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1/8/13
河北省某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河北省某市人民政府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唐山市民政局救灾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支持、指导、帮助下,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坚持创优争先,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均衡发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灾情及救助情况。今年全市先后遭受了雪灾、低温冷冻、地震、风雹等自然灾害, 全市受灾人口44.69万人,因灾死亡1人,受灾面积42.74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5.72千公顷,绝收面积4.16千公顷,倒损房屋440间,直接经济损失2.58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48亿元。截止目前,已救济受灾群众15.16万人。其中救济缺粮群众13.13万人,购买口粮0.31万吨;为1.82万人购买衣被2.35万套;救治因灾伤病及倒房群众0.22万人;恢复倒损房屋1104间。
二是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落实情况。
省拨救灾款395万元(含遵化、迁安、玉田、滦县、滦南241万元);实拨365万元,市本级财政未列预算,目前正在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有望追加,;与各县(市)区积极协调,落实县级救灾资金预算877.89万元,12月7日省拨棉衣被1900件,12月22日省拨冬令款962万元。加强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目前,市救灾仓储库实物储备了价值90万元的被褥、帐篷,与有关厂家、商家签订紧急采购协议,协议储备了2100万元的食品、灶具、工具、防水材料等物资。另外,已于3月2日对原救灾仓库进行了搬迁,并对物资进行了清理。
另外,目前已接收捐赠款两次计964.2879万元。其中接收玉树震灾捐款818.0814万元;接收舟曲泥石流灾害捐款146.2065万元,所有款项均按要求汇达指定账户。
三是加强了灾情信息管理并组织了信息员培训。汛期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各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实行灾情直报和询查制度,及时、准确、规范掌握灾情信息,快速为领导决策提供情况,上半年由主管局长带领,先后3次赶赴灾区查灾、核灾,快速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反馈灾情,准确提供了灾情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员的素质,适应减灾救灾形势的要求,年初,我处就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参考其他省市培训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编写出培训教材,并委托丰南民政局修改和试讲。丰南的培训工作基本结束后,我处组织人员又进一步对教材进行了修改审定,并印发全市。同时,发出通知,就全市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培训工作从八月份开始,截止到目前,已培训3019人。
五是完善了救灾预案、组织了预案演练、推广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验。组织各县区重新修订、完善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县两级都在汛期前出台了《汛期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防汛救灾进行了落实、部署,确保灾害发生后快速反应。按照省厅的要求和部署,我局于10月21日在玉田县召开了应急预案建设暨救灾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并组织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到场观摩。迁安市民政局介绍了救灾应急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播放了相关影视资料。
六是成立了我市减灾委员会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今年上半年,经过积极运作,完成了成立我市减灾委员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减灾委员会和其办公室以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核实, 5月份,《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唐山市减灾委员会的通知》正式下发,标志着我市减灾委正式成立。市减灾委成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认真谋划“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为了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我处提前谋划,起草完成了全市“十二五”期间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框架指导意见,提出了减灾应急和指挥、减灾信息技术支撑、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减灾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内容。后又与气象局、地震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配合完成了《唐山市“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
2、开展首次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为了搞好首次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我们以减灾委办公室的名义相继征求了地震局、水务局、气象局等部门的意见,对整体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谋划,及时发出通知,组织全市开展了防灾、减灾、避灾宣传和演练。此次活动引起了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的高度重视,都相继发出通知并精心组织。本次活动的特点是;组织规模大、参加人员多、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也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
3、组织了“中国人保---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的选拔工作。今年,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举办“中国人保---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河北省四部门也联合发出通知,并把大赛的组织工作纳入全省救灾工作的考核内容。接到通知后,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运作、精心组织,于7月24日进行了选拔比赛,决出了前三名,迁西县代表我市赴省会石家庄参加了第二轮比赛,取得了比赛第三名的成绩。日前,省减灾委进行了通报表彰。
4、成立减灾委自然灾害评估专家委员会,创新灾害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唐山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就组织成立自然灾害损失评估专家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经减灾委主要领导同意,于11月22日向各县市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发出了《唐山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自然灾害评估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目前,正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七是开展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按照全年的工作部署,我处在路南、路北两区开展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分管领导亲自到两区部署任务,按照标准提出要求,并于5月28日率队到廊坊考察,认真学习创建经验和方法。考察结束后,我处对两个试点单位进行了督导,于7月底前全部完成了创建任务,并上报申请国家减灾示范社区的验收。8月份,在全市发出通知,全面部署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路北区机场路街道祥富里社区、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双新二社区榜上有名。
八是救灾物资仓储中心建设筹备工作加速运行。今年以来,我处把救灾物资仓储中心建设筹备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该项目3月下旬正式启动。3月18日向市规划局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4月27日规划局合法了建设项目申请书;7月12日市发改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7月26日市规划局核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后,我局向市政府申请土地使用指标。据国土局反馈意见,因今年土地使用指标用完,待年底前新增加土地指标下达后再予考虑。
九是完成了行风建设达标及局领导和综合处室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一是行风建设达标工作,协助分管领导对迁西、开平进行了有效的督导,迁西由全县排名第6 升至第1名,开平由全区排名第4升至第2名,有效地促进了全市行风建设的发展。二是救灾处做为局里的一个业务部门,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服从命令听指挥,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无条件地完成领导、上级部门和综合部门交办的一切工作。
二、减灾救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宗旨,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增加投入、健全法制为保障,以综合减灾为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我市防灾减灾能力,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防灾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最高宗旨,并把它贯穿和落实到灾害的监测、预报、宣传、教育和救援等各个方面。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要重视灾前防御,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灾害研究,提高监测、预报、服务水平。要初步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决策指挥体系,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服务体系,综合灾害信息实时共享体系。
3、坚持实施相关法规来促进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列》,动员全社会都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建立灾害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难自救互救的能力。
4、坚持综合减灾救灾的原则。灾害具有突发性、群发性、链发性和叠加放大性等特点。要坚持综合减灾的发展方向,坚持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减灾委员会综合协调、各涉灾部门密切配合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建立综合灾害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灾害的交叉、关联、诱发等方面的研究。
三、2011年主要目标任务
1、完善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明年开始,要充分发挥减灾委的协调指挥职能,会同市应急办等设灾部门,以节约社会成本为目标,整合各涉灾部门的减灾资源,着力推进各级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建设,加强各级减灾委员会的管理、协调职能,强化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职能,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
2、完善灾害应急响应制度。要按照《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抓紧各级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健全灾害救助预警机制,细化实化应急响应程序和各项应急措施,增强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和相互衔接,指导各县区搞好预案的演练。各县市区要从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本地区、本部门预案的修订和完善;要深入开展救灾预案演练。各县市区要指导1-2个乡镇,有计划地开展以民政为主体的预案演练,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进一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规范灾情报告的时间、内容、形式。初步建立灾情发布制度,完善灾害评估机制,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要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在学习借鉴迁安和外地救灾应急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训练有素的应急救灾队伍、灾情专家评估队伍,并努力改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年内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格局,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地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需要。
3、完善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灾后过渡性安置制度,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