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4
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省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三年发展赶超战略。为动员和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全市质监系统的实力,三年内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拓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有效性。
二、发展目标
至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总的发展目标是:
主要业务工作质量要上一流,能够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上一流,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要上一流,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使全市质监工作达到西北一流,整体上达到全国的先进水平。
(一)主要业务工作
1、尽快向市政府提出“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将“质量兴市”战略列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全面落实“质量兴市”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全民质量意识的全面提高。
2、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市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稳定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市80%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国家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全面获得安全认证。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3、每两年有1-2个的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9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到,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的基础上增长5-8%,达到88%左右;重要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0%;列入国家工业产品目录内的100种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8%。
4、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显著改善。全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全市质监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打假联合行动工作机制,利用信息网络,监控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实行不合格产品市场退出机制。
5、所有工业产品按照标准生产,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工业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数到达到15个以上;初步建立起地方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6、在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率及检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到,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和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到100%。计量基准、标准的国际化等效性加强。计量检测网络体系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基本完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7、实现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用设备注册登记发证率达到100%,定检率达到95%以上,确保锅容管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对锅容管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法规教育,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规范化工作,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第一安全责任制,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8、全市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范围能覆盖产品安全、健康项目的90%以上。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测)体系以及特种设备检验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依法设立或授权的质量、计量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被授权的检验项目及这些机构实际承担的检验工作量能基本满足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的监督、计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9、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执法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执法人员行政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全系统办理案件差错率达到1‰以下,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率达到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1、预算外收入。年平均递增40%,从的76人,人均2.6万元增加到的90人,人均6万元,预算外收入从的200万元达到的550万元。其中市局(含检测中心)年平均递增45%,锅检所年平均递增40%,永昌县局年平均递增40%,河西堡分局年平均递增35%。
2、三年内固定资产年平均递增40%。从的430万元增加到的1100万元。其中市局递增40%,检测中心、锅检所分别递增40%,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50%。
3、三年内设备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40%。到全系统设备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其中检测中心、锅检所年均递增50%,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递增30%。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
1、业务办公用房面积:人均业务用房面积45平米左右。各县级局、事业单位办公、实验用房建设计划为:前要解决永昌县局、锅检所的办公用房建设,完成河西堡分局的业务办公用房建设。
2、交通工具:市局机关(含稽查队)拥有汽车5-6辆,检测中心、锅检所各拥有汽车3-5辆,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拥有汽车2-3辆。
3、信息自动化和打假办案取证、宣传工具:局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配置计算机15-17台,达到人均一台,打印机10-15台,传真机5台,摄像机2台;稽查队配备电脑4台,打印机2台,摄像机1台;检测中心、锅检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笔记本电脑5-6台,打印机4台;永昌县局、河西堡分局根据工作需要各配置计算机5-8台,打印机4台,摄像机1台。
(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网络,拥有一批相关专业数据库,实现与省局联网,同时实现全市质监系统联网。要以信息化推动全系统事业的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均上网公开,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服务的开发利用,加快检验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组织机构代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标准等数据库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完成建设触摸屏查询系统。
(五)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
1、技术机构达到国内中等发达地区同类实验室水平,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标准、质量检验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燃油、食品质检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具体目标为:使检测中心检验项目增加到150项(增加45项),使计量检测能够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项目达19项69种,(增加3项23种),标准与信息具备对全市各种标准的收集、整理、检索、查询等服务能力。
2、创造条件,建立有色金属省级质检站,把镍、铜、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纳入监管视线,利用金昌的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的检验能力。
(六)领导班子与职工队伍素质
1、把市县局和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建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领导集体。市、县两级局及技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5岁左右,县级局、技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要在40岁左右。
2、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勇于开拓创新干实事的年轻优秀干部,逐步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坚持“逢进必考”,对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律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引进;实行优胜劣汰,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队伍,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3、全系统能够完全做到依法行政,基本杜绝各种行业不正之风;行政机关90%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技术机构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30%以上。
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的素质。通过举办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业务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七)行业作风与精神文明建设
1、创新反腐倡廉机制,维护“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审批的审、核分离,行政执法的查、审、执行分离,监督抽查的抽、检分离等具体程序和办法,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监督,使干部职工“不能腐败”。对“十条禁令”的执行进行细化,严厉处罚各法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不对腐败行为搞“下不为例”使干部职工“不敢腐败”。
2、争创文明单位,到,市县分局都要进入本地的行风评比先进行列,或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实现“西北一流、全国先进”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局、省局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质监工作的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步骤,也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全市的质监工作要实现“全国先进、西北一流”的目标存在很多困难,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全市的产品质量检验、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验、标准化研究、计量技术及装备水平、执法装备配置等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适应。全系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上来,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要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目标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