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7

市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工作总结第2页

险堤坝”和规范明年信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进一步规范员工贷款和清理冒名贷款
为了全面贯彻省联社和监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我市联社开展了规范员工个人贷款和清理冒名贷款的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采取了个人自报、单位自查、联社检查、全面归真,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办法,由各分机构负责人负责,各单位逐笔填报相关情况,把员工个人贷款和冒名贷款充分暴露,同时联社设立举报电话,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六)加强新发放贷款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继续实行当年到期贷款收回责任人月报制度。为保证当年到期贷款及时收回,各信用社按月分责任人抄列到期贷款清单,由社主任带头并督促信贷员到期收回,按月如实上报当月到期和收回的情况月报,联社对增量贷款到期未收回较多的社和个人,责令停止放款权,并对有关人员约见谈话,限期收回到期贷款。
三、加大清收力度,促进清收盘活
(一)加大清收盘活,扎实做好不良贷款双降工作
1.从年初开始,我市联社就要求信用社认真统计和梳理全市的不良贷款,大力清收。对以来新逾期贷款情况分人统计笔数、金额,根据统计的笔数、金额情况与有关责任人见面并签定清收责任状;
2.对抵押贷款科目进行清理统计,对其中逾期部分逐笔进行统计,主要检查其抵押担保手续是否有效,抵押物变动情况,应如何清收盘活,对确实无力偿还的应依法或协商收回所抵押的资产并进行处置;
3.与信贷人员见面落实排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计划和措施,对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较高的信贷员,重点关注,督促清收贷款,严重者停止发放贷款,取消放款权,严格防控新增贷款风险,确保新增贷款逾期率不超过2%,保证新增贷款质量;
4.对于失去诉讼时效的贷款,各社主任要逐笔统计排队,组织信贷人员上门签订还款协议书,对暂时签订有困难的要设法采取措施联系。没有办法签订还款协议的贷款统计上报联社,研究处理。
5.邀请联社的法律顾问参与集中清收一部分难度大的贷款,灵活采取协议处置、打包出售、资产置换、债权拍卖、招标清收等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加大清收盘活力度。对于有钱不还、影响恶劣的贷户坚决依法起诉,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来带动清非工作。1-11月份全市信用社共起诉65笔,金额350多万元,结案及撤诉48件,收回金额148.8万元。经过全市信用社上下的努力,截至11月末不良贷款四级分类是10984.60万元,较上年下降818.67万元;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是20767.41万元,比年初的33755万元下降了12987.59万元。
(二)新老划断,奖励促收
今年我们仍然采取新老划断,奖励促清收的办法,积极清收历年陈贷。对90年底前年度的不良贷款按收回本息的20%奖励;对清收91-97年底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本息的15%奖励;对清收98-底前的不良贷款按收回本息的10%奖励;对清收已核销呆帐贷款、票据置换贷款按本息的30%奖励;对以来的不良贷款主要采取责任人清收及下达任务的办法考核。确保了不良贷款持续下降。
四、减负加压,扎实做好票据兑付工作
中央银行票据是国家给信用社花钱买机制的一项优惠政策。在办事处的领导下,联社高度重视,力保兑付成功,专门成立了以风险管理部为主的兑付办公室,并确定专人领导,专人负责。同时在时间、后勤、费用等方面给予保障。经过努力和办事处的帮助,我市联社成功兑付了1549万元央行票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间业务发展较慢。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42万元,仅占全部收入的0.09%。
(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操作风险、信贷中的道德风险依然存在。表现:
1.人员素质低、操作不规范、制度有缺陷、执行不坚决、依法合规意识较差。
2.信用社主任、主管会计对业务处理环节监督检查不细、不到位,对联社职能部门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措施不到位,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六、二〇〇八年工作
(一)规范信贷管理,提高营销手段,树立风险意识,全力做好支农
在信贷资金管理上,继续把握好信贷投向,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强化依法合规管理能力。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授权授信制度。对授权授信工作,内容要做到细致化、具体化,组织实施上要达到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二是上半年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高贷款管理水平。三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贷款审贷分离制度,坚持杜绝单线定贷、一手清、个人决策行为,科学界定前台、后台贷款业务审批权限和责任,明确细化信贷员、主任、市场营销部、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查委员会等权责,坚决杜绝超权、越权、违规办理贷款业务。四是细分市场,在信贷投放上,计划在巩固支持县域经济、民营企业基础上,拓展各层次的小额贷款市场。乡镇信用社要巩固阵地稳妥地推进新的发展目标,城区及大集镇社抓住机遇大刀阔斧地发展业务。贷款投向上:一是要尽力满足春耕备播、粮食收购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基础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需求,二是继续推进社和完善联户联保贷款、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证办法,全面实行贷款柜面发放、收回制度,健全信贷制约机制,三是农村信用社要面对贷款相对“饱和”现状,要调查摸底到户,深入细致做好支农工作,要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突破粗放型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增长的极限,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跃上更高的发展平台,四是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最大单户和最大十户必须控制在银监部门的监管指标以内,五是重点要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计划组建银企对接信息平台,其次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贷款程序、贷款条件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银企之间相互对话增加感情和相互理解,根据企业代表提出的要求适时提供金融服务;六是加强“诚信”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营造“诚信”就是生产力,“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七是实行灵活多样的差别利率政策。