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4

市-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对象是在职在岗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范围包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党政群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村。
[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wenmi.cn]

第一章人才资源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人才作用较好发挥,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成效

(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截止底,全市人才总量19.67万人,其中妇女人才5.98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0.4%;市属人才总量13.78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70%。

1、党政人才队伍。全市党政人才2.4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2.2%。其中女性党政人才0.55万人;市属党政人才1.99万人,占市属人才总量的14.44%,与1995年相比,减少3360人。

2、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全市经营管理人才2.25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1.44%。其中女性经营管理人才0.64万人;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经营管理人才1.65万人,占全市经营管理人才的73.33%;各类事业单位管理人才0.6万人,占26.67%。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1.9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60.5%。其中女性专业技术人才4.73万人;市属专业技术人才8.35万人(事业单位6.75万人,企业单位1.6万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70.17%。

4、高技能人才队伍。全市高技能人才2.51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2.76%。其中,市属高技能人才1.2万人(党政机关0.1万人,事业单位0.56万人,企业单位0.54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47.81%。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全市乡镇以上机关命名的乡土拔尖人才0.61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3.1%。其中女性乡土拔尖人才0.06万人.

(二)人才队伍结构逐步改善

1、年龄结构。中青年人才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35岁以下人才8万人,占人才总量的40.67%;36岁-45岁人才6.6万人,占33.55%;46岁-59岁人才4.9万人,占24.91%。45岁以下人才所占比例达到74.22%。

2、学历结构。硕士以上研究生1452人,占人才总量的0.74%;大学本科3.7万人,占18.81%;大学专科6.7万人,占34.06%。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37.81%提高到53.61%。

3、职称结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高级技师)的人才1万人,占人才总量的5.08%;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含技师)的人才5.9万人,占30%;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含高级工)的人才5.8万人,占29.49%。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所占比例从1995年的26%提高到35%。

(三)人才资源配置渐趋合理

1、人才产业分布。一、二、三产业gdp比重为13:56:31,人才的分布比例为8:44:48,人才在三大产业间分布状况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

2、人才区域分布。城区人才(不含夷陵区)9.4万人,占人才总量的47.79%,城区人才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县市人才队伍逐步增加。

3、人才所有制分布。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略有增长,占人才总量的74.2%,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数量呈上升趋势,达到10.55%。

(四)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

1、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确立了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2、人才政策体系正在形成。结合实际情况,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激励、保障等环节,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壮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

3、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创新。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及保障等机制,倾力打造人才创业、立业、兴业的平台,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4、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人才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差距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总量仅占全市总人口的4.73%,其增长以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开发为主,人才引进在人才增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二)人才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全市人才总量19.67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1.15万人,占总量的56.69%,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才8.52万人,占43.31%。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企业和农村等生产一线人才缺乏,特别是市属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仅1.6万人,占人才总量的8.13%。城区人才相对充足,山区县人才数量不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重小,复合型人才、新兴产业人才、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缺乏。

(三)人才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使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还缺乏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人才评价标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科学,分配尚未拉开差距,高层次人才收入偏低,人才人事政策还不够配套,人才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根据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确定人才开发的重点和目标,把人才资源开发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结构和布局,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人才开发区域一体化原则。打破区域、城乡和所有制界限,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的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科学开发和合理流动,在人才政策、表彰奖励和人才项目经费资助、人才培训、人才信息资源运用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实现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经济组织、不同产业结构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三)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则。加强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形成党政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的格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分类指导,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中青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人才群体,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的发展,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效能和实力。

(四)市场化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人才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人才流向与流量,实现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三、总体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适度扩大规模,重点优化结构,全面提高素质,改善人才环境,深化存量开发,激发人才活力,努力把建设成为鄂西地区的人才高地,成为最适宜人才创业的城市,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人才总量目标。保持人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3万人(妇女人才10.36万人,占31.4%),占全市总人口的7.79%。其中,党政人才2.4万人,经营管理人才3.1万,专业技术人才17.7万,高技能人才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8万人。市属人才总量达到23.1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70%。

(二)人才布局目标。适应我市产业发展要求,实现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2010年,全市区域内一、二、三产业人才分别达到1.98万人、16.5万人、14.52万人(其中市属一、二、三产业人才分别达到1.39万人、11.56万人、10.16万人),三大产业人才比例调整为6:50:44。

(三)人才结构目标。到2010年,全市区域内高级职称(含高级技师)人才达到1.9万人,中级职称(含技师)人才11.4万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才比例达到40.3%。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达到0.87万人,大学本科学历人才达到7.5万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达到200人左右,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所占比例由的19.55%提高到25.37%。

(四)人才效益目标。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益。到2010年,每百万gdp使用人才数为3.3人,比下降0.7人。

四、发展重点

根据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要求,分别实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555人才工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从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出发,突出发展重点。

(一)进一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大力实施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加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少数民族人才和非中共党员人才。加快妇女人才的培养步伐,按照市妇女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各级党政群领导班子中,逐步提高妇女干部的配备比例。到2010年,县市区、市直单位党政群机关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70%,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0%。

(二)积极增加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总量。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兴市的发展目标,积极培养和引进我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学科、新兴产业、规模企业等所需的水电、化工、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医药、机械等专业中高级人才,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人才队伍。通过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实力。

(三)努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旅游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