、文学社团工作经验及阳光体育活动经验。其中,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中小学校长》第4期以3000多字的篇幅介绍了我校法制教育经验。但海林、黄新阶、李伟华、汪艳、覃伟、田足宝、黄伟新等教师撰写的12篇论文分别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等报刊发表。葛燕老师在全市教师素质大赛中获第一名。在全市教职工篮球赛中,我校获总分第3名,初中组第一名。5月23日,我校师生在“市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集体表演了自己创作的配乐诗朗诵《我要和你在一起》,获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4月13日,我校组建的田径代表队代表市参加“咸宁市第10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葛建同学取得个人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和一个第四名的佳绩。、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竞赛活动中,我校有刘云强等39人分别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有王子沫等17人分别在《写作》、《初中生天地》等报刊发表作品。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有邓捷等15位同学的小发明、小论文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级奖。我校也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评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在全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中,我校获第二名。在市一中理科实验班招考中,我校有13位同学被提前录取,中考,我校学生在三年前入校语、数人平成绩比城区同类学校低19分、且语数总分180分以上的学生数不足其1/5的情况下,有90人考分过543分,成绩斐然。
(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学校狠抓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职工之家多次被咸宁市、市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校团委被咸宁市授予“五四红旗团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被评为省市“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