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县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2页
态功能区的调整,加强淮河入海水道及通榆河水源的保护工作;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整确定后,保护好滩涂湿地资源;大力实施海堤防护工程,防止海岸蚀退;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划管理措施,严森在特殊生态功能功区及自然保护实验区范围内新上有污染的项目,限制无污染的项目。③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市、省级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1个,到2010年使全县的农村环境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④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工作。到2010年建成绿色社区10个,创建绿色学校15所。
⑤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建设工作。“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60%的建制镇和建制镇中60%的村达到市级以上创建标准。
⑥加强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我县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在原有有机食品基地面积5000亩的基础上力争将我县的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面积扩大到0亩。
⑦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上半年着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为先导,做好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标志产品认证工作。
⑧将县城绿化与美化有机结合,优化宁静安逸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在主干道及街巷和水系逐步形成环城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和城区林带相配套,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绿化体系。积极开展园林式城乡创建活动。
五、几项近远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东部海洋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建设
海洋经济生态功能区依托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沿海地区形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态经济区域。以海洋和沿海陆地、湿地为依托,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盐业、外向型产业、港口物流服务业等,同时注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陆边缘交错区的保护。
⑴海洋经济的发展走资源型经济产业道路,主要是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盐业生产以及配套的农渔产品加工。
⑵建立港口保护税区,海洋高新产业区,发展航道、港口物流业、仓储业、加工制造业等,壮大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⑶利用沿海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发展沿海滩涂旅游观光。
⑷经济的发展同时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滨海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滨海港镇、滨淮镇和振东乡,该区特有的资源禀赋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进行淡水、滩涂、海洋养殖项目。同时以海滩、海堤的自然风光和现有的海堤建设基础上开发沿海观光旅游业。注重沿海滩涂开发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与整治,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以及滩涂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3、生态旅游是顺应旅游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从最初的观光型逐步发展成为以短期假日、黄金周等为时段的休闲参与型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滨海以其特有的沿海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构筑滨海生态旅游内容,重点开展沿海滩涂的自然保护区观光旅游、渔业参与游,农业科技参观、农业田园参与游,历史文化参观,户外参与类生态游类型,建成对外有较大影响的保护区观光项目,对内吸引周边市县周未假日旅游人群的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根据滨海现有生态立地条件的地域结合结构、类型结构和开发方向,建设以保护区、展览馆、户外参与为主要项目类型的自然保护和人文生态旅游项目。
①沿海滩涂生态百鸟珍禽园
依托沿海滩涂资源和现有的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二号位、三号位建设现状,在沿海滩涂地区发展以丹顶鹤为主的百鸟珍禽园,以保护珍禽越冬、繁殖、育幼为主,同时开发生态旅游,建设鸟类珍禽观赏地、注重生态旅游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使人民在滩涂、海滨领略大自然野趣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设珍禽生活区、科研区、游憩集中区三个生态片区,珍禽生活区通过为各种珍禽的越冬和栖息繁衍创建适宜条件,建设不同鸟区,利用游客步行廊道连接各区,形成鸟类乐园;科研区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实力,建立现代化的鸟类繁育、驯养研究中心,为游客提供科技型的参观项目,游憩集中区主要是服务于整个生态百鸟珍禽园的服务中心。
②海滨风光渔业游
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海滩赶海拾贝、捡蟹等参与型活动,体验海洋大自然的情趣;以渔业为基础,以出海为主要形式,发动当地渔民开展船夫一船只租赁业,发展“做一日渔民”的海洋捕捞生态游,为游客提供出海打鱼的机会,体验海洋带来的特殊性趣味。
到2010年,沿海地带初步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治理;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并投入运营;盐业、农林牧渔养殖业、海洋捕捞业等传统海洋经济产业已建成规模,并稳步发展;引入新兴产业,发展以食品加工、零部件加工、机械制造、港口物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项目。
到2020年,建成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海港口物流集散中转中心,申请保税区建设,使海洋建设逐步转变成为高新科技支撑,资金密、劳动密集型的沿海经济增长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建成机制健全、规范严明、措施得当的海洋生态平衡保护系统,实现海洋经济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效益分析
1、投入机制和成本机制。建立以境内外国家、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为主体的投资方,积极争取国家拨款,货款和国际投资,结合地方自筹,建立各种专项补助基金,投资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利益。设立“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付费”的市场化投资机制。实行竞争投资,效益和风险共担,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实行投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利税政策优惠化,项目基础设施环境完备化、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规范化等,为投资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软环境。
2、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的展望
以生态海洋开发为抓手,实施生态化产业战略,发展产业链群和外向型经济,打造生态产品和服务品牌,降低成本,提高附加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依靠生态旅游等方面建设实现社会人文环境品位的提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众道德素养和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切实在开发过程中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