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4/10/4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坚持一条路子、实现两个目标、推进三大行动”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圆满了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131.5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14091元,增长13.5%,增幅连续7年达到两位数。

(一)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效益略降。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5.0万亩,比减6.4万亩,减幅3.5%;总产55.7万吨,比减7.0万吨,减幅11.1%。早籼稻收购均价为2.3元/公斤,减少0.1元/公斤,晚籼稻均价为3元/公斤,减少0.2元/公斤,总体效益比去年略降。

(二)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水果量减价升。全市蔬菜复种面积149.8万亩,增加0.5万亩,增幅0.3%;亩产1530公斤,持平;总产229.3万吨,增加5.6万吨,增幅2.5%。蔬菜价格总体比去年好,但受异常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受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以及8、9月的洪涝和台风灾害影响,水果产量下降。荔枝挂果面积28.3万亩,比减3%;产量5.9万吨,比减7.5%;龙眼挂果面积17.2万亩,比减9.6%;总产3.0万吨,比减17.2%。香蕉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但受“8.16”洪灾和“9.22”天兔风灾严重的影响,香蕉遭重挫,香蕉面积13.3万亩,比增10%;总产8.4万吨,比减41%;柑橘类面积26.5万亩,比减7%;预计总产32.5万吨,持平。价格方面,荔枝平均收购价为10元/公斤,增加1元/公斤,上升11%;龙眼12元/公斤,增加2元/公斤,上升20%;香蕉平均收购价1元/公斤,持平;柑桔价格预期上升10%。全市水果总产有所下降,但由于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总体效益有增长。

(三)养猪效益回升,家禽业亏损。预计全市生猪存栏143.8万头、出栏237.6万头、猪肉产量18万吨,分别减少12.0%、2.4%和6.4%;家禽存栏1451.6万只、出栏3279.4万只、禽肉产量4.5万吨,分别减少16.7%、5.4%和6.9%;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36.5%;肉类总产量22.9万吨,下降5.8%。受生猪养殖周期及市场消费需求影响,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7月份后回升,规模化养猪场和农户养猪均有盈利,总评全年略有盈利。家禽及其产品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冲击较大,价格持续下跌,种禽场和肉禽场亏损,蛋禽场效益持平。生鲜牛奶一直在较高价位运行,奶牛养殖效益较好。

(四)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价格居高不下,豆粕4350元/吨,同比上升16%,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肉鸡配合饲料3500元/吨、育肥猪配合饲料3150元/吨,同比分别上升6.1%和5%;尿素、复合肥等化肥以及主要农药品种价格同比有一定幅度下调,但总体上仍维持在较高价位。此外,人工成本80元/天,同比上升33%,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整合资源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12年度2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年3月底前可竣工验收,**年度21.4万亩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各项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我市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做法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分别在8月份的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督导会议(河源片区)和10月份的全省冬种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大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7个共4万亩的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年4月底前可完成;实施2012年度除高标项目外的农建项目75宗,总投资3080万元,建设整治农田2.6万亩,目前35宗已基本完工,40宗准备开工,其中连片200-500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实施工作获得了市人大充分肯定。完成2012年在建农发项目7.53万亩,初步建成8个连片面积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9个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争取**年度农发项目财政资金10416万元,较上年6200万元增加68%。成功竞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在全省16个地级市中排第2,项目分三年在惠城区实施,每年可获得省财政资金3000万元,市、区每年配套各900万元;成功竞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全省仅有两个),争取扶持资金2000万元,由**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实施。

二是农业机械装备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农机总动力133万千瓦,比增2.4%,农业机械原值9.9亿元,比增4.4%;水稻耕种收三项综合机械化水平69.4%,比增2.15个百分点;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65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型农机具7389台(套),补贴资金额为历年最高;落实粮食生产农机作业用燃油补贴100万元,受益农机3257台,补贴数量比增25%;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和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3个,新增水稻插秧机71台,总量达到734台,机插秧面积达24万亩,机插率达19%,走在全省前列;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3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核心区2500亩,带动全市6000亩,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1.2万亩,其中喷灌、滴灌面积6.2万亩、温室设施面积5万亩,发展速度全省第一;建设稻谷、畜牧机械化烘干加工中心4个,有粮食烘干机139台,比增209%,粮食日烘干总量达1千吨。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马铃薯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和淮山种植机械化技术,并在粮食机械化烘干、节水灌溉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方面领跑全省各市。