在当前同业竞争激烈、资金供过于求、资金供给渠道多样化的新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运用灵活的差别化利率政策来增强贷款营销的竞争力。八是发挥农村信用社办贷效率高的优势,效率高是农村信用社弥补自身缺陷的唯一法宝,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在信贷操作中,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能简化的手续要尽量简化,效率能快则快,以此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二)准确市场定位,选准客户群体
在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信用社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和培植自己的客户群体,无疑是处在改革时期信用社的重要议题。
1.服务三农战略要适时调整
市场经济发展,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农民对贷款需求结构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目前农民的生产费用、生活、消费等需求旺势已过,需量大幅下降,农村有文化的及45岁以下的人口87%外流务工,可以说农村目前及未来已丧失了建设者,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目前只有少量的农业贷款及集镇商户贷款,农村信用社辖区内贷款出路面临难题,我们需将探索新的贷款群体模式。
2.地处城市中心区的信用社,本身已没有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其经营已逐步走向商业化。没有自身的经营特色,缺乏信贷服务上的创新,就很难寻得竞争上的优势。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社应该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经营灵活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城市居民消费性贷款。一方面,要不断地对现有的存量客户进行分类排队,把那些信用好、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公司作为黄金客户培植;另一方面,要关注市场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根据不同时期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消费群体的不同层次需求,加强信贷服务品种的创新,如为公务员、街道长住居民提供授信、服务等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服务,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同时,在搞好目标市场的细分,进而形成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特色,树立富有特色的“金融品牌”形象。
3、巩固信贷中心成果,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随着市场发展需求提高,目前信贷中心的管理方式、业务分工、服务方式都有待提高改进,计划进一步对城区贷款营销队伍进行优化劳动组合,细分客户市场细分客户,采取特色营销、特色服务。
(三)重视信贷员管理,建立正向激励
由于信用社经营的特殊性,通过对已产生风险的贷款进行分析,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面对现实,加强对信贷员的管理考核,值得深思:
1.打破格局,选好信贷员
由于历史原因,现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不能完全胜任财务或内勤工作的人员。随着业务一天天发展,目前很大部分已无法胜任信贷工作,如:分析判断能力差、撰写不好调查报告,驾御不了市场等。因此联社必须解放思想,在员工中公开选聘信贷员,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信贷队伍。
2、建立激励机制
⑴ 目标激励。对在信贷岗位上业绩突出综合能力较强者,优先选拔到领导岗位。
⑵ 荣誉激励。每年根据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贷户满意程度,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者,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光荣榜、简报报道、外出学习等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
⑶ 培训激励。对优秀信贷员给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⑷ 经济激励。对优秀信贷员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
(四)强化营销风险意识,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银行风险管理高低,主要表现在风险的识别、控制、管理能力上。探索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风险控制抓一线,风险鉴别抓真实,风险管理抓制度,努力将新增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是的首要任务。
1.明确贷款管理职责,规范责任,确保贷款放得准
一是对“三农”贷款投放实行“五公开”,即公开贷款条件、政策、方式、时间和地点、信贷员的职责权限,提高信贷管理透明度,解决农信社与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农户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贷款条件,以便及时得到信贷扶持。二是建立村组基本情况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统计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申报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收放监测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统计月报表,登记小额农户贷款发放和收回明细的专用台帐;三是电子登记辖内种养加大户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信息的资料库,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住址、联系方式、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
2.改进作风,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