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县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县委关于制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县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10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共产党县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十五”时期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期间,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面对非典疫情、洪涝等严重灾害的新挑战,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县上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发扬“团结、创新、实干、争先”的新时期精神,狠抓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放松,致力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登上新台阶。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8%,提前完成“十五”目标任务。工业主体地位不断凸显,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经济运行质效逐年攀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4.4%,工业技改投入年均递增26.3%,二产占比由32.6%提高到43.9%,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互动并进的良性局面。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坚持彻底、规范、配套的标准推进到位,企业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和林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县城区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大到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3.2%。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公路交通网络基本成型,教育、卫生、广电、文化、体育、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高。认真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可以说,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全县体制机制大转换、城乡面貌大改善的五年,是经济结构大调整、工业技改大投入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大建设、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大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的五年,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后劲最足的五年。
“十五”的实践,使我们对全县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规律认识更加深刻,主要是: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解放思想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全县上下加速发展、进位争先的进取意识;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把改革推进到一切领域、每个层面,把开放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不断为加速发展激发生机活力;始终坚持以加速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加速发展不动摇,坚持优化结构不放松,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精心谋划和决策部署全县的经济发展,全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全县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导向,弘扬真抓实干、勤勉敬业的作风,以实干为荣、实绩为重,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努力把人心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来,促进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资本和产业向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力度在加大,国际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的“入世”承诺基本兑现,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更有利于为长期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将保持惯性的持续增长趋势;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带来的体制优势及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思想理念,正在全面融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省内情况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总体战略构想,加大了对苏北的扶持力度,在产业转移、项目布点、资金投向等方面对苏北地区予以倾斜,这将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从我县看,全县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我县丰富的矿藏、农产品资源和区位、生态优势必将更加凸现。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可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对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需求将大幅上升,瓶颈约束将进一步加剧;产业层次、工业经济集中度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拉动和辐射作用的大项目、外资项目不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压力较大,等等。总之,今后五年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期和社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注重规划的战略指导性和操作性。规划的制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全面深入分析县内外发展环境,认清和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既要立意高远,又要切实可行。要对重大问题进行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注重衔接,明确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保障措施,全面体现立足长远的前瞻性、总揽全局的战略性、统筹发展的协调性、指导实践的操作性,使“十一五”规划成为紧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县人民意志的总体部署。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展的理论成果,从新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其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建立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保障和综合评价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紧扣中心、加速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不渝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扬发展主旋律,抢抓发展新机遇,坚持能快则快、又快又好。确立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环境、人口、资源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思想,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安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为民造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的文明成果。努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开辟前进道路,继续保持敢闯敢冒、勇争一流的胆略和气魄,继续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以世界眼光开阔视野,以市场经济观念拓宽思路,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奋力实践,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知识型、创新型社会。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重视县域资源的整合,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大湖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以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勤政廉洁的人格魅力、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5)“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体制转轨、结构转型和机制转换,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外向化、城镇现代化,不断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人民收入,加快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
(6)“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年均递增16.7%,其中一产增加值14亿元,年均递增5.8%;二产增加值42亿元,年均递增20.6%;三产增加值25亿元,年均递增19.6%。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递增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3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变化为17.3:51.9:30.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2.7%,比“十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普及12年基础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口覆盖率95%以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失业