三是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从**年起,市财政新增投入300万元,与使用性质相近的市级财政资金整合,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入股等形式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居全省前列,创历年新高,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3家,其中惠城区世纪五丰农业公司成为我市首家挂牌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市240家龙头企业年经营收入80亿元,带动农户24万户,户均年增收4800元,比增6.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年内新增合作社514家,是发展最快的一年,总数达到1206家,成员2.67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7万户,户均增收4200元,比增14%;引导9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 460多个超市、学校、工厂等单位对接,年销售额约6.6亿元;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共有47万亩农田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产出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

四是粮食和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发放种粮补贴资金1.5亿多元,补贴面积157.9万亩,惠及22万户农户;建设水稻、甜玉米、马铃薯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2个,示范面积近50万亩;实施市级粮食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8个,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3.5万亩以上。扶持特色农业项目18个,“十二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稳定在213万亩以上,总产值70.78亿元,增2.15亿元,仅此一项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045元。

五是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9%,生猪良种覆盖率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5%。共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600多个(项),5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两个覆盖”项目稳步实施,争取国家资金920万元,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多场次,农业科技培训2万多人次,服务群众28万人次;加强与以色列、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技术合作,先后与**农校、**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分别挂牌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70多个、示范户7000多户、示范累计面积16万多亩,重点引进推广农作物优新品种380个、实用农业技术70多项;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83万亩次,指导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019.3万亩次,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6万亩次。市农科所完成国家及省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研究、区域试验、示范推广及建设项目66项,试验示范水稻、蔬菜等7大类作物品种820多个,成为省内承担项目最多的地级市农科所。市畜科所重点推广良种猪、良种猪精及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举办各类培训15场次,带动700多家养殖场户科学养猪。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强,重点建议《关于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办理方案已经市领导同意,将在**-2017年连续5年每年新增农业信息化资金160万元;上报市委、市政府被采用的政务信息在市直单位排名前列;**农业信息网发布各类信息接近2.5万条,连续三年被中国农业网站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市级卓越农业政府网站”;出版《**农业信息》6期,发行3万册,杂志内容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农业信息中心推出**农产品交易网,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新平台;“12316”三农热线总服务量达12万人次;创新推出手机**农业网,开发了智能农业专家管理系统等五个信息平台,拓展了信息服务面。

六是品牌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55项,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市级验收,新增“三品”认证企业22家,“三品”认证企业累计达到141家、产品272个;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全市共有省市名牌(优)农产品109个。积极搭建品牌推广平台,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博会、第二届广东(佛山)食安会等博览会、展销会共6场,展示展销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签订合作和销售项目金额近2亿元;先后组织赴以色列、俄罗斯、巴西考察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对外交流;成功举办第三届农博会,突出“强科技·树品牌·促发展”主题,专门设置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区,创新开展“最受市民喜爱农产品评选活动”,市内外新闻媒体20多家、记者80多人全程报道,落实签约项目60个,项目总额67.75亿元,比上届增长16%,参展企业和科研院校机构300多家,展示展销农产品1000多个类别1万多个品种,农机具12大类1200多台(套),现场销售农产品和农机总额1280多万元,比上届增长62%,参观群众累计22.6万人次,参与十大农产品评选活动的市民达到13.3万人次,农博会效果超过预期,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市委书记陈奕威在报告件上亲自批示:“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继续努力上新水平”。

七是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起草《**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布局(**-2020年》,待市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落实畜牧业扶持政策,11家生猪养殖场获批国家**年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场,获中央专项扶持资金890万元;落实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540万元,受益农户近3000户;落实种禽扶持补贴资金228万元、省级家禽产品收储企业临时补贴318万元,扶持发展家禽养殖业;落实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12个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15家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3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及龙头企业为示范,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生产技术和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全市累计有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基地56个,国家级、省、市级畜牧业龙头企业24家,畜禽出口基地30个;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瘦肉型肉猪的肉猪场43个、年出栏5万只肉禽以上的大型肉禽场41个、年存栏1万只种禽以上的蛋禽场7个,规模场(户)的畜禽出栏量占全市畜禽出栏总量的85%以上。

