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9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第2页

主的8个病区的设置。拟建设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影像诊断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为一体的影像楼。病床达到张。
—医院新建设特检楼一幢,建筑面积平方米。
——院计划完成基础设施建设3000平方米,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实现房屋、设备、人员、功能和管理五配套。
——所拟新建病房楼一幢,计划投资100万元,床位增至50张。
——站拟新建病房楼一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病床增至100张。
3、医疗卫生服务
——医院将成立老年病防治中心,设立专科门诊及病房建制。临床各科室将逐步分出独立的二级学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及泌尿内科,外科将分出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伤科和骨病科、神经创伤外科和神经病外科、脊柱外科、显微外科、心胸外科、肿瘤外科等专业,届时专业将发展到20个以上。
——逐步实现“120”资源共享。
——全面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充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医院将添置直线加速器、光刀、pet等大型设备,使治疗手段向介入和微创方面发展。
——加大“人工授精”的研究以及不孕症诊疗技术研究力度,使不孕症诊疗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2010年前,院拟购进ct、宫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_站拟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病进行攻关,力争在治疗效果上有新的突破。
——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0%,乡镇卫生院不低于40%。二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要达到85%,一级医院达到45%以上。
4、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整体功能居全市前列。
——建立网络健全,队伍专业素质较高,管理精干高效,服务能力较强,具有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和服务体系。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培养成为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形成县、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延伸到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到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进一步加强两个体系内涵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比较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监测系统和运行机制,达到反映及时,处置科学有效。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增强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的能力;县乡建立起传染病疫情信息专报网络,提高疫情报告准确性与及时性。
——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杜绝大的传染病流行,基本消除碘缺乏病。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重点抓好艾滋病、霍乱、狂犬病、伤寒副伤寒、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和乙型肝炎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疾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落实防治规划并达到控制目标;
——到2010年,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转诊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督导覆盖率达到95%。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5%。
——“十一五”期间,力争如期完成中央提出的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制定标准内;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最大限度发挥疫苗作用。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工程建设,建立起全县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体制完善,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责权明晰,运转高效,信息畅通,整体联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5、妇幼保健
——婚前医学检查率2010年达到30%。
——孕产妇死亡率以为基数下降1/10。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率达到98%。
——孕产妇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率降至6‰以下。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保持在85%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2010年达到95%以上。
——婴儿听力筛查达到90%。
——开展母婴保健保偿服务。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为基数下降1/1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0.1‰以下。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
6、农村卫生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100%,甲级卫生室达到85%以上。
——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员全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年,全县各乡镇全部实行新农合,参保率要达到85%以上。农村卫生防疫和保健能力明显提高,到2010年农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7、优化资源配置
——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中心卫生院设置门类齐全,一般卫生院实行功能定位,突出预防保健功能,规模适当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人员能出、能进,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 制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教育方案并予以落实。
三、主要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办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二)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力度。
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逐步解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发展。
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经营管理和成本核算。
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及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
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类,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和个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巩固和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和参合人口比例;加强协调,抓好规范管理,确保试点工作良性运行。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
加强乡镇卫生组织建设,落实农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三)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
深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条例》,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各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肝炎和其它慢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强化疫情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构建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突出抓好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公共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组织,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发挥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力功能调整,紧紧围绕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防治开展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贯彻“一法两纲”,加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力度,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
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严格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对健康相关产品和公共卫生的监督,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卫生保障。
(五)积极实施“人才兴卫”战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继续抓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人员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立足实际,针对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不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积极引进、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我县医疗卫生工作水平。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方针,继续加强全县中医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急救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抓好中医专科建设。加强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加快实现中医现代化进程。
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和特色门诊的建设,医院将在人员、资金、设备、政策上给予倾斜,保障中医专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