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6

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第3页

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到我旗观光旅游人数达到11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29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40%左右。
第四节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大力开拓经济适用房、旧城改造、企业建房和小城镇住宅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加强和改善房地产中介服务,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培育一批房地产销售、抵押、托管、置换企业和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五年内,完成房地产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第五节着力开发文化产业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依托民族和地区人文资源优势,以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文化艺术生产力和竞技体育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繁荣和发展文化体育市场,加快文体产业发展,精心打造乌拉特民族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我旗文化品位。
----打造草原文化艺术品牌。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每2年举办一届乌拉特中旗那达慕或中国?乌拉特中旗国际那达慕;民族风情品牌。加强对乌拉特蒙古族衣、食、住、行、婚嫁等方面的独特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整理,建造一处乌拉特民俗村;民族民间艺术品牌。乌兰牧骑每年深入基层演出场次不低于50场;同时,大力开拓旗外演出市场,确立乌兰牧骑在区内外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牌地位。大力培育以马头琴演奏、蒙古族长调、蒙古族舞蹈、蒙古族乌力格尔、好来宝说唱等为代表的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等表演艺术的著名品牌。
----建成具有乌拉特中旗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到,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旗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现在的9处,增加到11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前,集中力量新建或改扩建影剧院、文体大楼、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广播电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赛马场等;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实现苏木乡镇有综合性文化中心的目标,70%以上的嘎查村建有文化室建设和完善广播电视网络。
第七章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全旗非农产业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38%以上。
第一节 大力发展小城镇
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人口、产业、市场方面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旗城和小集镇的建设。把海流图镇建设成为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矿业发展的服务基地,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边贸旅游城镇。到海镇人口增加到4.6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之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1平方米,油路铺张率达到90%;排水受益率达到85%,污水处理率达到6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21%;供热普及率达到55%;供水普及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乌加河、德岭山、石哈河及甘其毛道口岸等重点镇加快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通讯、文教、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经济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全旗城镇化水平以年平均1.5个百分点增长,到达到38%。
第二节 依法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必须依照《海流图镇总体规划(-2020)》,做好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科学论证,精心组织,分期进行。严格执行城市管理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性城市规划的行政,技术规定和实施细则,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节 消除城镇化发展障碍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积极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对已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村牧区人口,优先落户,放宽政策,给予“农转非”;调整就业政策,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建设。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繁荣城镇经济,增强对农村牧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协调,提高城镇化的管理水平。

第三篇 推进改革开放

第八章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我旗资源、区位优势,坚持“拓宽领域、改善环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利用外资,加快区域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我旗建设成为国家新的能源接续基地、储备基地及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第一节 对外开放
要紧紧抓住经济发达地区加大对西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大公司、大集团,在电力、高载能及矿产资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引进上力求取得突破。要进一步加快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等投资软环境建设,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全力营造“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构建政策推动、政企互动、全民发动的整体招商格局。要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采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以资源引项目、引资金等多种有效方式,对重大项目要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实效。
第二节 积极引进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高层次宽领域拓展中蒙经贸合作,加快建设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抓住中蒙经贸合作日益密切,重大项目的争取建设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以蒙古国的煤铜矿产、农畜产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与神华、中信、中国有色等大集团企业密切配合开展蒙古国资源开发的洽谈工作,超前谋划,提前做好中蒙合作项目实施需要配套的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的争取工作等,努力把建设大型焦煤生产基地和建设铜冶炼厂等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进口资源在我旗境内的加工增值,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积极参与呼—包—鄂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扩大对内开放。要抓住呼—包—鄂地区经济带迅速崛起的机遇,加快中蒙大通道和能源原材料加工生产基地的建设,为呼—包—鄂地区以及更广泛地区提供能源支持。抓住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和资金投向的转变,积极承载转移产业的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层次,加大本地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乘势做大做强,实现地区经济优势互补。
第三节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重点抓好政策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的整治和优化。优化政策环境,就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我旗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用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民族自治地区的优惠政策,拓展投资发展空间。优化行政环境,要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以开放促监管,深入实施警务、关务、检务、税务等制度公开。牢固树立多种经济主体平等保护的意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抓紧建立快速、高效的外商投诉案件接收处理机制,使外商投诉讼明确统一的受理部门和规范的处理办法,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优化政策环境,要加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三乱”现象。优化信用环境,要健全信用制度,加强信用教育,强化信用理念,整肃信用秩序,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风尚。优化人文环境,要大力宣传“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使全社会普遍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开放形象”的意识。对于在营造对外开放环境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公民,进行表彰奖励,对有损投资环境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第四篇 发展教育科技

第九章 大力发展教育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最现实、最根本的生产力。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产业,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规模适当,素质优良,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年以上。
第一节 全面加强基础教育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重点使我旗教育实现“四大跨越”:
----实现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高中段教育的跨越。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全旗普及高中段教育,形成比较合理的普、职高招生比例。
----实现从学龄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跨越。健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制度;推进托幼一体化,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积极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网络,形成覆盖全旗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使教育更好地向学龄前和学龄后两端延伸,为城乡人民提供全方位的受教育机会。
----实现从承传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的跨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职业中学要和各类高校试行弹性教育制度,促进普高和职高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拓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实现从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的跨越。积极构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举的教育结构,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我旗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重要突破口,到建成覆盖全旗的教育科研网,全旗各地学校初步形成信息化管理网络,城镇中小学与农村小学以上实现“校校通”;开放教育资源,通过优化和重组,扩大并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实行优势互补,鼓励实行开放式办学;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与蒙古国教育的合作交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程度。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要形成全社会投资教育的机制,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逐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社会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