八是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编写完成了第一年项目实施方案,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工程的第一批3个项目镇实施方案已通过世行评估团的评估,有9家养殖场已纳入第一批养殖场废弃物管理示范工程实施项目,占全省15个实施单位的60%。推进畜牧业环保工作,印发《**市“十二五”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加快农业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做好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规范整治工作。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新建各类实用沼气池265个,总数达到11005个,19家猪场实现沼气发电,占全省沼气发电场的50%,兴牧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的高度赞誉。

(二)加快构建农业安全体系。

一是抗灾复产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市先后遭受 “8.16”洪灾和“9.22”风灾等自然灾害,两次灾害全市受灾农作物面积88.6万亩,成灾50.3万亩、绝收28.9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灾害发生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共争取各级财政救灾复产资金1930多万元,下拨市级粮食应急水稻种子2.1万公斤以及其他种子一批,补种、改种农作物17.5万亩,并落实技术指导、科技下乡、农业保险、农资打假等措施,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市长麦教猛在报告件上亲自批示:“市农业局在两次抗灾复产活动中领导重视、思路清晰、组织得当、行动迅速,值得表扬”。

二是涉农保险扎实开展。水稻政策性保险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保额进一步加大,全市早晚造水稻保险面积共计124.58万亩,涉及参保农户50.22万余户。受今年“8.16”水灾和“9.22”风灾影响,我市水稻受灾严重,保险获赔农户1.04万户,涉案面积8.36万亩,获赔金额3200多万元。推进国家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全市承保能繁母猪15.6万头,各级财政补助保费826.8万元,养殖户因能繁母猪意外死亡获理赔720.3万元,为养猪生产提供了1.5亿多元的风险保障。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共抽检蔬菜样品31.2万个,合格率99.4%,捣毁残留农药超标蔬菜2.2万公斤,抽检水果样品共6215个,合格率99.5%,生猪“瘦肉精”尿样2.6万个,合格率100%;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制定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对生姜、大米开展了专项抽检,查处并捣毁毒生姜2000公斤;开展“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和生鲜乳专项整治,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326家,生猪养殖场(户)9922个,生猪屠宰场315家,审查生鲜乳收购站11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有效运作;推进县(区)农检中心省级计量认证,召开了认证工作推进会,举办了一期全市检验员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大亚湾区农检中心成为第三个通过实省级验室认证的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单位;推进县镇级农检机构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镇级农药残留检测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坚持抓好农产品日常监管,共监测蔬果茶谷样品2800多个、猪尿样品近3万个,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应急事件处理,针对毒豇豆、毒生姜、镉大米事件,及时响应,进行了砷、汞等重金属监测,防止了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

四是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有力。认真落实禽流感防控措施,共排查养禽场870多个,检测H7N9样品18416份,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发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部署春秋动物疫病防控,下发《**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20)》;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共组织猪瘟活疫苗474.8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和弱毒苗315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732万毫升、牛口蹄疫疫苗71.7万毫升、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4934.1万毫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共对4.5万多份样品进行7.7万多个监测试验,提升了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强化兽药监管,出台《**市兽药市场执法监督巡查制度》等4项制度;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巡查制度,对2314个(户)养殖场进行监管;产地检疫生猪241.1万头,牛羊1.7万头,家禽2255万只,检出病害畜禽0.8万头(只);屠宰检疫生猪131.6万头,牛羊0.8万余头,家禽182.7万只,检出病害畜禽1.3万头(只),对检出的病害畜禽均100%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以防控动物H7N9禽流感和建设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与监管示范点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实施市人大关于加大红火蚁疫情防控重点建议,投入红火蚁防疫经费691万元,防控面积达58.8万亩次,组织防控专业队107个进行不间断地防控,“红火蚁疫情监测跟踪及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五是农业执法保障有力。共出动执法人员4828人次,检查农资市场34个,生产经营单位4030间次,生产厂家7个,查获各种违规农资产品约31.1吨,涉案货值111.6万元。在我市主流媒体报道农资打假20多次,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识辨假劣农资培训4场,印发宣传资料3.2万份,查处农资产品投诉7宗。

六是农机安全监管成效明显。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联合市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52次,检查拖拉机1015台,实施行政处罚62份,签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19份;创建“平安农机合作社”7个;扶持创建农业部“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目前已上报国家进行评定。

(三)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局良好。在去年全市扶贫“双到”三年总考获评优秀,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全市符合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全部纳入新一轮“双到”工作范畴,共有117个村的8521户34067人纳入省、市重点帮扶。自6月份全面启动以来,做到了3个100%,即:全市117个省、市重点帮扶村和全市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100%安排了单位和干部挂钩结对帮扶;各单位100%派驻工作组进驻村开展工作;帮扶单位100%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并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市、县进一步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共落实帮扶资金1.3亿多元,帮扶村级扶贫项目219个, 帮扶贫困户脱贫项目697个。

二是安居工程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用3年时间完成了省下达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5年任务,总户数为11780户。今年共完成改造任务4348户,省、市、县财政按每户不少于2.5万元的资金给予补助,共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达11871.5万元。到年底,今年改造的4348户可全部完工,春节前搬进新居,解决2万人住房难问题。

三是老区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年度市级扶持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资金350万元,扶持100个老区村兴办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办公楼、农家书屋、卫生站、文体广场建设,革命遗址修复等社会发展项目;落实老区村和山区贫困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20万元,扶持项目11个;落实扶持边远分散革命老区村庄搬迁试点项目建设资金70万元,扶持84户搬迁户新房建设。

(四)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

一是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制订出台了《**市关于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任务。**年全市稳步推进了主体功能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村(居)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5项改革任务。惠东县和龙门县深化了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省绩效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惠城区、惠阳区、仲恺高新区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试点建设,全市有18个中心镇建立了公共资源中心;1165个村(居)全面完成“三资”清理工作,创新开发了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全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9461.76平方公里集体土地,9826个村民小组(经济社)已全部完成权属界线核定与确权登记工作;全市有1070个村(居)、9851个村民小组,领取了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发证率达100%;全市目前有194个村组集体经济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全市积极稳妥推进了50个城中村“村改居”工作;全市共建成了镇街综治****中心76个,村居工作站1237个;全市所有行政村100%建立了村级环卫队伍。

二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开展第二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共计划创建2个名镇,20个名村,42个示范村。计划建设项目156个,投入资金1.8亿多元,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105个,投入1.2亿多元;启动幸福村居创建工作,出台《**市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把创建幸福村居工作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庄旅游、名村建设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推进幸福村居创建工作。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合力推动农村公用设施专题建设,主要推进农村流通、农村金融、农村科技3项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了农村信息网络、供电网络、饮水安全扶贫开发4项工程建设,累计投入8.4亿,15项具体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促进了城乡公用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

四是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不断规范。在全市1070村(居)设立财务公开专栏和民主理财小组,村级财务管理基本实现常态化、透明化,7个县(区)农村财务管理三级网络监控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在全市75个镇(街)1070个村(居)实行会计代理制和委派制,有67个镇(街)完成了组账镇代记工作,形成了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并存的集体财务管理模式;选择2个县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农村财务监控平台建设试点,提升农村“三资”监管水平;组成70个审计小组,开展村级换届审计工作,已完成53个镇(街)、730个村(居)审计,年底前可全部完成。

(五) 扎实开展党建、人事、纪检、计财等工作。

一是党建纪检工作有效开展。组织开展“三个年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万众评公务”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机关党建工作取得实效,局机关党委荣获“市直机关先进党委”称号;组织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并每月推荐一本好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做好人事任免、调动、退休、人事年报等日常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老龄方针政策,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稳定老干部队伍;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梳理排查、落实“一岗双责”和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为“三农”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是计划财务工作保障有力。年内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总额7.85亿元,比增38.2%;《珠三角纲要》考核再创佳绩,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相关工作通过省、市级验收,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考核取得全省第三名的优秀成绩,并获**市实施《纲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率先试行农业项目竞争性分配,对市级“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市级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等5个项目试行竞争性分配,确保了农业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益最大化;整合资金2825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业发展计划、资金管理使用整顿及项目资金监管等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后勤工作保障有力。认真抓好建议提案办理、政务公开、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应急管理工作,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没有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办文办会、车辆管理、档案、保密、采购等工作,保障了局机关正常运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四个难度加大”:一是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难度加大。当前,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可能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国际、国内经济的经济不景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市农产品需求、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等。同时,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挤压了农业利润空间,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二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难度加大。台风、旱灾、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动植物疫情日趋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难度加大。同时,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都比较分散,要达到**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用“四个最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个要求不容易。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难度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执法体系等机构不够健全、人员经费不足,设施手段落后,影响相关工作开展。经营主体发育不充分,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待加强,制约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四是推进农村改革的难度加大。目前农村许多领域的改革已由内部利益关系调整转向工农、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农村改革越来越关系全局,如何平衡利益、改进体制机制的难度加大。

四、**年工作计划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主要措施是:做到八个“突出抓好”和八个“新突破”。

(一)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在保障供给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粮食生产。兑现落实种粮补贴政策,扎实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继续抓好3个产粮大县扶持政策的落实,突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甜玉米等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3.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56.4万吨以上,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二是抓畜禽生产。着力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扶持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省级重点生猪养殖场和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向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及粪污无害化的方向发展;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畜禽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做好2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服务指导的基础上,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在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上下功夫,保障“菜篮子”的有效供给。

(二)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力争年底前建设高标准农田21.4万亩、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6个。二是抓农业综合开发。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规划前期工作,在规划过程中做好与国土高标准农田80万亩建设规划的协调,通过整合资源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三是抓设施农业建设。力争新增设施农业建设面积6000亩,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15个,重点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马铃薯、花生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以及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50家,新增10家。二是扶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市家庭农场管理办法(试行)》,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公司+合作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扶持发展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三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通过加强培训、加大扶持、加强引导等措施,推进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以上。四是抓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做好惠城区马安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将其打造成集高标准农田、粮食和特色农业生产、农村综合改革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等亮点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突出抓好农业科技装备建设,在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良种良法推广;完成好国家、省市各项科研试验,抓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等基础性研究;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组织实施培训工程,提高种养殖大户的科技意识和种养水平,力争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抓好基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二是抓农业机械化。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十二大特色农产品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及畜牧、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机械化,力争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抓农业信息化。完善**农业数据库、**农产品交易网,增加指导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整合资源,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开发应用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市级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农业信息化宣传培训“三大”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农业信息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五)突出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在加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在项目帮扶、开发式扶贫、农村基层建设上下功夫,力争每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的致富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至少转移1名劳动力,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达5000元以上。二是加快农村危旧泥砖房改造,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力争用5年时间,将农村危旧泥砖房全部改造完毕。三是加强革命老区建设。争取资金兴办老区村集体经济项目,完成**年度老区搬迁安置房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促进革命老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六)突出抓好生态农牧业建设,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着手在3个项目镇实施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工程和9个养殖场实施废弃物管理示范工程实施项目,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审核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治理项目落户**。二是印发实施《**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2020年),引导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促进畜牧生产合理布局。三是推进农业源重点减排项目建设,确保省下达我市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七)突出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在推动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各县区选择2个镇、每个镇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村开展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二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做好现有政策性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马铃薯、甜玉米等五项涉农补充保险试点工作。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是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大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和谐、平安的幸福村居,力争建设名镇2个、名村20个和一批示范村。同时和环卫等部门共同抓好市政府“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方案的实施。

(八)突出抓好农业安全保障,在构建农业安全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杜绝重大动植物疫情、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和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在我市发生。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县区农检中心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督促指导;强化执法检查和质量抽检,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加强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新增标识管理示范企业(基地)6-8家。二是加大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地方农业标准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名优农产品4个以上、“三品” 12个以上。三是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加大农资打假等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实现综合执法。四是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五是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完成市级粮食应急种子5万公斤储备任务,及时更新到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苗储备。

此外,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全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会议、全市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和全市冬季农业生产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等5个全市性会议,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